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值:输给这个3岁男孩,你一点也不冤

槽值 槽值 305℃ 评论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槽值》栏目(公众号:caozhi163)出品,每天更新。

列举90后的童年回忆,《大耳朵图图》必然能算得上。

这个耳朵硕大无比,机灵淘气、精力充沛的3岁小男孩,闹出不少笑话。

小时候看,常常被他逗笑。

输给这个3岁男孩,你一点也不冤

曾经只当是一部哄小孩的低龄动画。

重温之后,才发现同样是一部写给大人的作品。

这个三岁小男孩给我们带来的思考,让很多成年人也自愧不如。

1

性观念:越逃避,才越危险

小时候我们问爸爸妈妈,自己是怎么来这个世界的。

他们却总是支支吾吾,开着玩笑。

“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我从垃圾堆里把你捡回来的。”

图图的爸爸妈妈,也是这样。

输给这个3岁男孩,你一点也不冤

有一天,图图发现妈妈的胸部很“胖”。

他好奇地质问,“是不是偷吃了小肉丸?”

“妈妈这里好胖哦”/《大耳朵图图》

“妈妈这里好胖哦”/《大耳朵图图》

自己为什么不像妈妈一样,胸脯变得这么“胖”呢?

妈妈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样向图图解释。

晚饭时,图图又连珠炮般地发问:

“妈妈生过图图了,爸爸什么时候生小孩?”

“妈妈为什么是女人,不是男人?”

……

面对图图的问题,爸爸妈妈终于躲不了了。

无奈之下,看了一大堆科普书,打算给孩子好好上一课。

可惜临到头来,相互推脱,不愿开口。

输给这个3岁男孩,你一点也不冤

一直以来,性教育都是家庭教育中的痛点。

不好明说的语言,难以拿捏的尺度,使之成为家庭教育中自动绕过的话题。

孩子们年龄小,当然会天真发问,无所顾忌。

可回避孩子的各种提问,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疑惑。

输给这个3岁男孩,你一点也不冤

避重就轻的妈妈,想要逃避解答

导演透过图图爸妈的行为,告诉家长们。

越是逃避,越会让孩子困惑。

不了解自己的生理构造,不清楚被侵犯可能带来的危害。

很可能给孩子,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用孩子听得懂的话,来教他学会认识自己,或许才是更正确的选择。

输给这个3岁男孩,你一点也不冤

在郑渊洁童话里,曾经将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器官,比作钥匙和锁。

只有经过双方允许,钥匙和锁才可以配对。

小宝宝的出生,正是因为爸爸妈妈在其中注入了爱,用钥匙打开了锁。

对于大家来讲,身体里的钥匙和锁都是珍贵和私密的东西。

所以平时,我们会用衣服将它们保护起来,不可以随便被其他人触碰。

逃避不是办法,“难以启齿”的性教育,可以用童话给出答案。

2

死亡观:“未知死,焉知生”

和避讳性一样,大人们也总是习惯性地避讳死亡。

每次提起,常常说的是:

“呸呸呸。”

《大耳朵图图》中,小朋友们面对平均寿命7年的小鹦鹉,第一次知道鸟儿会死去,身边的小可爱们不会永远陪伴我们。

输给这个3岁男孩,你一点也不冤

老师的话,吓坏了图图。

死亡的概念,对小孩子来说陌生又恐惧/《大耳朵图图》

死亡的概念,对小孩子来说陌生又恐惧/《大耳朵图图》

图图开始担心起牛爷爷、爸爸和妈妈。

图图问牛爷爷死了没 /《大耳朵图图》

图图问牛爷爷死了没 /《大耳朵图图》

一脸疑惑的爸爸,没有放在心上。

“小孩子一定受什么刺激了。”

输给这个3岁男孩,你一点也不冤

图图却不得到一个确切答案。

看似突如其来的焦虑,实际是人之常情。

年幼时我们都曾没心没肺地挥霍时光,直到死亡和意外没商量地就闯入了生活。

成长,或许是从意识到这一点开始的。

所谓成长,总是在这样的一念之间/《大耳朵图图》

所谓成长,总是在这样的一念之间/《大耳朵图图》

妈妈面对图图的疑惑,半哄半骗地告诉他:“我们会永远陪在你身边!”

长点儿心吧,这届熊孩子可不好骗了/《大耳朵图图》

长点儿心吧,这届熊孩子可不好骗了/《大耳朵图图》

直到瞒不过了,才开始尝试直面这个问题,告诉孩子:

正因为会离去,所以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尽力快乐地活着。

输给这个3岁男孩,你一点也不冤

图图爸爸则更进一步,让孩子领悟生命的意义。

他把全家带到美术馆,从毕加索的绘画展开解读。

“肉体存在的时间,并不是衡量生命的唯一标尺。

而百年之后依然滋养后世的创作,却可以将人的生命无限延伸。”

输给这个3岁男孩,你一点也不冤

曾经有人说,我们的教育里,最缺的,就是死亡教育。

一份调查显示,有63%的家长,“难以接受向孩子开展和死亡相关的活动”。

大人们的潜意识中,会觉得孩子无法面对死亡这个庞大的命题。

但闭口不谈,不等于不复存在。

超级演说家中,刘媛媛谈到小时候参加葬礼、直面死亡的经历,曾经对自己生命观的产生影响: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死亡做最充足的准备。

不是去准备一个盛大的葬礼,而是去准备一个值得一活的人生。”

3

生活观:再暗,也别忘记寻找星光

图图爸爸终于涨工资了,他却一点都不开心。

对他来说,成年人的生活,艰辛又乏味。

每天按时起床、上班,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

输给这个3岁男孩,你一点也不冤

整天都必须面对忙不完的工作。

日复一日的工作餐,也让人食之无味。

下班之后,急匆匆地冲出公司,挤上晚高峰的地铁。

精疲力竭地回到家,又要躺上床,迎接第二天的到来。

输给这个3岁男孩,你一点也不冤

作为家庭主妇的妈妈,也过得同样辛苦。

一睁眼,就要开始在客厅和厨房忙碌。

输给这个3岁男孩,你一点也不冤

每天面对琐碎的家务事,还要时刻牵挂着调皮的图图。

输给这个3岁男孩,你一点也不冤

爸爸妈妈的生活,每天都重复着,让人觉得疲惫又乏味。

图图在这样的影响下,也觉得生活乏善可陈。

长大之后的人生,会同样变得这么无聊吗?

直到有一天,图图爸爸在家里旧物堆中,偶然发现了一把儿童小提琴。

爸爸小时候,一直梦想着成为音乐家。

生活并没有如他所愿,但每天自学小提琴的短暂时光,却成了枯燥生活的慰藉。

输给这个3岁男孩,你一点也不冤

有人说,成年人的生活,都是在苦海里挣扎。

不知不觉,对生活充满了埋怨。

公司的事情永远也忙不完,孩子也总让人操心。

有养家的经济压力,还有工作和生活的一地鸡毛。

总是被生活的压力推着往前走,却忘记了去寻找让人振奋的微小碎片。

爸爸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图图,长大之后的生活,得学会在“垃圾堆”里,努力寻找快乐。

输给这个3岁男孩,你一点也不冤

要知道,“即使身处脏水沟和下水道,也要仰望星空。”

纪录片《生活万岁》里一对沿街卖唱的盲人夫妻,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夫妻俩靠着唱歌的微薄收入,维持着生活。

爷爷在前面拄着拐杖,一步步摸索着;奶奶拉着车,紧紧跟在身后。

今天一天唱完歌,他们慢慢走回自己的小屋。

屋子狭小,厨房里灯光昏暗。

餐桌上,两个人为了一块馒头的归属互相谦让。

当天是中秋节,爷爷和奶奶特地开了一瓶酒。

举杯相碰,生活再难,也可释怀。

“我能够投胎到人世间,是来享受快乐的。”

输给这个3岁男孩,你一点也不冤

人生在世,大家都过得辛苦。

但生活里的微弱星光,总要去努力握住。

4

这部“低幼动画”,成年人值得深思

小时候,坐在电视机前嘻嘻哈哈,看着图图调皮捣蛋,闯出一堆祸。

成年之后细细品味,这些值得深思的细节,才是《大耳朵图图》的最大彩蛋。

输给这个3岁男孩,你一点也不冤

“糊涂”的胡图图,讲出了很多被大人们忽略的道理。

父母总喜欢拿小孩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大耳朵图图》却告诉我们,孩子“聪明还是笨”,并不存在唯一定性的答案。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做家长的,要学会去挖掘孩子身上那独一无二的优点。

输给这个3岁男孩,你一点也不冤

孩子沉迷游戏,不少家长轻则责怪,重则体罚,强制性地勒令孩子不能玩游戏。

在片子里,图图爸妈提供了另外一种教育方式。

用陪孩子玩沙包的方式,来转移图图注意力。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一起解决问题。

输给这个3岁男孩,你一点也不冤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担心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渐渐失去主见。

最后,只会附和他人,成为了别人的“回声”。

在“胡图道理”里,胡图图鼓励大人和小孩,要勇敢做那个有主见的人。

输给这个3岁男孩,你一点也不冤

大人们所回避的话题,被3岁的图图用童真的视角提出了质疑。

林奕含曾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反问:

“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妈妈却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教育不就是这样吗?”

生活中的种种困惑,被父母们以“小孩子不必懂”的理由,强压下去。

但好的教育,不是避而不谈。

希望有一天,孩子们不仅学会算数、学会朗诵,也有机会理解爱、理解生死。

输给这个3岁男孩,你一点也不冤

想要在第一时间收到槽值文章的推送,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搜索“槽值”或者“caozhi163”就可以啦。

(责任编辑:杨佳林_NB11766)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槽值:输给这个3岁男孩,你一点也不冤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