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妇女节,我觉得不给自己买口红香水包包衣服鞋子都对不起自己

知乎日报 张豪杰 264℃ 评论

今天妇女节,我觉得不给自己买口红香水包包衣服鞋子都对不起自己

图片:Public Domain

消费主义对女性的影响是怎样的?

张豪杰,笨拙的狗

先阐述结论:消费主义助长了男权对女性的物化,反过来也诱使女性自我物化。

消费主义对我们社会上几乎所有人都有影响,不论男女,所以这个问题问得有些片面,我也只能片面地回答。

先借用 Amitai Etzioni 对消费主义的一个操作性定义:

What needs to be eradicated, or at least greatly tempered, is consumerism: the obsession with acquisition that has become the organizing principle of American life. This is not the same thing as capitalism, nor is it the same thing as consumption. To explain the difference, it is useful to draw on Abraham Maslow’s hierarchy of human needs. At the bottom of this hierarchy are basic creature comforts; once these are sated, more satisfaction is drawn from affection, self-esteem and, finally, self-actualization. As long as consumption is focused on satisfying basic human needs — safety, shelter, food, clothing, health care, education — it is not consumerism. But when, on attempts to satisfy these higher needs through the simple acquisi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consumption turns into consumerism — and consumerism becomes a social disease.

这里 Etzioni 给出的定义相对而言比较明确(甚至明确得让人觉得受到了冒犯),我把它总结为:为了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上部三层需求而进行的消费,就是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本质上是将社会认同、自我(价值)实现、人生经历、归属感等等抽象概念物化的一种行为。

在这里我虚构一个例子。我去夏威夷旅游,想着这难得来了趟夏威夷,总得买个“土特产”吧,于是就掏钱买了一块极具夏威夷特色的装饰木板带回国了。回国后发现这块木板放哪里都不是地方,又没什么其他什么用处,想着想着有些后悔,早知道就不买这块板子了。

这里,购买夏威夷装饰木板的消费行为就是对人生经历的一种物化。我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来承载自己这一段夏威夷的经历,来证明“我去过夏威夷了”。这木板可以换成其他任何有形的物件,让这物件成为陈放人生经历的一个容器;进一步地,也可以换成一次次对周围人的讲述,这些讲述其实并不是说给别人听的,而是说给自己听的,每一次讲述都在对自己确认“我去过夏威夷了”。

手扶着这块沉甸甸的木板,看着亲朋好友沉醉在自己对异邦世界的精彩讲述中,我心想:这次夏威夷可没白去啊。若是没有这些,我的心里必是空荡荡的 ,仿佛就像我没有去过夏威夷一样。

消费主义对男性和对女性的影响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但是这种物化行为在女性上尤其明显。

为了讨论消费主义对女性的影响,我想先建立 2 个共识:

  1. 我们目前的社会(不论中外)是父权社会。
  2. 男性是性主动的,女性是性被动。

男性是追求者,女性是被追求者;男性是主导者,女性是服从者。

(这里我讲述的是实然,而非应然。)

在这样的状态下,女性既是消费品,又是消费者。

作为消费品,女性受到男性的审视、评价;作为消费者,女性通过各种行为希望提升自己在男性眼中的价值。

男性塑造了一些不健康的审美观,并将之加于女性身上。所以有些女性迷恋于砸钱整容,哪怕负债累累,在所不惜。

整容是一个不健康的、极端的例子,那再来举一个例温和的、健康的例子。许多人去健身房必在 SNS 上晒照片,如果健身只是为了让自己更健康,那么晒照片就不是必要的。如果去健身是为了更加好看,那么晒照片的行为就顺理成章了。

为了让自己更加好看,女性需要花费许多钱来装扮自己,衣服、鞋子、化妆品等等,越是奢侈,越是能提升自我的“价值”,相对应的,对求偶者的议价能力就越强。

这样的攀比和 mounting 同时存在于男女两个群体中,形成了一个消费竞赛,在这个体系里,每个人都在物化自己。

我认为,这种消费主义行为归根结底源于一种焦虑,一种对自我价值的焦虑。我们似乎只能通过别人的评价才能确定自己的价值;我们似乎只能不断地物化自己物化他人,才能弄清楚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我们分明就是无头苍蝇,躁动不安,汲汲营营,孑行于世。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今天妇女节,我觉得不给自己买口红香水包包衣服鞋子都对不起自己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