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质量贸易发展的指导意见(2001年11月19日)

易百科 未知 186℃ 评论

促进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做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这是新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这是关系到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为加快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促进贸易优质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的一般要求

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指引下,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新的发展观,坚持促进高质量发展,以供给型结构改革为主线,加快从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型开放转变,构建新的更高层次的开放经济体系,完善对外贸易法律法规体系,深化对外贸易领域改革。坚持市场化原则和商业规则,加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和形式创新,着力建设“一带一路”,大力优化贸易结构,促进进出口、货物和服务贸易、贸易和双向投资、贸易和工业协调发展,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有效配置资源,深化市场一体化,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开创开放合作、包容共赢的国际贸易新局面,为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到2022年,贸易结构将更加优化,贸易效益将显著提高,贸易实力将进一步增强,高质量贸易发展指标、政策、统计和绩效评估体系将建立。

二。加快创新动力,培育[/S2贸易竞争新优势/]

(1)巩固贸易发展的工业基础。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贸易与产业互动,推动产业国际化进程。加快发展和培育新兴产业,推动重点领域突破。优化和升级传统产业,提高竞争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集群。

(2)增强贸易创新能力。建立一个开放、协作和高效的共同技术研发平台,以加强制造业创新对贸易的支持作用。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贸易的有机融合,加快培育新势头。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充分利用多边合作机制,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将努力扩大知识产权的外国许可。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3)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质量管理,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推进一批重点行业产品质量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完善认证认可体系,加快认证测试结果与重点市场的相互认可。完善检测体系,加强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改进重要产品的可追溯性系统。

(4)加快品牌培育。大力培育工业和区域品牌。品牌展览将在主要市场举行,向世界推广品牌产品。加强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工作,鼓励企业开展商标和专利海外注册。加强品牌研究、品牌设计、品牌定位和品牌传播,完善品牌管理体系。加强商标和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提升中国品牌影响力。

三。优化贸易结构,提高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5)优化国际市场布局。继续深化发达经济体等传统市场。将努力深化和建立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合作,并扩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市场。逐步提高自由贸易伙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扩大与周边国家的贸易规模。考虑到市场规模、贸易潜力、消费结构、行业互补性、国别风险等因素,我们将引导企业发展一批重点市场。

(6)优化国内区域布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海湾地区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优质发展等重大战略为先导,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区域间协调联动。推进东部地区新老动能转化,实现高质量贸易发展。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加快发展,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比重。提升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水平。

(7)优化业务主体。鼓励行业领先企业提高国际经营水平,逐步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全球要素资源和市场网络配置能力。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以主营业务为重点,走“专业化创新”的国际化道路。

(8)优化商品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贸易。不断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优化资本货物和消费品贸易结构,扩大中间产品贸易规模,发展和保护全球产业链。加快智能制造发展,逐步从加工制造向R&D和设计、营销服务、品牌管理等环节转移,稳步提升出口附加值。

(九)优化贸易模式。加强一般贸易,增强议价能力,提高效率和规模。促进加工贸易,鼓励向产业链两端延伸,促进产业链升级;促进维修、再制造、测试等业务的发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其他信息技术改善监管。发展其他贸易,加快边境贸易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探索新的贸易方式。

四。促进平衡协调和可持续贸易发展

(十)积极扩大进口。适时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和机构成本,刺激进口潜力,优化进口结构。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备件的进口。鼓励按需进口国内资源产品。支持日用消费品、康复和养老用药品和设备的进口。促进生产性服务的进口,如R&D和设计、节能和环境保护以及环境服务。

(XI)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深化服务贸易领域改革开放,继续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完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数字贸易的发展。推进文化、数字服务和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完善技术进出口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技术贸易促进体系。探索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体系。加强服务贸易国际合作,打造“中国服务”民族品牌。

(十二)促进贸易和双向投资之间的有效互动。继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鼓励外资投资新兴产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充分发挥外资在产业升级和外贸优质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深化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国际合作,培育一批产业定位明确、发展前景良好的海外经贸合作区。大力发展对外工程承包,带动设备、技术、标准、认证和服务走出去。

(十三)促进贸易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发展绿色贸易,严格控制高污染和高耗能产品的进出口。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和制造,构建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和供应链,采用国际先进环保标准,获得节能、低碳等绿色产品认证,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培养新的形式,为贸易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十四)促进新贸易形式的发展。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复制和推广成熟经验和做法。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管理模式,优化通关流程,建立全面的海关统计体系。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完善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推进市场采购交易模式试点。完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政策,推进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鼓励发展其他新的贸易形式。

(十五)提高贸易数字化水平。形成了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平台为支撑、商业生产一体化为主线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模式。促进企业提高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贸易的能力。大力提高综合外贸服务的数字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推动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的建立。

(十六)加快服务外包转型升级。完善服务外包创新机制,营造创新环境,促进创新合作。加快服务外包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质量、高效率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创新引领作用,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型升级。积极发展设计、维护、咨询、检验和测试领域的服务外包,促进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

6。建立一个支持[/S2贸易的平台系统/]

(十七)加快培育各类外贸集聚区。依托产业集聚区,推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培育一批产业优势明显、创新动力突出、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的基地。加快发展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城市和梯度转移重点地区。推进国家级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关监管特区等各类开放平台建设,创新管理体制。

(十八)推进贸易促进平台建设。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断增强其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拓展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和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交易会)的综合展示功能,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国内外展会。培育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创新监管体系、服务功能和贸易模式,带动周边地区提升进口能力。

(十九)推进国际营销体系建设。鼓励企业为不同的市场和产品建立营销支持系统,促进在线和离线开发的整合。完善售后服务标准,提高客户满意度,积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开展远程监控诊断、运行维护、技术支持等售后服务。推进国际营销公共平台建设。

(二十)完善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在关键市场收集和分发相关法律、准入政策、技术法规和市场信息。支持各级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建设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公共服务供给。

(二十一)建立高效的跨境物流系统。促进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共同推进运输便利化安排和大规模通关合作。加快发展智能多式联运。加快智能港口建设。鼓励电子商务、快递和物流龙头企业建设海外仓储和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建设智能物流网络。

VII。深化改革开放,营造合法、国际化、便捷的贸易环境

(二十二)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加强赛中和赛后监管。完善政策协调机制,加强财税、金融、产业和贸易政策的衔接。推动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在中国的实施。优化通关、退税、外汇、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和应用,实施减免税政策,加快营造国际一流、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

(二十三)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建设高水平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率先实施开拓性差异化改革,加快形成合法、国际化、便捷的商业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我们将探讨货物、资金和人员出入境国际管理条例的执行情况。积极复制和推广改革试点经验。加快自由贸易港的探索和建设,打造开放程度更高、经营环境更好、辐射效果更强的新开放平台。

(二十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我们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建设。完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援助机制。推进商务、知识产权、海关、税务、外汇等部门信息共享和执法协调监管体系建设。建立业务实体的信用记录,并对违反信托行为实施联合纪律处分。

8。坚持与“一带一路”[/S2共建共享,深化经贸合作/]

(二十五)深化贸易合作。扩大贸易领域,促进高质量农产品、制成品和服务的进口,促进平衡的贸易发展。发展特色服务贸易。推进中欧银行、西部新海陆通道等主要国际物流贸易通道建设。发展“丝绸之路电子商务”,鼓励相关国家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积极开展贸易促进援助。促进商贸和建筑行业平稳运行机制。

(二十六)创新投资合作。拓展双向投资领域,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投资,推动企业按照国际规则和标准进行项目建设和运营。鼓励合作建设海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工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新兴产业的合作。推进校企投资合作工作机制。

(二十七)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积极开展经贸合作、三方合作和多边合作中的“一带一路”共建,推进互利合作开放体系建设,加强贸易与投资规则和标准对接。我们将推动减少非关税壁垒,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透明度,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

九。坚持互利共赢,扩大新空

(二十八)建设性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维护世界贸易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原则,如开放、包容、透明和基于规则的不歧视,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促进世界贸易组织的必要改革。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规则谈判,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权威和有效性。深入参与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大图们倡议等多边、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机制,为更多中国倡议和中国项目做出积极贡献。

(29)加快建设高标准自由贸易区。不断扩大自由贸易区网络覆盖面,加快形成以外围为基础、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我们将推进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努力提高开放水平,扩大市场准入,提高规则和标准。

十、加强组织和实施,完善保障体系

(30)加强党对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全面领导。建立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和促进整体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机制。工作机制办公室设在商务部。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和指导,制定行动计划。

(31)改善法律和监管制度。实施依法全面治国基本方略,不断完善贸易及相关领域的国内立法,为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促进国内经贸立法与国际经贸规则的积极互动。加强贸易政策合规性。

(32)增加政策支持。在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前提下,金融基金将在促进贸易发展方面发挥作用。结合增值税改革和立法,逐步完善出口退税机制。在合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支持金融机构有序进行金融创新,提供多元化、一体化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发挥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稳步提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比例,扩大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使用,拓展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渠道。

(33)加强贸易风险防范。加快出口管制系统建设,加强最终用户最终用途管理。继续敦促有关国家放松对中国的出口管制。建立出口管制合规制度。完善外贸调查制度。完善工业损害预警系统。妥善处理贸易摩擦。提高适用贸易救济规则的能力和水平。研究建立贸易调整援助体系。加强风险监测、分析和预警,引导企业防范风险。

(34)改善中介组织和知识支持系统。加强与国际组织、各国各地区相关机构和工商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和贸易促进机构在贸易促进、信息交流、标准体系建设、行业自律、摩擦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帮助外贸高质量发展。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促进高质量的贸易发展。加强对外贸发展的人才支持。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研究具体政策措施,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明确重点任务,做好相关工作的落实。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S2/]

(2019年11月29日,01版)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质量贸易发展的指导意见(2001年11月19日)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