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液好不好吃不知道,但我们可以猜猜它好不好闻

知乎日报 新发现 186℃ 评论

毒液好不好吃不知道,但我们可以猜猜它好不好闻

图片:《毒液:致命守护者》

新发现,欧洲科学人文杂志第一品牌
我们无法亲眼得见那些遥远星球上的居民,但可以“闻到”它们的气味啊!有味道的气体分子即使相隔很远照样能被探测到,从而揭示外星居民的存在……

下次再闻到孢子甘蓝的味道,别又发出呕吐的声音!跑到海边也是如此,即使海浪泡沫散发出的强烈气味会把你熏晕。或是当你闻到一桶煤油的时候……你或许觉得这些气味一点也不好闻,甚至恶心,殊不知,你闻到的有可能就是外星人发出的味道!

毒液:致命守护者 的剧照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萨拉·西格尔(Sara Seager)率领的天体物理学团队列出一份清单,罗列了所有需在太阳系系外行星大气中探测的分子,其中就包括这三种有气味的化合物:

  • 二甲硫醚(孢子甘蓝味)
  • 氯甲烷(海水泡沫味)
  • 异戊二烯(煤油味)

为什么要搜寻这三种气味?因为它们有可能是生命存在的信号!

可怜的外星人竟然臭到这个地步,让我们在数光年外都能“闻”得到?

那倒不是,这并不是外星生物的体味,我们对那气味还一无所知。而且只要我们没法在半人马座α星找到货真价实的外星生物,闻一闻它们的胳肢窝,我们就永远不会知道它们有什么体味。

而上文提到的这三种分子,是最有可能的“系外行星有机活动产物”,比如来自“硬毛粉红鲸”的口臭、“跳跃枪乌贼”放的屁……但更有可能是细菌的排放物。

总之,这是萨拉·西格尔团队选出的“阵容”。这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因为我们完全不知道其他地方的生命体会是什么样。研究人员承认,照地球上五花八门的生物情况来看,生命活动产物千变万化。这对研究可没什么帮助……不过,还是有几条线索可以让我们描摹出待寻分子的特征。

首先,这些分子应包含那些大量存在于生命体的原子。照此推断,碳、氢、氮、氧、硫和磷肯定少不了:我们能在已知的大部分蛋白质中找到上述原子。如能在系外行星上找到它们,则生命大有希望。其次,含有这些原子的分子应该是气态,而且分子结构要相当稳定,这样才能在大气中累积到足以被发现的量。


初步框定理想对象

研究人员还有其他挑选标准:待寻分子当然应在生命体可能产生的分子之列。生命体需要能量才能存活,这应该是宇宙真理了。地球上的植物利用太阳能,消耗二氧化碳,排出氧气,从而完成光合作用。但也有些生命体直接使用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比如,有些细菌能将氢气和二氧化碳转变为甲烷和水,它们的能量来源就是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萨拉·西格尔团队锁定的就是这类使用化学能的细菌所产生的气体,同时从中排除了那些也有可能是地质活动(如火山爆发)产物的气体。

最终,他们列出一份严谨的分子清单,要是能在某个系外行星上探测到其中几种,就说明那里可能有生命存在。上文提及的三种有气味的分子就是来自这一清单。科研人员认为,要用非生物的机制解释这三种分子的存在会是相当困难的工作。

萨拉·西格尔(Sara Seager)

然而,上述努力的成果仍是假定性的。通过分析一颗星球的大气分子,就试图理解星球上发生的事,这有点像在几千米之外追踪一场露天音乐会,而唯一的凭据只是射灯投向空中的光柱……萨拉·西格尔及其团队的抱负可能有点太大,但不能就此埋葬他们的计划。

寻找外星生命存在的证据的确是个绝佳的动力,能推动我们研究系外行星的大气。无论最终找到的是什么,这都将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探索,因为关于这些无法触及的世界,这层气体外壳的性质是我们目前有望获得的唯一认知。

右上方的白点为系外行星 GJ504b,围绕其恒星(图中黑色被遮挡部分)转动。

天文学家的态度很明确,我们一时半刻没法给系外行星上的大陆拍个漂漂亮亮的彩照。这些天体太小、太远、太苍白,根本无从将它们和它们围绕旋转的恒星区别开来,后者要比它们明亮上亿倍。

不过,我们已经能分析包裹住这些行星的微小分子了……很神奇,不是吗?仔细想想,这也不奇怪。这些分子虽然很小,但要组成大气就会有成百上千亿:数量弥补了体积。更别提它们自个儿暴露了行踪……因为它们会吸收掉强大的恒星释放出的某些色彩!

读者想必知道,我们的太阳发出的白光其实是由彩虹的所有颜色合成的。一块棱镜就让它们一一现形,我们将解析后的结果称为“光谱”。每颗恒星有其特定的光谱,对此进行精确测定对天体物理学家来说不是难事。

行星的大气分子在被恒星的光线照射后,会吸收掉光线的某些颜色。这是什么原因?因为每种颜色带有特定的能量,这能量是由组成光线的微粒——光子带来的……分子会“吃下”光子的能量,而能量能让分子振动起来。


颜色老饕

可是,它们也不是什么光子都吃哦!分子振动所需能量的多寡取决于分子的形状。氢气分子是两个原子互相连接在一起,甲烷是复杂的四面体……一个分子只在特定能量下才振动,而这能量则来自恒星光谱中的特定颜色。

所以,通过仔细分辨行星分子从恒星光谱中“夺走”的颜色,天文学家就能确定行星大气的构成。你想的没错,这简直就是一项壮举!要知道,这些行星系离我们的太阳系好几光年,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区分穿过行星大气的光线和直接来自恒星的光线呢?

有个好法子叫做“凌星法”。

以氦气为例。构成氦气的原子能吸收波长 587 纳米的光线,也就是橙色光线。操作中首先记录下某种颜色 1 下探测到的行星遮蔽面积。接着将这个数据和橙色光线 2 探测到的遮蔽面积做比较。橙色光线下的遮蔽面积更大,因为在这个波长下,大气也会阻隔光线。通过两者的数值差,能够获得大气的体积信息。

当然,在这方面,我们才刚刚起步,已经确定大气成分的行星,一个手也数得出来。它们大部分都是气态巨行星,不存在生命,但因为体积巨大,测量起来更加容易。不过,这一状况很快就会改变……

事实上,目前这一领域最顶尖的观测设备“哈勃”空间望远镜是在 1990 年发射升空的,比首次发现系外行星还早了 5 年;也就是说,制造“哈勃”望远镜的时候并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相反,对“哈勃”的继任者“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我们可以充满期待,它将在 2021 年升空,其主镜面积接近“哈勃”的 6 倍。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18 面镜子中的其中 6 面正在进行温度浸渍测试

后备的还有欧洲系外行星大气红外遥测广域巡天项目(ARIEL)。该项目计划发射的望远镜固然小一些,但会专门用于远距离大气研究。如果欧洲空间局决定启动该项目(目前尚未列入官方日程),它可于 2025 年开始观测。

那么,生命星球是否会排山倒海般涌现呢?所有人都这样巴望着。不过某些天体物理学家——比如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波尔多天体物理实验室的弗兰克·塞尔西斯(Franck Selsis)——认为,不应把寻找生命当作研究的唯一动机,否则会误读了探测结果:“1970 年代,我们向火星发射了‘海盗’系列探测器,它们携带的仪器就是为了寻找生命迹象。它们也真的找到了——但后来人们意识到这一发现源于对数据的错误解读。当我们不惜一切代价想要看见生命时,我们就会在它们本不存在的地方‘看见’它们。”


充满意外的星球

弗兰克·塞尔西斯认为,应该根据我们对行星的认知(它的构成、体积、温度、和恒星的距离……)来分析其大气,解释眼见的一切。只有在我们观察到的异象、有关气体浓度无法用地质活动或化学反应来解释时,生命才是一个可能的选项。

他认为我们很可能会与揭示秘密的分子组合不期而遇。因为系外行星自被发现以来,总是充满惊喜:体积、种类、构成……对系外行星而言,挫败预言似乎是它们的第二天性。也就是说,想要发现生命,真的需要敏锐的直觉!

撰文 Fabrice Nicot

编译 黄雅琴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新发现(sciencevie)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毒液好不好吃不知道,但我们可以猜猜它好不好闻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