得知孩子在学校欺凌别人,暴怒指责可不行

知乎日报 银波 113℃ 评论

得知孩子在学校欺凌别人,暴怒指责可不行

图片:《热血高校》

孩子在学校参与了校园欺凌,该怎样教育?

银波,(性)犯罪心理矫治,新手

首先我想质疑一下这个提问的主体。

发现自己的孩子参与了校园暴力、并且是加害方,家长在行为上的反应有 3 种:1)试图阻止;2)不当回事不关心;3)鼓励或变相鼓励。

这个提问的主体是第一种反应的家长。

那么第一种反应的家长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呢?

如果自己娃被举报是第一次,家长可能是震惊、愤怒、伤心(不相 / 想信)、自责(比如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如果这已经是惯犯,在此基础上很可能会伴随深深的无力感(对孩子没有办法)、担心(这娃以后会怎样)、试图往好处想(至少不是被欺负、长大了就好了等等)。有的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向受害者多次致歉,得不到谅解,于是开始埋怨受害方不通情达理。

(没查文献,都是经验论。有一段时间一直在犯了事儿的少年的家长小组干活。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之中有当事者,欢迎分享自己的经历。)

家长在处理这件事之前,请先理清楚自己的情绪和思绪。

你的伤心失望难过自责,仅仅通过发怒的话,是传达不了给你的孩子的。

震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我曾经面过一个男孩,他小学时在超市偷东西被逮到,他父亲在他背上用油性笔写上“小偷”,把他揍到奄奄一息失去意识,甚至要从阳台上把他扔下去。最后邻居报警虐待,警察介入把他保护起来。他现在是高中生了,而我面他,是因为他又犯了别的事儿。

有本书叫「反省させると犯罪者になります」(直译:让 TA 反省的话会让 TA 变成罪犯)说的就是这样的事。

我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案例。他们的反省文章越写越写越流畅真挚、演技越来越高超逼真。但实际上,在父母口水直喷或者还加上武力制服的时候,他们一边反省着、一边思绪飘到了很远:我下次要怎样才能做的更隐蔽呢?

理清自己情绪不是个简单的过程,夫妻间(如果有且能的话)最好商量一下。

我的建议是,不要试图一个人解决。不要说慈母多败儿只责怪妈妈,父亲同样有责任。

理清楚,然后把自己的情绪先放一边。夫妻俩甚至可以想的积极点:问题暴露出来了,正是解决的时候。孩子的问题说起来也简单,小学生的话,基本上纯粹就是暴露了家庭教育的问题、或者说暴露了你们夫妻的问题、或者说暴露了包括爷爷奶奶在内的大家庭的问题;初中生的话,在此基础上还往往涉及到同龄人的伙伴关系问题。

可能有人要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实话说,我站着说话确实腰是不疼的。

年纪越小干预越早,效果越好。到高中生的话,相应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知识水平上发展程度比较高了,干的事,危险度伤害度往往也比较大,打个不适当的比喻,比如烫烟头剥衣服性侵犯之类的,小学一二年级很少有小孩干出来吧。所以要是在初中生之前发现自己家娃犯了事儿,一般事情大不到哪里去(像长崎一个小学生用小刀把同学脖子割了的这种还是极为少见的),以此为契机还很有希望改的。

把事情搞清楚。

在没有搞清楚事实之前,不要下任何判断。为了得知这个事实,你可能需要去跟孩子本人交流、需要跟老师交流、需要跟受害方交流,尽量多的收集信息

这个过程需要倾听

大多数做了坏事的孩子都知道自己做的是坏事,要不然他们怎么会为此撒谎、试图逃避责任呢?

做好了倾听,你家娃能安心地把事实真相说出来,这个“教育”就成了一半。

因为他对于自己做的事,承担到了一定的说明责任。

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

我最近遇见一个男孩,他是性犯罪惯犯,从小学 5、6 年级开始就掀女孩裙子、强摸胸等等,偏偏没有一件事真正闹大的,因为发生在校内都在校内解决了,没有人报警。最新发生的这件事,学校的处置是勒令退学,但受害者没有报警。他在治疗时,重复一句话,“反正学校能帮忙解决”。

他妈妈则一直哭泣着道歉:“都是我的错。”

一个人犯错,且这个错误的责任不需要承担的话,往往会使这个人变本加厉。

TA 承担责任,父母帮助 TA 承担责任,注意不是【替】TA 承担责任。这其中差别很大。

总结一下:

在我的理解中,校园暴力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概念,校园暴力是一种发生在校园这种特殊环境下、学生之间这种特殊关系下的,暴力或者说犯罪行为。

当然环境因素是很重要的,这一点无法否认。

但是,很多时候我感觉,校园暴力这个名称弱化了事实的力度,校园暴力这个词给人的印象是擦边球--尽管接近,但没有越过法律。实际上,我们说的校园暴力按情节内容程度不同,有些已经进入了犯罪的范畴

对于一个暴力加害者,我们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 assessment:

1)有助于 TA 变化的要素 strength(他本人,他周围,比如人际关系、家庭、学校等)

2)有害于 TA 变化的要素 risk(同上)

3)他本人的需求 need(因为变化的主体是他本人)

如果事情不严重,这 3 个方面的要素中 strength(比如他本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强,爸妈想帮助他支持他并且愿意为此付出努力)相对多,risk(比如他本人有发展障碍,思维容易走极端,爸妈关系不咋地,他与教师关系差)相对少,他本人亦有改变的需求的话,判断这孩子在 community 内,在家庭内可以改变的话,爸妈想自己解决还是有戏的。

但是,如果事情比较严重,这三个方面的要素中 risk 特别多的话,就这孩子的危险性,在 community 环境很难解决问题的话,最好给送进少年监狱等比较严格的地方。

就这个提问来说,主体是我之前说的第一种父母的话,父母的支持和动机会成为孩子改变的一个重要的 strength。

对于父母的建议,说到底是下面这两句话:

你不能改变别人,你只能改变自己。

然后通过改变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可能)影响到别人。

如果上句括号里的可能性没成,就拉倒吧。TA 的人生是 TA 的人生,哪怕关系再亲密,一个人也没法为别人的人生负责。

更多讨论,查看 知乎圆桌 · 被忽视的校园暴力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得知孩子在学校欺凌别人,暴怒指责可不行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