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奶粉时为什么会起疙瘩?

知乎日报 黄微 199℃ 评论

冲奶粉时为什么会起疙瘩?

图片:Yestone.com 版权图片库

黄微,食药检验,营养师,小木虫食品版主

用水冲调奶粉或者粉末状食品时,容易产生一些“疙瘩”,用更专业点的词语应该称为“结块”。产生此现象说明该产品的冲调性较差,原因是产品的分散性和溶解性不好。

冲调奶粉出现的结块现象

奶粉进入水中,从固态粉末到乳浊液的转变需要经历四个过程,即浸润、沉降、分散、溶解。奶粉颗粒首先与水接触,被水浸湿,湿润的奶粉颗粒重量增加,随即沉入水中,在下沉过程同时扩散成更小的颗粒而分散在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小颗粒进一步分散,最后“溶”到水里,形成乳浊液。

然而,在现实中,奶粉的复溶却没那么顺利,时常出现不溶甚至结块现象。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奶粉颗粒大小不理想。奶粉颗粒过大,虽然容易浸润、沉降,但难以分散和溶解;反之奶粉颗粒过小,容易漂浮,不利于浸润和沉降,另外,细颗粒奶粉的颗粒内部毛细管比较细,与水接触时容易形成液膜堵住毛细管口,使水无法浸透和扩散,这也不利于浸润和沉降,最终导致“疙瘩”的出现。

二、奶粉中的脂肪含量过高。奶粉中含有大约 20%-25%的脂肪,脂肪具有疏水性,过高的脂肪含量会使奶粉的浸润过程受阻,继而影响奶粉颗粒的沉降、分散、溶解这一些列过程,使奶粉溶解性大大下降。因此,相同冲调条件下,一般脱脂奶粉的冲调性要比全脂奶粉好一些。

三、奶粉的含水量变高。刚开封的奶粉冲调性比较好,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奶粉可能受潮,含水量上升,这样就降低了奶粉的浸湿性,从而使奶粉冲调效果下降。

四、奶粉中的蛋白发生变性。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大概在 20%左右,如果用温度过高的水冲调奶粉,容易导致蛋白质发生变性凝固,凝固的蛋白质使奶粉颗粒无法更好的分散和溶解。

对于含有淀粉的速溶食品,淀粉含量也是能影响冲调效果的。淀粉含量高的粉状食品,加水冲调时,容易在界面形成一个糊化层,高粘度的糊化层不仅阻断水的浸润,而且在搅拌下能够包裹干粉形成“疙瘩”。

Tips:如何避免冲调时出现的结块现象呢?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奶粉颗粒大小、脂肪含量、淀粉含量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只能看奶粉企业的生产工艺水平啦),只有奶粉含水量和蛋白质变性情况是我们能够“掌控”的。

为避免奶粉结块,正确的做法是这样的:首先,在拆开包装后,要把奶粉或其他冲调食品储藏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下,避免它们由于受潮而使冲调性下降。其次,在冲调奶粉或者豆奶时,尽量避免使用温度过高的水,防止蛋白质变性使奶粉不易分散、溶解。

参考资料:

1.胡善春. 乳粉冲调性之影响因素[J]. 中国乳品工业, 1991, 19(1).

2. Junfu Ji, John Fitzpatrick, Kevin Cronin, Abina Crean, Song Miao. Assessment of measurement characteristics for rehydration of milk protein based powders[J]. Food Hydrocolloids, 2016, 54.

3. Nijdam JJ, Langrish T AG. The effect of surface composition on the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milk powders[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06, 77.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冲奶粉时为什么会起疙瘩?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