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要命」的影响

知乎日报 胖骁;巴曙松 164℃ 评论

诺贝尔经济学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要命」的影响

图片:Yestone 邑石网正版图库

诺贝尔经济学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胖骁,运筹 金工 旅行

关乎性命的算吗,2012 年诺贝尔奖得主 Alvin Roth, 他提出了三向肾脏交换,从而让美国换肾成功的病例十年间提升了数十倍。

过去肾脏移植都是双向的,也就是一个病人带上自己的家属,去匹配另一个病人和另一个家属,如果家属可以给对方的患者匹配肾脏,那么双方就可以交换肾脏,使得两个患者都能痊愈。然而,两个患者刚好对方的家属肾脏匹配的概率太小了。在 2005 年,美国东北部一共只有 4 例肾脏交换。

然而,肾脏交换是可以在三个人间进行的:A 的家属还给 B,B 的家属还给 C,C 的家属还给 A。三个人凑出匹配的概率是比两个人高得多的。那么更多人交换呢?Alvin Roth 证明了在理论上,三项交换就可以达到理论上的有效边界(治愈人数和成本之间的取舍),并且实际上,更多的人交换当然可以使更多的人收益。

Roth 提出了这种匹配想法并加以推广,直到 2015 年,每年美国已经有 6000 人换肾成功,其中有 600 例双向和三向交换,剩下的是更多项的交换。在我看来这种影响比制定宏观一项经济政策还要深远得多。

其实 Roth 在做肾脏交换之前就已经是博弈论和匹配算法的大牛了,他的匹配模型被应用到了波士顿和纽约的升学报志愿上,也提升了很多效率。Roth 研究的博弈论叫 Cooperative Game,这和大众所熟知的 Competitive Game 是两个流派,前者研究的是如何设计多赢的机制,其实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另外他是哥大 IEOR 的本科生,可以算是知名校友 :)

巴曙松,资深金融专业人士,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学教授

虽然都被视为诺贝尔奖,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实际上有其特殊性。与其他五个奖项不同,诺贝尔经济学奖严格地说并非诺贝尔奖,并非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设立。其标准名称为“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历史上也多有变动),是在 1968 年,瑞典国家银行成立 300 周年庆典时,由该银行提请设立,并负责捐赠奖金,由诺贝尔基金会统一使用。当然,具体的评选步骤、授奖仪式方面与诺贝尔奖相同。不过诺贝尔奖官方网站还是明确指出“诺贝尔经济学奖不是诺贝尔奖(Not a Nobel Prize)”。1969 年第一次颁奖以来,截至 2017 年,49 届里共有 79 人获奖。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旨在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尽管与其他五个奖项有所区别,但仍坚持这一宗旨。因此,该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经济学科的影响。一直以来,经济学的科学性一直存在各种争议。而在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导向下,包括计量经济学在内的各种数学、统计学工具的引入,推动了经济学在科学化方向上的不同尝试。1969 年第一届获奖者朗纳·弗里施和简·丁伯根的主要成就在计量经济学领域。他们的获奖,显着地推动了经济学科的数量化。同时,诸如发展经济学、博弈论、信息经济学、行为金融学等经济金融学科的细分领域,也都因为诺奖的导向,而逐步在经济学界大放异彩。另外,从我们同龄人的专业阅读看,几个不同的出版社出版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系列丛书,可以说奠定了不少研究者的专业基础,例如台湾银行版、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版版等。

二是对人类经济金融活动的整体影响。从亚当·斯密提出人类经济社会“看不见的手”,现代经济的关键词就逐步从“重商主义”过渡到“自由贸易”+“市场”的模式;直到 1936 年,凯恩斯革命把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解放出来,当诺贝尔经济学奖诞生时,西方经济已经在凯恩斯主义指导下高速发展了 25 年。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与石油危机冲击的叠加,西方经济面临着大萧条以来从未有过的迷茫和彷徨。1974 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几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将该年奖项版给了饱受争议的奥地利学派的哈耶克(与冈纳·缪达尔一起获奖)。当时的哈耶克已经在经济学研究领域已经落寞了近二十年,在当时如日中天的凯恩斯主义的背影下,当年大战凯恩斯的他已经转入其他领域的研究。哈耶克的获奖,加上随后的弗里德曼等自由主义者相继获奖,西方经济终于迎来英国的撒切尔改革与美国的里根经济学;而中国也正是在此时拉开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

另外,比如 1987 年的索洛、1997 年的斯科尔斯等人的获奖,也都分别对经济界关于经济发展模式和金融领域的期权投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是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转型国家经济改革的影响。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主要来自发达国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获奖者屈指可数。事实上,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很长时间以来,都缺乏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转型国家的特别关注。个别专注这类国家发展的学者也很难进入经济学的主流。一般的观点是,经济学并不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区别,穷国所应做的,无非是向富国学习。1979 年,西奥多·舒尔茨与阿瑟·刘易斯凭借他们在发展经济学中的贡献,获得该年度诺奖,发展经济学终于登堂入室,进入到经济学科的殿堂。

说起发展经济学,就常常要提及我的导师张培刚教授。作为发展经济学奠基人之一,他于 1945 年完成答辩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被国际经济学界公认为是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可以说,他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几位发展经济学家一道,共同推动了发展经济学框架的建立与完善,并成为一直活跃到现在的重要经济学科。

尽管自成立以来,诺贝尔经济学奖一直就伴有各种争议,实际上还有几位获奖人就曾呼吁废除此奖,2001 年,诺贝尔家族成员也曾发表公开信,批评诺贝尔经济学奖,认为该奖降低了诺贝尔奖的格调;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机构也曾在 1997 年呼吁瑞典皇家科学院废除该奖,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对人类生活,尤其是经济活动的诸多积极影响,却是无法抹煞的,如同过去这些年一样,诺贝尔经济学奖将继续在争议中前行,并发挥重要的经济影响。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诺贝尔经济学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要命」的影响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