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开心之前,我必须自我惩罚一下

知乎日报 简单心理 333℃ 评论

在我开心之前,我必须自我惩罚一下

图片:《辛普森一家》

简单心理,心里有事儿,找简单心理。
文 / 简里里

五一期间我回了趟美国石家庄,回到我的学习小组中呆了几天。

小组中一个同伴谈起来她在最近的一个竞争中获得了胜利,继而她非常担心同事会不再喜欢她。

“就好像这一次获胜,让我感到羞耻和担心”

我想起来今年 2 月份我有一次同样的经历。我做了一个很愉快的发言,整个过程我都很开心,也得到了非常多的赞赏。然而那个快乐并没有持续很久,我就开始觉得不安。我开始觉得我自己是不是太过张扬了,同学们是否会觉得我和他们之前想象中不同,继而开始觉得也许大家给我的赞赏不过是美国人的热情而已。

我的治疗师问我,你允许自己高兴了多久?“……十分钟吧。”

为什么你不能允许自己为自己感到高兴呢 ?

“对自己好” = 羞耻

精神分析师总提及“sexuality”这个词。被翻译做“性动力”,而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都理解为“性欲”,觉得老弗洛伊德一片胡扯八道。直到后来我自己的分析师不断地将我从生活各个琐碎角落,扯回到“性动力”这件事情上的时候,我才开始真正理解这其中的意思:你是否允许自己享受?是否觉得自己值得被爱?你在内心深处,是否觉得自己是好的?

乍听之下,觉得很无稽。但仔细回溯自己的生活,我们既渴望享受,又惧怕享受。那些和享受有关的事物,总是被带上贪婪、坏的烙印。似乎我们必须要经过巨大的痛苦才可以去享受。否则就是罪恶的。

可是,多痛苦才足够呢?

我看二十四孝中讲,要杀掉自己的孩子来供养母亲;割了自己的肉来换取父亲的体面下葬。不够痛不够疼,牺牲得不够,是要体会羞耻感的。

多痛苦都不够。牺牲多少都不值得享受,更何况如果没有什么牺牲,没有经历过痛苦感,怎么能够谈“享受”呢?

-

“吃苦是我的荣耀”

我回溯我被教育的人生中,“吃苦”总是荣耀的。凡事都选择困难的,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顶着困难上。

在这种困难之中,一方面人们认定自己注定会被抛弃或者嫌弃,永远不够好;但另一方面,我们又挺自大的,以承受苦难为荣,蔑视哪些不像我们那么能吃苦的人。

似乎我们要依靠这些才能维持自己的自尊感。

心理学家把“自虐”分了两个类别,一种是道德自虐,这是 1924 年弗洛伊德创造的这个术语。老弗洛伊德说,这些人是有目的地去忍受痛苦:只有我足够隐忍,吃尽了苦头,我自己才是个“值得被爱的好人”。他们甘愿受苦,来获得道德上的胜利感。

想想看,我国的电视剧里面,塑造的“大嫂”、“中国好媳妇”是不是都是这样的形象。就算离婚了,就算你们全家都不管,我也要舍弃我的新家庭,不管我的儿子,不管我的工作,给以前欺负我的婆婆床前养老送终。

反正享受的、容易的人生都是不值得追求的。

第二种是关系自虐,指的是不计代价地维持情感或是人际关系,并通过和人的关系来界定自我。

-

关系自虐者会有的信念是,我可以改变,可以牺牲,让我做什么都可以,但求你不要离开我,求你继续喜欢我。只有你不离开我,我才觉得自己是存在的。

不计代价地保持和别人的关系。我割肉卖血也得维系我和你之间的关系;否则的话,我会觉得我自己一无是处。

在和他人的关系中,我的一切都是可以妥协的。

人在成长中,总是会获得这样的、那样的鼓励和支持。而所谓“自虐”,往往是一个孩子感觉“痛苦”是为获得亲密和爱所必需要付出的代价。

我记得一个人描述说,“只有在疼痛中,我才感到自己全然地被爱着”。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孔融让梨、牺牲自己的需求去照顾别人,这些“懂事”的行为,都获得极高的道德赞扬。

然而人非圣贤,只有圣人才不吃喝拉撒。圣人才否认那些欲望、挫折、遗憾感:让他们那些坏人去享受!我只想被钉在高高的十字架上。

“我害怕如果我不痛苦了,不再因为你而遭受折磨,我就失去了被你爱的理由。”

-

做个有缺憾的普通人

让我们抛去那些偏执的、分裂的、非黑即白的看法:你要去做一个道德楷模,否则你就是个糟糕的人。

事实上,你我都不过是个普通人罢了。你会为了想要的事情付出努力争取,允许自己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高兴。你的感受、你关注的,都是重要的。而快乐感,它不必和羞耻、愧疚、或者其他任何一种痛苦的感受相连。

你不必去做圣人,更不必放纵自己欲望。你我都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个。开心的时候开心,难过的时候难过,犯了错误就去改正,骄傲的事情就为它庆祝。

圣经中说,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他。

就安心地、大胆地做个有缺憾的普通人。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在我开心之前,我必须自我惩罚一下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