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活着 腾讯活着 223℃ 评论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道情,俗称丝丝腔,是陕北民间流传下来的一个古老剧种,在最底层的农村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每当风中飘来一曲九腔十八调的道情,苍茫的陕北高原便泛起柔软的生机。只是现在,风起了,丝丝腔音却弱下去了,台下听戏的人,也渐渐不知所踪。摄影/李建增?编辑/王崴?腾讯新闻《活着》栏目出品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作为源于唐宋时期的陕北地方戏种,道情有过一段盛行的日子,尤其是一九四二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陕北边区的广大文艺工作者用道情的曲调在米脂编演了秧歌剧《减租会》,其中一段就是红遍全国大江南北的《翻身道情》。然而,道情的现状却岌岌可危,十来个人组成的戏班在目前的道情队伍中算是比较大的了。(2009年摄于延川县永坪镇柏叶沟)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一个道情班子的组成或是家族亲戚,或是一些喜好丝丝腔的周边村民。时至今日,道情班子所唱的也不仅仅局限于道情,他们会依照雇主们的喜好,混杂着唱几句秦腔、晋剧,甚至现代歌舞、搞笑段子。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搭起的几根木棍组成简陋的舞台,演员和观众近在咫尺。(2007年摄于延川柏叶沟) (来自:腾讯图片)

「 hi,看“活着”,请上“微图摘”哦,域名www.weituzhai.com 」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山里道路狭窄崎岖,加之道情团的条件都很拮据,因此演员们一般都坐农用三轮车辗转交通。(2012年摄于绥德合龙山)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所有的演员同时担负着舞台搭建工作,上上下下全靠一双手。(2016年摄于子长县南沟岔)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演员和庙会负责人一起商讨发电机的工作情况。陕北很多庙宇修建在山顶,随着留守人员的减少,很多山顶地区已经停止供电了,因此发电机成为戏班子行头中不可缺少的一件。(2015年摄于延川永坪柏叶沟)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两个青年男子围观女演员化妆,并不时品头论足。道情不同于秦腔、豫剧、京剧等大型剧种,除了一些固定的传统剧目外,演出的往往是贴近生活的通俗剧目,例如教育人们远离赌博、行孝尽善的故事。因此,道情的化妆有时很简单,有时很规范。因为旁边有人的观看,女演员也听到了他们的说道,这次的妆她画了好长时间。(2014年摄于佳县陈家墕)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山里唱戏不同于城里,没有更衣室。男演员无所谓,哪里换衣服都一样,而女演员就只能找一个角落对付一下。现实条件就这样,也没办法。(2016年摄于延川永坪镇柏叶沟)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减少,道情的观众是越来越少了。一个演出团遇到的最尴尬的情形就是这样:戏都开始一阵了,可台下只坐着一个观众。就这样锣照响、戏照唱。(2010年摄于延川永坪柏叶沟)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音调高亢明亮的板胡是道情里最重要的乐器。拉板胡的人不光是整个乐队伴奏中的灵魂,而且还时不时要唱上几句。(2012年摄于清涧县寡妇坪)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剧团老板一面照看着行李,一面注视台上演出的情况。(2009年摄于横山姜湾)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四个庙会上的孩子对身后演出的道情戏没有一丝兴趣,他们说现在电视上好看的节目可多了,谁还看道情了。(2004年摄于延川永坪镇柏叶沟)。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很多时候,戏台周围除了看戏的老乡,还有倒地就睡的百姓。我问:你这是来这睡觉来了?他们说:睡是睡着了,但戏也看着了。(2003年摄于延川永坪柏叶沟)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演出期间,道情团负责人明明接到了去年唱戏时一个观众的电话,要他们八月初八到子洲县南沟岔乡何家沟庙会上唱戏,这是明明这个团给下个月写(接)到的第二场戏。(2013年摄于子长县杨家园子)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虽说是小戏,但演起来也是个辛苦。这个女演员在后台候场的时候,歪在椅子上就睡着了。(2015年摄于延安万花)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一个17岁的小演员在后台给孩子喂奶。(2008年摄于清涧东岳庙)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平时娃娃就睡在戏箱里。(2008年摄于清涧岳王庙)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很多道情团都是家庭组合为主,明明两口子和他的父母都是道情演员;欢欢和她的老公是道情演员,父亲是团长也是拉胡琴的琴师;吴梅和她老公打理戏班子,同时也都在戏里充当主要角色。(2016年摄于延川永坪柏叶沟)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吴梅自己组建了一个道情团。她说:清涧大概有二十六七个道情班子,情况都不怎么样,她的团有14个人,演员们挣的都是现钱,按天算工资。去年她亏损了3万多。(2015年摄于延川永坪秸秸圪堆)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妈,我好着了,这几天过得可高兴了……”刚加入戏班3天的杨红高兴地给妈妈打电话。杨红是清涧高杰村人,从小就爱唱,没考上学就在家里停(呆在家)着了。家里人说,你听听的(什么事都不干)生(sheng,四声,住的意思)在家里还不如跟上唱戏可(去),于是她就来到了戏班上。(2001年摄于延川永坪柏叶沟)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亮亮,13岁,放假期间跟父亲唱道情。亮亮说,唱道情比上学简单多了,我串演的都是娃娃,词也不多,耍得都记住了。(2012年摄于绥德)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这个席地而睡的女演员以前曾经在县剧团待过,现在如候鸟一样随道情团漂泊。(2005年摄于延川永坪柏叶沟)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李建兰,33岁,家住在延安市区里,自己没工作也没什么别的爱好,因此,有空了她就跟着戏班走,一来可以补贴家用,二来让自己有个事干。(2016年摄于延川永坪郝家坪)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高娟,24岁,清涧县城人,两年前开始跟着唱道情。问她是什么原因使她跟着唱道情?她说,我也说不上来,以后能唱多久也不知道,走着看吧!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一般的戏都要唱3天,很多时候写戏方不给提供住宿,演员们只能在戏台上打地铺,男女混住就只能将就一下了。(2014年摄于延安枣园曹家沟)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下山途中遇到一对恋人,来自两个不同的乡镇,说是通过网络认识的,这次来庙会为他们的未来许愿。问他们有没有看道情?他们说,以前还常看了,看的人也可多了,现在感觉没什么意思,还不如我们回可(去)上阵网了。(2010年摄于延川永坪镇柏叶沟)。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起风了,戏散了,看戏的人都走了,卖小商品的夫妻也收拾东西下山回家。这一曲道情,不知还能在高原上飘荡多久。(2003年摄于延川永坪柏叶沟) (来自:腾讯图片)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订阅《活着》栏目微信号(ihuozhe),不再错过每一期精彩。 (来自:腾讯图片)


文章来源腾讯新闻,建议下载腾讯手机新闻客户端浏览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活着:濒临消失的高原道情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