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没有突破性成果的科研人员,对社会有什么贡献?

知乎日报 知乎用户 132℃ 评论

一辈子没有突破性成果的科研人员,对社会有什么贡献?

图片:《生活大爆炸》

知乎用户

著名的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Kuhn)在他的经典之作《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一书中,对于“科学革命”的发生进行了解释。他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科学界是在按照某个统一的范式(paradigm)进行研究,并在这一范式下解决问题,他称之为“常规科学”(normal science)。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会发现某些无法用当前范式解释的反常现象,这些反常现象会引起科学界的危机,进而导致“科学革命”的发生,于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出现并取代了旧的范式,危机得以解除,而科学界又进入新的常规科学的阶段,直到新的反常和危机出现。

库恩的理论当然存在瑕疵,但是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问题。严格来说,所谓的“突破性贡献”,其实就是库恩所说的那些引起科学危机、带来科学革命和新范式的科学发现。然而,在人类探索自然的漫长历史中,“科学革命”所占据的时间毕竟是少数,做出“突破性贡献”的科学家也是寥若晨星,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常规科学才是科学史的主流。只不过由于我们更愿意关注那些大科学家,而往往忽视了那些没有做出突破性贡献的科研工作者才是沉默的大多数

库恩在书中把常规科学比作“解谜”。那些提出新范式的大科学家就好像是告诉你一种解谜的方法,至于这个方法怎么运用、适用范围如何,则需要大多数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去探究。举例来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物理学研究的范式,当今世界几乎每一个人——无论懂不懂物理学——都知道他的名字。而相对论的验证和应用,则是由广大的不为大众所知的科研工作者来完成的。比如 1971 年的铯原子钟环球飞行实验,比如多年来对引力波的观测和研究,比如利用相对论对 GPS 系统进行修正,等等。这些研究成果都是在相对论的范式下作出的,对于物理学研究并无“突破性贡献”,但毫无疑问它们都是在为相对论这座“大厦”添砖加瓦,甚至是锦上添花。对理论的验证和推广,将理论运用至工程技术领域,把一些常数精确至下一位小数……这就是常规科学研究的意义,即不断扩大范式的适用范围和提升其精确性。通俗地说,那些建立新体系的大科学家就是建筑设计师,占据科学界主流的普通科研工作者是建造工程师,千千万万初登科学殿堂的研究生则相当于建筑工人。对于一座大厦而言,设计师给出了蓝图,这当然居功至伟;但在从图纸变为实体建筑的过程中,建造师和建筑工人的贡献同样不可或缺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一辈子没有突破性成果的科研人员,对社会有什么贡献?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