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哆啦 A 梦 / 著)

知乎日报 燃烧的南瓜 297℃ 评论

《经济学基础》(哆啦 A 梦 / 著)

图片:《哆啦 A 梦:新 · 大雄的日本诞生》

从《哆啦 A 梦》到经济学基础

燃烧的南瓜,doracloset.com 主笔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不是神经病。

事情是这样的,我最近在学习经济学和管理学。

我曾经认为,“XX 学”都是特别高端的事物。比喻一下,就像那种冰肌玉骨、秀外慧中、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儿。我连伸手去碰的勇气都没有。

但当我真正开始学的时候才发现,仙女也可以是那位面对每天早晨起来穿着睡衣拖鞋去家旁边买煎饼的我,问上一句:“小伙子,煎饼可要加个蛋?可加火腿肠?”的和善女性。

是的,经济学真的好有意思。其中有不少规律都是大家生活中就明白的,只是被整理成理论去研究后,得出的一些相对较深的理论不容易理解而已。我很想跟朋友们分享一下最近了解的有趣知识,但他们都对经济学不怎么感兴趣,因为之前没了解过。

但好在他们对《哆啦 A 梦》感兴趣,这个大家总是看过的。

所以我在这篇文章里打算通过《哆啦 A 梦》漫画切入,来分享一些经济学和管理学中,一些让我觉得相当有趣或者贴近生活的知识吧!

提示 1:《哆啦 A 梦》漫画的阅读顺序为从右向左
提示 2:标题图是我自己凭兴趣设计的,我才不是营销号!
布里丹毛驴效应:在决策过程中迟疑不决、不想放弃任何一方的现象。

大雄打算拿自己的存款去实现自己一个小小的梦想,但他的存款只够让他在“买模型车”和“放开肚子吃泡面”中二选一,这让他有些纠结。

不过大雄以为自己有时光机,可以“吃后悔药”,所以选的时候还蛮果断的。但我们就不一样了,生活中总会有拿着钱,想买东西,但不知道同类商品中怎么选比较合适。像煎饼果子和手抓饼的选择,由于决策成本低,所以选的时候可以随便一些。但如果是购买一些比较贵重的大件,我们可能就会开始纠结了。其实,不止我们会在决策时思来想去、纠结不停。

驴也是这么想的。

是这样,大学教授布里丹养过一头小毛驴,每天从农民那儿买草料来喂。结果有一回,农民出于对知识分子的仰慕之情,送了一捆同种同量的草料,还不偏不倚地正好放在跟另一捆草料距毛驴相等的位置。结果毛驴因为想不好到底该去吃哪捆,就这么饿死了——虽然它是有充分的自由去选择该吃啥的。

所以说,在下决策的时候,虽然要仔细思考,但该下判断的时候也不要太拖泥带水,不然浪费了时间是小,如果错过了原本能抓住的好时机就可惜大了呀。

那既然我们说到思考“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了,不妨提一下需求曲线吧。

需求曲线:(下左,纵坐标 P 为价格,横坐标 Q 为需求量)当消费者收入不变时,消费者对某样商品的需求量会受其价格变化影响。

大雄用道具“手提式国会”定下了法案——“今年物价降至原价十分之一”。拿着自己的压岁钱满心欢喜地去街上买东西,结果被老板告知东西已经全都被买完了,因为价格实在太便宜了。

大雄想买的是相机、望远镜之类的,属于正常商品。对于正常商品而言,价格上涨会导致其需求量下降,而价格下降的话买的人自然就多了,降到原价十分之一的话,被“洗劫一空”也很正常——说出来可能有点侮辱智商,因为这已经是小孩都知道的常识了。我家附近的超市曾经做过全场半价的活动,全城人民就把四层楼的商场活活给搬空了,何况这都打到一折了。

而且,不同收入的人对不同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不同的,这点就放在后面来谈吧。

不过故事剧情还是有些蹊跷的。虽然不至于不合理,但钻一下牛角尖也无伤大雅。

可变成本: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支付的可变生产要素费用。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如原材料、燃料、工人工资)
固定成本:在一定产量范围内必须支付的固定费用。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如如厂房、设备)
总成本:以上两者之和

算上设备折旧(比如一台烤肠机可以用十年,买的时候花了 500,那每年算折旧 50)、工人工资、进货成本等等……如果这些加起来,再平摊到每一份商品上,成本比这份商品能卖出去的价格还要高,那商人还会卖下去吗?

其实是有可能的。

因为这个时候,虽然卖到最后还是不够本,但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回本”,把一开始砸进去买烤肠机、装修店面的固定成本赚回一部分。(平均成本>售价>平均可变成本)

那有没有什么时候店家该直接关门呢?

有啊,当卖出去的烤肠钱还没进货钱、电费、房租、工资这些东西加起来高的时候,商家铁定得关门啊。烤肠店又没法靠融资圈钱,不关门的话卖一份亏一份,老板要是还愿意开店,不是因为爱就是因为瓜皮啊!

在我刚才举的例子里,超市打半价,也许是为了清库存、攒口碑、炒话题度等目的,但长期来看,能带来的好处大概是能盖住这次半价促销中,部分商品所带来的亏损的。

而大雄这个,普通小店直接一折……额……就姑且当是老板知道未来一年进货价也都会是原来的十分之一才敢卖的吧……

顺带一提,刚刚的讨论都是建立在“正常商品”的基础上,就比如我们都有的手机、电脑之类的。人越有钱越会多买东西,同样的东西卖的越便宜就卖的越好,似乎都是天经地义的废话。但经济学就是蛮神奇的——还真有不符合这俩规律的商品。

低端商品:当消费者收入上涨时,其对低端商品的需求量反而会下降。

鸡翅根虽然也不算什么低档次的食物,但要是跟“最高级的牛胫肉”相比的话,还是显得 low 了一些。

小夫妈妈是富婆,而大雄妈妈是精打细算、勤俭操持家庭的普通主妇。虽然她们俩都是打算晚上做咖喱饭的,但两家之间经济状况的巨大差异还是导致了二人需求的不同。当我们收入上升(速度大于通胀速率)的时候,对“更高级商品”的购买会自觉不自觉地增多,同时相对应的,就是对那些同类型“相对低端商品”需求的下降。

这是第一点——“人越有钱越会多买东西”的一个小漏洞。

吉芬商品:一种特殊的低端商品。其收入效应作用很大,甚至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以至于其价格升高时,需求量反而增加。
必需品:缺乏需求弹性的物品。一般情况下,其需求量受价格影响很小。

还是大雄和小夫。他们俩虽然平时吃的点心不一样——小夫吃的是高级甜瓜,偶尔甚至会来个多层大蛋糕;大雄平时也就是年糕、铜锣烧之类的,家里拮据的时候甚至要和哆啦 A 梦分一个布丁或者几粒花生米。但是,俩人对漫画的需求是一样的——新出的期刊一定要买,丢漫画等于要小命。

换句话说,对他们俩而言,漫画期刊是属于必需品的。(可能是由于《哆啦 A 梦》也在期刊上连载,所以才会有这么个设定吧(笑))

也就是说,只要这俩人能负担得起,不管漫画期刊是卖十块还是一百块,都一定会买。而且无论价格高低,俩人应该都不会买第二本的。(除非被胖虎抢了)

换个现实点的例子,就像我们平时都得买的油盐酱醋茶肉菜,也就是食物,不管价格怎么涨,饭总是要吃的,大众对食物的需求量是不会因为价格猛增而暴跌的。

而吉芬物品的情况就更特殊了,这是源于一件关于“土豆和肉”的事情。比如,市场上只有土豆和肉两种食材,土豆比肉要低端、便宜,当土豆价格下跌时,穷人们可能并不会去买更多的土豆,而是多凑一些钱去买一些更高级的、平时很难吃到的肉。这就产生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明明土豆价格降低了,需求量却不增反降。

这是第二点——“同样的东西卖的越便宜卖的越多”的漏洞。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其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个消费单位中所获得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小夫听说大雄有个四次元垃圾桶,可以往里头无限扔垃圾,就拿了个大箱子过来。大雄扔完问了一下才知道是蛋糕、羊羹、曲奇、饼干这些自己平时吃还吃不够的点心,惊得连头发都竖了起来。

先不说小夫浪费的事对不对了。我比较想关注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小夫可以随手丢掉的东西,大雄却觉得有价值,觉得小夫浪费得非常过分?

答案很明显啊——小夫吃多了,大雄吃得少,所以才一个稀罕,一个不稀罕嘛。

但这背后还有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我们平时买东西是图啥呢?主要还是图对自己有用嘛。这个“有用”放在经济学里度量的话,就是“效用”了。我们平时去买东西,也可以理解成拿钱换效用。不同的商品对不同的人而言,能带去的效用大小也是不同的。所以大家为贫困人口献爱心也多是以捐款的形式进行的,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商品是他们最需要的嘛,不如给人家自己选了。

说回正题。那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我走在步行街上,又饿又渴,旁边好多小吃。这时候我买了一根香肠,嗯,香!好吃!人间美味!然后再买一杯奶茶,嗯,好口感!我喜欢!

然后再买第二根香肠和第二杯奶茶,这时候就没那么强烈的满足感了。

再买第三次,吃的就有点腻了。

到第五次的时候怕是要送医院了——胃受不了。

在上面这个情景中,每一次买的香肠和奶茶所能带来的舒适感(效用),总是比上一次要小的,直到第五杯的时候,它对我已经完全没用了——因为我已经吃不下了,硬撑的话反而还会伤了自己。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而对于小夫来说,那些蛋糕、羊羹、曲奇和饼干,都是平时已经吃腻了的东西。这些点心对大雄来说可能很难得,但对小夫来说,他已经吃过太多这样的点心了,扔掉的这一箱,只是一些吃也吃不下,留着白占空间的无用品罢了。

垄断市场: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厂商的市场。(且该厂商生产的商品没有任何近似的替代品,其他厂商想要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

终于聊到我最喜欢的环节了!而且这个话题,国内外各大媒体都已经炒翻了,想必大家也是耳熟能详的吧!

《聚能冰块》的故事是,冬天天气很冷,大雄妈为了省钱,也为了省能源,就关掉了大雄屋子里的暖炉。于是哆啦 A 梦拿出了可以放热的“聚能冰块”,用于取暖、烧水等途径都极为方便。

然后大雄起了“贼心”,以铜锣烧为诱饵,忽悠着哆啦 A 梦去把冰块卖掉。然后,随着大众需求的增加,聚能冰块的价格也一路狂飙——从一开始的免费试用,到每百克 100 块,到 200 块、300 块甚至 500 块。原因也很简单——大家需要,而冰块只有“我们”有。

这个时候,人们还是会忍着不爽去购买的。

这就构成了一个完全垄断市场——首先,市场上能供应聚能冰块的仅此一家;其次,煤炭、石油等能源,远没有聚能冰块来得方便快捷;再者,在故事发生的时代,不会有谁能拿得出同样的产品来。

而为什么要反垄断的问题,在这里也能看出答案——因为贵啊!

一个市场只有一家供应商,那“我”岂不是可以在物价的边缘大鹏展翅?价格定得再高,东西做得再烂,只要人们对该商品仍有需求,东西就肯定会有人买的。企业能躺着把钱挣了,为啥要下功夫琢磨怎么压低定价,怎么改良商品?是不是还可以在一番调查后来个“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商品或服务的提供方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的商品或服务时,对不同的接受者采取不通的收费标准。

“价格歧视”发展到极端,就成了“完全价格歧视”——垄断者知道每个人对任何数量的产品所愿意支付货币的最大值并以此决定价格,榨干所有的消费者剩余,最后吃苦的还是咱广大消费者。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所能接受的某样商品的最高价格和该商品实际价格间的差值。

1988 年 11 月,胖妹发表了她的漫画新作——《彩虹妹妹》!

但是胖虎连哄带吓溜达了一大圈也“还剩这么多好看的漫画书”。

其实就是卖不出去。

大雄之前已经被强卖了一本,而且他看上去完全不需要——毕竟胖妹画的大多是少女漫画嘛。

但平时莽得不行的胖虎这时候甚至急哭了,漫画卖不出去妹妹就伤心,这让同是当哥的哆啦 A 梦心软了。

于是他用了“广告糖果发射机”——人们吃下糖果后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在交谈中提到需要推广的商品,听到的人还会突然很想买这样商品(产生需求)。

可是骗别人来买是很容易,大雄和哆啦 A 梦自己还是觉得胖妹的漫画没啥价值的,还觉得自己是在让大家浪费钱买胖妹的漫画,甚至有些自责。

但是事情在这时出现了转机——一个收藏漫画的阿宅说:“这本书的作者或许很快就会成名的。这样一来,这本书的价格就会上涨。”

然后大雄就不愿意再卖下去了,很明显,他是想把书放自己这儿留着。

可是大雄对这本少女漫画感兴趣吗?不啊!就算阿宅说这漫画有趣,这漫画对大雄来说能带去的阅读效用还是不变的,那大雄为什么就突然需要了?

因为漫画可能要涨价了。

因为以后买这本漫画要花更多的钱,卖这本漫画也能赚更多的钱。所以大雄对这本漫画的购买欲上升。

好,虽然说起来可能有点牵强,但,就这个现象,后来被另一个日本人拿去利用了。

这个人是谁呢?

是安倍。

要知道,在上世纪最后那二十多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爆炸,广场协定签署,少子化,再加上后来几次全球性经济危机,日本经济发展势头一直挺萎的,尤其是在隔壁我国改开后的对比下……

然后 2012 年,安倍推行安倍经济学。

而安倍经济学的核心就是:通过创造通货膨胀的预期,让消费者预期到物价要上涨,从而尽快地去购买一些本来就要买的商品,进而带动社会的消费与投资。

也就是说,居民们(大雄)预估到商品(《彩虹妹妹》)要涨价,所以会更迫切地想购买 / 持有这些商品。

虽然是有些牵强,但这么一看,这阿宅好像还挺厉害的吧(笑)

霍布森选择: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的“选择”。

众所周知,胖虎是贼喜欢唱歌的,一旦啥时候上头了还要办演唱会,甚至入场券还要卖钱。

但同样众所周知,胖虎唱起歌来真的巨难听,说是噪音公害完全不过分。

还有第三次众所周知,胖虎对自己的本事是只有 ACDEFG 数的。

肯定没人买啊!听胖虎唱歌的效用完全是负的!谁会去花钱受罪啊!

所以胖虎一恼羞成怒就开始强买强卖了。

这时候,面对向你推销入场券的胖虎,你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买,一个是毁灭。

所以当同学们真正直面胖虎推销的时候,虽然理论上可以选择买或不买,但实际上是根本没有选择余地的。

这就是霍布森选择

霍布森选择的由来其实和物理学上的那个泊松亮斑差不多。

泊松亮斑的现象是说,当单色光照在致敬恰当的小圆板或者圆珠上时,所有同心圆的圆心处会出现一个非常非常小的亮斑。

这个现象还停留在理论阶段时,是菲涅尔进行计算来佐证光的波动说的。当时光的波动说和粒子说争得挺热,就好像清汤锅和辣油锅地位之争一样;毕竟当时不像现在,有鸳鸯锅,也有波粒二象性,大家都开心。

于是站在另一方的泊松又把计算结果拿出来操作了一番,并指出:“照你这么说,我一单色光照过去,光中间还得有个阴影!你这不扯犊子吗!”

结果涅菲尔和阿拉果真的在试验中看见了这个亮斑……虽然听上去确实挺扯犊子的。

这个亮斑不叫涅菲尔亮斑也不叫阿拉果亮斑,叫泊松亮斑。

总觉得有点嘲讽的意思……霍布森选择也是这么来的。

大概四百年前,一名叫霍布森的英国商人卖马,把所有的马都放出来供人挑选,然后表示:“随便选,但你只能买离门最近的那匹马。”

相信聪明的读者也看出来了——这不是比那个亮斑还扯犊子吗!选个锤子啊!

是的,猪也是这……额,不对,管理学家西蒙也是这样想的。

于是他把这种并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讽刺为“霍布森选择”。这个有些小笑话味道的定义也就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通货膨胀: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供给大于实际需求时,消费者现实的购买能力大于商品的供应产出,导致一段时间内商品价格持续且普遍上涨的现象。
IS-LM 模型:(Investment Saving – Liquidity Preference Money Supply model / 投资储蓄 - 流动偏好 货币供给模型)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一项研究成果。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大雄在缺钱的时候听见爸妈说,在他们那个年代,东西都好便宜,甚至还用一分、一厘这种单位,感觉匪夷所思。

很正常,大雄还在幼儿园的时候,不管要什么奶奶都会给。零花钱应该是从小学开始的才有的,到故事发生时才过了寥寥几年,对通货膨胀应该也没有什么感知。

但聪明的读者想必是有感觉的,从小到大,眼睁睁看着奶茶从一块一杯涨到二十多一杯,嘴上喝着一点点,心里滴着血……

可大家有没有想过,通货膨胀是怎么来的?

因为商家得保证利润。商家也得挣钱吃饭的。这个表面现象大家都懂。

往深了挖一下的话,或许可以理解成:钱印多了。

从宏观上来讲,钱可不是多多益善、永远不够的。全社会能生产出的东西就那么多,照原来的情况来讲,有一定的钱,一定的购买力能解决掉供给就好。但钱要是多了,大家的购买能力(需求)超出了产出量。这个时候,对商家来讲,既然买的人这么多,我现阶段也只能产这么多东西,卖 10 块也是卖空卖 20 也是卖空,不如抬高价格多赚点咯?就算涨价会让需求量减少,但只要比我产出来的数量多不就行啦?

毕竟,宏观来讲钱有嫌钱多的说法,但对绝大多数的微观个体(比如我和我亲爱的读者们)来讲,钱哪那么容易挣够啊?

好啦,都讲到通货膨胀这儿了,您也花时间看到这儿了,最后我们聊一个听上去比较高端的模型吧!

IS-LM 模型(Investment - Saving / Liquidity Preference - Money Supply model | 投资 - 储蓄 / 流动偏好 - 货币供给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学者的一个研究成果。

凯恩斯可是个很厉害的人。当年一战打完,德国吃瘪,仿佛全世界都在跟德国喊:“赔钱!”这时候凯恩斯站出来说:“别介啊!这样不行的!你们要这么多钱,把德国经济搞垮了,它受不了的,以后稍微喘了口气肯定还得搞事啊!”

不过群狼分肉这事是拦不住的,他说的话也没哪方愿意听。

再然后发生了啥大家也都知道了……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是不完美的,需要政策调控来让市场保持平衡。他们还认为,国民收入和银行利率的变化,可以影响投资额、储蓄额、流动偏好,而货币供给是可控的,所以,当两条曲线画在图上所形成的交点,连起来再画一条线。另外两条也这么处理一下,就有了两条交点线。然后在这最后的两条线的交点上,交易市场和货币市场都达到了绝妙的平衡。

至于怎么搞到平衡,就要看商量政策的人了。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之前还被用于对抗经济危机来着,不过这也不是什么万能灵丹,社会经济依然会出现问题,比如滞涨。而 IS-LM 模型后来也被提出它的学者批判缺陷。不过这些也不能完全否认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价值,至少到现在,使用其理论的人还是挺多的。

我就说经济学很有意思嘛!要不然我也不会肝这篇文章肝掉五!个!小!时!

不过我只是名初学者,写文章的时候对一些定义的描述并不严谨,大家看了笑笑就好。如果有研究兴趣的话,可以去读一读曼昆的经济学书籍。如果这篇文章在一些定义的阐述上有关键性错误的话,麻烦在评论区里指出,感谢!语气别太冲就行 : D

喜欢《哆啦 A 梦》的话也可以去这篇文章的发布专栏看看啦,文章还都蛮有意思的。

[1] Roberto Serrano / Allan M. Feldman 《中级微观经济学精要》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黄亚钧 《微观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4] 杨善林 《企业管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5] 藤子 · F · 不二雄 《哆啦 A 梦》 吉林美术出版社

[6] 哆啦 A 梦工作室 《哆啦 A 梦深入导览》 青文出版社

[7] 泊松亮斑 百度百科

[8] IS-LM 模型 维基百科

[9] 安倍经济学 百度百科

[10]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百度百科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经济学基础》(哆啦 A 梦 / 著)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