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凉山孩子:这里的三餐和城里不同

活着 腾讯活着 216℃ 评论

活着:凉山孩子:这里的三餐和城里不同

“贫困”是很多人提及大凉山的第一反应,这里是中国最为贫困的几个地区之一。在这篇报道里你将看到凉山孩子的三餐与他们日常的生活。长年以来,扶贫机构、公益组织源源不断地涌入这里。然而对于当地人来说,资助和慈善并不是他们的出路。摄影/刘丹 编辑/邹怡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凉山孩子:这里的三餐和城里不同

听到有访客来临,一家三兄弟热情的跑出来要见见大山外面来的客人。在这里,无限制的生育、糟糕的卫生环境、稀缺的教育资源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凉山孩子:这里的三餐和城里不同

一群孩子围坐在火炉旁边,锅中并不是他们的食物,而是做的猪饲料。但孩子们并不介意这些东西是用来做什么的,不时地偷吃一两个。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凉山孩子:这里的三餐和城里不同

烤玉米是街边一道美味的小吃,可绝大多数城里的年轻人都没有吃过这种只求产量的玉米品种。这是猪的主食,也是凉山孩子的早餐。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凉山孩子:这里的三餐和城里不同

田间劳作的父母把孩子放在一旁,旁边空碗里刚刚吃完的玉米糊是他的早餐,虽然现在已经10点钟,但山区的部分家庭一天只吃两顿饭。所以这个早餐时间对他们来说,刚刚合适。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凉山孩子:这里的三餐和城里不同

这是把玉米面直接放锅里蒸出的一种食物,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吃玉米面时,孩子回答说:因为家里没米了。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凉山孩子:这里的三餐和城里不同

大山的孩子没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手机、游戏机和电视,相对简单的游戏也玩得不亦乐乎。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凉山孩子:这里的三餐和城里不同

玉米的杆茎,在还没有完全老化的时候有一些略甜的汁水,这是凉山孩子们三餐的一部分。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凉山孩子:这里的三餐和城里不同

村子里的中轻年都已经出去打工了,在大城市的钱挣得更多,所以村子里几乎全部是老人和孩子。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凉山孩子:这里的三餐和城里不同

土豆是这里的特产,也是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没有任何烹饪手段,丢火里烤熟了就可以食用。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凉山孩子:这里的三餐和城里不同

哥哥姐姐照顾弟弟和妹妹在这里是极其正常的事情。大人们要做农活,出去打工。虽然也大不了一两岁,但是家里的担子还是要挑起来的。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凉山孩子:这里的三餐和城里不同

孩子拿着窝窝头几口就快啃没了,经常汤水也没一口。这样贫乏的食物,一些凉山的孩子,吃完就算饱了。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凉山孩子:这里的三餐和城里不同

放学后,凉山的孩子第一件事情还是做作业,只是由于家里光线过于昏暗,大部分的孩子都选择露天做作业。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凉山孩子:这里的三餐和城里不同

这是山中的一种野果,孩子们饿了的时候也会摘来充饥。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凉山孩子:这里的三餐和城里不同

农村的孩子早当家,这家的哥哥其实想买一只新笔,但不知道怎么跟年迈的婆婆开口。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凉山孩子:这里的三餐和城里不同

「 hi,看“活着”,请上“微图摘”哦,域名www.weituzhai.com 」

这块玉米面饼已经放了好几天了,硬得用手几乎都掰不动,还沾了一手的灰土。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凉山孩子:这里的三餐和城里不同

集市上的大人们忙碌着自己的生意,孩子没其他人照顾,还是要自己承担责任,所以在集市上可以看到这里背上的孩子们。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凉山孩子:这里的三餐和城里不同

古老的习俗让这些孩子没有用碗和筷子的习惯,今天的晚餐有肉吃,孩子很开心。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凉山孩子:这里的三餐和城里不同

大人们忙于自己的事情,孩子的各种启蒙和应有的照顾几乎很少,凉山的孩子从很很小就开始学着大人生活的样子来装扮自己。有些孩子甚至还因为父母的问题,而不得不肩负起一家老老少少的生活。然而公益并不是它需要长期从文化教育等一点一点的去改变。 (来自:腾讯图片)


文章来源腾讯新闻,建议下载腾讯手机新闻客户端浏览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活着:凉山孩子:这里的三餐和城里不同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