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和阿里巴巴决裂,背后是大公司的生死争斗

知乎日报 佩子临 267℃ 评论

顺丰和阿里巴巴决裂,背后是大公司的生死争斗

图片:视觉中国

佩子临,但劫皇纲,为虎作伥

当商业领袖在演讲台上大谈愿景、信仰、理念、情怀、价值观时,你可以偏信,但不能全信——因为商场如战场,落地之后,都是实打实的商业竞争和手段,所谓刺刀见红,这是面对冲突的唯一解决途径。

那年腾讯和奇虎 360 沸沸扬扬的 3Q 大战,马云在对外经贸大学的“人生导师见面会”上,如此回答大学生关于他对于此事的看法:

“社会给了互联网企业巨大的信任和资源,我们不能动用客户的利益去展开竞争,所以我看到马化腾讲,他们会反思,会更加开放,更加分享。这就是这场冲突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我们都在学习中进步,我相信这场冲突以后,再也没有互联网公司敢拿客户的利益去竞争——这个时代过去了,我为这件坏事带来的好事感到骄傲。”

马云郑重表态,声明他的责任和担当。

但是历史总是在惊人的重演,来打当时表态人的脸。

其实这次阿里系的菜鸟和顺丰冲突的起因完全是出于必然,绝非个人恩怨,这一点和 3Q 大战有所不同,3Q 大战的双方那几年黑历史都不少,一个是抄袭王,一个是做 3721 的流氓,双方在早期就积怨很深,等于互下黑手,有点报仇的成分,不完全是利益之争。

而这次冲突的成分,则纯粹很多,当惺惺相惜的两人随着历史进程终于在这一刻相遇之时,我能想到的场景就是李云龙和楚云飞在战场上的兵戎相见。

顺丰的王卫是马云最欣赏的企业家,顺丰那几年的员工数量是阿里巴巴的 10 倍,且体系运转的精密性和严苛性要求比淘宝更甚,但是王卫却奇迹般地保持着这个体系的高效能运转,高中毕业的王卫可谓天赋异禀,似乎比受过商学院训练的金牌 CEO 杰克·韦尔奇还擅长管理庞大的组织架构。当顺丰发展到十万快递员 10 架货运飞机的时候,它依然像最初的一个快递员一辆摩托车时那样准时可靠——90 年代初,王卫以一辆摩托车起家,在香港捎送快件,慢慢越做越大。到了 1997 年香港回归的时候,临港海关甚至婉拒了国企中铁分一杯羹的请求,因为顺丰垄断了几乎所有通港业务,即便给中铁开了这条线,他们也拿不到足够的货源,此时的王卫不过 26 岁。而那时年长 7 岁的马云还在北京折腾,尚未创办阿里巴巴。

10 年之后,当淘宝引领的电商潮流逐渐风起云涌之时,两人的事业终于有了交集。马云是一个太极狂热者,擅长汇聚能量以及借力打力,“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却是一把双刃剑,免费的平台化战略极速扩张了体量,击败了标准化思维的 Ebay,但同时带来的是几个环节的不可控,除了泛滥的假货,就是落后的物流体系了。

于是,当时马云想直接收购行业翘楚顺丰。

王卫笑了。FedEx(联邦快递)和 TNT 比你不知道早到哪里去了,你淘宝还没出来的时候,他们就想来收购我了,那时候我都没同意,何况现在?

马云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故伎重演,又是江湖思维,拉拢一帮杂牌军(四通一达),联合起来搞了一个菜鸟物流,以对抗王卫,同时还有京东(京东走的也是专业化,同样解决配送问题,和王卫不同的是,他是强在仓储)。所以菜鸟是一石二鸟,一手针对物流(王卫),一手针对仓储(京东)。

随着强推【来往】的失败,收购的微博日渐鸡肋,阿里企图在社交领域打开局面构建生态链的想法全面落空。反而让腾讯反攻偷袭到了自己的核心阵地,马化腾骄傲地宣布:微信支付 2016 年线下的份额已经全面超过以支付起家的支付宝,这当然不是虚张声势——很多三线城市的小卖部只有微信而没有支付宝的二维码,这直接关系到阿里的 O2O 布局。

马云慌了,虽然阿里的基本盘面比百度好的多,但是危机还是存在的。实际上 BAT 都在找寻出路,李工程师押宝人工智能;马化腾继续扩大老本行的优势,以微信为据点配合小程序,颠覆入口;而马云则在大数据云计算领域布局。这也就是为什么前几天马云在贵阳的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高调发声,因为这涉及到阿里巴巴未来发展的命脉,必须高调公关,好像淘宝井喷之前那些年,马云频繁参加网商大会开讲座。

果不其然,没几天就出了这个冲突,还是围绕数据这二字大做文章。

中国互联网以 BAT 为主要山头(虽然 B 的市值已经掉出了一线,但影响力还是在的),次一级的巨头会寻找靠山。相比于明显竞争关系的阿里,在几乎所有快递的数据都挂靠阿里云的情况下,顺丰选择了腾讯云。

这是阿里巴巴不愿意看到的,菜鸟联盟创立伊始的目的,实际是想通过抱团来达到同化甚至消解顺丰的目的,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似乎又多了一种利器。顺丰也不傻,数据这种东西怎么会交给你?

虽然这场冲突,被阿里巴巴摔锅成了顺丰主动挑事,声明称事情发生“很突然”。先装无辜然后向顺丰施压,“为保证消费者和商家利益,菜鸟建议商家暂时改用其他快递公司发货。”

但明眼人还是能看出这一步棋,阿里才是真正的攻方,顺丰只是被迫出招。不过菜鸟以数据安全为由暂停丰巢数据接口封杀丰巢,这个理由实在太牵强了。

数据一旦统一,物流、电商、O2O、互联网金融全活了,如果说社交是目前互联网的空气和水,那么未来的空气和水很有可能是数据或者人工智能。这一步棋,马云看得很准,这也是他为什么不遗余力地要拼这一步。

毕竟打脸这回事,失败人士才在乎。

同为成功人士严介和说:什么是脸面?我们干大事的从来不要脸,脸皮可以撕下来扔到地上,踹几脚,扬长而去,不屑一顾。

此言得之。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顺丰和阿里巴巴决裂,背后是大公司的生死争斗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