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入门:首先要有章法,大家感受一下

知乎日报 王丹 125℃ 评论

对联入门:首先要有章法,大家感受一下

图片:Yestone.com 版权图片库

关于对联的章法

王丹,学对联戳我→http://zhuanlan.zhihu.com/duilian

这一篇简单地讲讲对联的章法。

写文章要讲章法,无论是“起承转合”,还是“破题承题起讲”,都是古人对章法的理解。其中,“起承转合”四步法,是古人对章法最本质的认识,在古文和诗词尤其是近体诗,贯彻得非常彻底。

对联则比较特殊,因为他只有两句话。一副对联,就是一篇只有两句话的文章。无论你上下联多长,都是两句话。所以对联的章法有其特殊性。

首先,一副对联,上下联一定是为同一个主题服务的。这个主题可以是人,可以是事,也可以是物。比如下面这个联:

叶公好龙,真龙必出;

伯乐相马,凡马皆空。

清末吴大澂做湖南巡抚时,设招贤馆以招揽人才,此联便是他为招贤馆题的联。上下联各用一个典故,叶公好龙和伯乐相马,希望吸引“真龙”,淘汰“凡马”。很显然,上下联都是为了一个主题:“招贤纳士”。相反,我们看“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浙江过路人路过江浙”这样的句子,上下联就不是为一个主题服务的,所以不能视为一篇文章,而只能视作一种对仗练习。

再比如曾国荃挽左宗棠的联:

幕府封疆,书生侯伯,章廉宰辅,疏逖枢机,系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魂魄常依帝左右;

湖湘巾扇,闽浙楼船,沙漠轮蹄,中原羽檄,壮圣主威灵于九万里,声光远烁海东西。

此联的主题就是人,上联说身份履历,下联说事业功绩。嗯,上联相当于工作职位,下联相当于项目经验,合起来就是一份个人简历。

其次,对联的上下联,总是取材于同一主题的两个角度。这两个角度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不同两面,也可以分别是两个与主题紧密相关的事物。比如上面叶公好龙那个联,为什么下联不继续写吸引“好马”,而要从洗净“凡马”这个角度呢?就是为了避免跟上联的写法过于雷同。

通常,我们用于构建一副对联上下联,有一些惯用的套路。

比如在名胜古迹,我们往往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去创作,这样有助于写出历史感。

峒蛮讧汉,土酋啸明,中更李唐赵宋,上下古今二千年,禽狝草薙,汔无宁时,日月曾几何,弦歌诗书,盖四海承平久矣;

澧水带前,太华屏后,远环龙寨天门,蜿蜒磅礡数百里,鳞错虬蟠,凑此堂宇,乾坤兹一洗,将相文武,与诸君深造期之。

田东溪题渔浦书院的联,上联从时间上着手,写四海承平,弦歌诗书大兴;下联则从空间落笔,写江山雄杰,将相文武辈出,很清楚不用解释吧?

再比如挽联,往往一边写逝者的一生事迹,另一边则写作者与逝者的关系或抒发对逝者的感情。如:

黄漱兰挽王仁堪的联

廉吏可为乎?只留半壁图书,与两袖清风,分贻儿辈;

老夫既耄矣,剩有病中涕泪,随大江流水,洒到君前。

上联说逝者是“廉吏”,只留下两袖清风给后辈;下联则说的是作者无法亲自到场祭拜,只有让涕泪随江水流过去——即抒发自己对逝者的感情。

有一些题目,本身就具有两面性,利用这样的两面性构建,也是常规作法。比如沈秋河题教官署门联:

读书人惟这重衙门,可以无妨出入;

做官的当此种职分,也要有些作为。

因为是“教官署”,也就是类似教育局之类的地方,既有“做官的”的一面,又有“读书人”的一面,所以上下联分别从这两个角度落笔。再看一个例子:

遵大路兮,自东自西,自南自北,为之范我驰驱,今天下车同轨;

登斯堂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尔尚一乃心力,有志者事竟成。

大家能猜出来么?这是严复为武昌铁路学校题的联。很明显,上联扣合铁路,下联扣合学校。

当然,以上的举例只是给出一些简单的参考。在实际的创作中,上下联如何构建要根据具体的题目来实际考虑。如果能够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而又不失浑然,往往能够大幅提升整联的水准。看一个例子:

一生与宰相无缘,始进时魏公误抑之,中岁时荆公力扼之,即论免役,温公亦深厌其言,贤奸虽殊,同怅君门违万里;

到处有西湖作伴,通判日杭州得诗名,出守日颍州以政名,垂老投荒,惠州更寄情于佛,江山何幸,但经宦辙便千秋。

很容易看出,这个联是写苏轼的。一般写苏轼的联,很容易从“政绩、文章”两个方面去入手。但此联的角度非常新颖,上联从“宰相”切入,写出苏轼“一生与宰相无缘”的遭遇,让人感慨万千;下联则从“西湖”落笔,作者心细如发,发现苏轼贬谪的几个地方竟然都有西湖,所以“到处有西湖作伴”,最后落到“但经宦辙便千秋”,抬高苏轼的地位。虽然这篇是讲章法,但这已经可以算“立意”方面的内容了。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为了追求意想不到的角度就要各种乱入,只要是符合主题的角度都是可行的。从“政绩、文章”两个角度入手写苏轼的好联也大有人在。

第三,虽然对联只有上下两句,似乎不存在“起承转合”的布局问题,但对于长联而言,上联和下联内部,却是要讲究“起承转合”的。当然,对联有长短,上下联不一定都是完整的起承转合,但一定会有一定的语势章法。

比如题虞姬祠的联: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

斯真霸越,西施曾上范家船。

上联是一起、一转,说的是这里今天还有人供奉虞姬,而东汉就已经没人鸟吕后了;下联则是一起、一承,说的是虞姬才算是越国出的最有节操的人,她对项羽很专一,而西施对越王则不够有节操,跟范蠡滚过床单。

再看一个完整的起承转合的例子。

张曜孙题诸葛武侯祠的联:

行藏以道,出处因时,使无三顾频烦,亦与水镜鹿门,甘心肥遁;

成败论人,古今同慨,似此全才难得,尚有子由承祚,刻意讥评。

上联起首说“行藏以道”,表示出不出山都是有原则的,然后一承,这都要看时势如何,接着作者笔锋一转,说假如没有三顾茅庐,也就和庞德公司马徽之流,甘心隐居了。下联亦然,起手说世人以成败论人,古今都一样,然后笔锋又一转,说像武侯这么牛逼的人,还有苏辙、陈寿这样的傻逼来刻意讥评。这里补充一个背景资料,这位张曜孙是个道台,跟在湖广总督杨霈营务处,因为战败,俩人双双革职。此联就写于革职期间,所以有下联“成败论人,古今同慨”之语。

最后再来个更长的,你们感受一下。钟云舫题成都望江楼联:

【起】几层楼独撑东面峰,【承】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渲染,丰富】: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墅香坟。【转】对此茫茫,百端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合】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起】千年事屡换西川局,【承】尽鸿编巨制,装演英雄【渲染,丰富】:跃岗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撒些闲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好雨。【转】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合】且向危楼俯首:看、看、看,那一块云,是我的天!

如此,关于对联创作的基本入门就算讲完了,剩下的路,得自己慢慢走,慢慢创作实践,一旦语感练出来了,进步就快了。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讲,如果一开始就注意文从字顺,不去搞那些文字技巧之类的,有个半年左右就入门了,一年就可以熟练地写出还可以的对联了。至于最终能达到多高的水平,取决于你的努力程度,你的练习量,你的思想深度,你的知识储备,以及,最重要的,智商。

下一章我会给出一些基于个人的学习心得和一些参考书目,同时会简单介绍一些高阶的创作方法。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对联入门:首先要有章法,大家感受一下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