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欣
20年前,我参加了瓯江文学之旅,从出生地龙泉郊区的山顶到温州海口的龙湾。长江两岸的风土人情和景观已经被大致观察了十几天,给静宁、青田、云和、仙居、丽水,包括目的地温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小仙公馆和云和县,我觉得充满诗意。
二十年过去了,深秋桂花飘香的时候,我再次走进瓯海。我一踏上瓯海之地,两个念头就一直在我脑海中盘旋。首先,在长江以南,包括上海,桂花香味季节已经过去。为什么瓯海的桂花在/[/k0/的空气中还是那么香和甜?如果你仔细想想,你会发现这个地方离福建很近,再往南一点。秋天的气候仍然很舒适。第二个想法,却得不到答案。原来我想,瓯海瓯海,这海一定比江还大。但是当我进入瓯海时,我没有看到大海。瓯海的小王问道,他笑着回答说:“大海在山的那边。”他一边说,一边伸出手臂,指着山的远端。看着我困惑的脸,他不慌不忙地对我说:“我来瓯海是想邀请你去见贤言。”
这次轮到我笑了。浙南人喜欢用“仙女”这个词来形容他们的景点。瓯海还有一块仙岩。这块仙石上有什么?
我必须读它。
嘿,我读的时候真的读了。
仙岩风景区的第一个景点是梅雨池。
九十六年前,一位年轻的高中老师两次来到梅雨池。他看着小白梅般的水花,恍恍惚惚的。有一段时间,他觉得瀑布的形状像篆书中的“人”,看起来像一个玉女沐浴,有一段时间,他觉得从头顶飘下来的漩涡就像每年江南的梅雨。他站在台阶上,凝视着古代人留下的悬崖雕刻。可以看出,这个地方吸引了许多学者和禅宗大师。中学老师们一次又一次被感动了。第二次拜访时,他在梅雨池前坐了很长时间。这个地方很安静,除了梅雨瀑布的声音,没有噪音干扰。因此,中学教师写了一篇散文《青梅竹马》,这一散文至今仍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学老师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他们还写了更多优秀的散文《背影》和《荷塘月色》。
当读者在这里看到中学老师是朱自清的散文大师时,一定会明白,毛泽东说他会为他写一首“朱自清颂”。
朱自清简洁、亲切、细腻、委婉的写作风格把梅雨潭描绘成陌生而醉人的。自然,它也大大提高了梅雨池的知名度。这个小例子再次证明了浙江作家郁达夫所说的“国家也应该受到学者们的赞扬”的真实性。
梅雨亭(Meiyu Pavilion)建在梅雨池前,为游客提供摄影场所,并扩建以文化景观为主的仙岩景区。一路望去,有雷潭、龙须潭、圣寿寺和陈福亮寺...半天看不到。当游客们一个接一个地细看时,我早早地从梅雨池前退到景区门口,在桂香一棵散落的树下小睡一会儿。这一坐,竟然让我在景区里找不到一个小场景。
像所有景点一样,你必须买票才能进入梅雨池景区。我发现的场景在门外,不用买票就能看到。这块石头太普通了,不容易通过。如果我没有坐下来,我就不会看到它。
石头有半个人高,又厚又粗,突然站在路上。令人费解的是,石头中间钻了一个拳头大小的洞。我问站在景点入口处的保安为什么在这块石头上钻了一个洞。
双手背在背后的保安笑了笑,“你很少能看到这块石头。我告诉你,虽然这块石头微不足道,但它是一块“老虎石”。"
"这块石头被绑在老虎身上?"我立刻感兴趣,“小虎队还是病虎?”
“没有。”保安挥手愉快地告诉我。那是一个秋夜,月亮很亮空。寺庙里的禅师余安正在给一大群人讲佛经,突然他跳进一只大老虎,大摇大摆地向人群走去。观众惊恐地逃跑了,却发现禅师像往常一样坐着对老虎大喊,“邪恶的动物!你必须停止坐立不安,坐下来。”奇怪的是,老虎立即倒在地上跪了下来,他眼中的凶光也消退了。禅宗大师安用食指指着老虎,他补充道:“如果你也想听经文,就点三次头,摇三次尾巴。”在众目睽睽之下,这只大老虎摇了三次尾巴,又点了三次头,然后平静地坐了下来。害怕在黑暗中躲在粗柱子后面的人,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情况,慢慢回到原来的地方,坐下来继续听佛法。那天晚上,老虎向禅宗大师余安投降了。禅师在山上走来走去,老虎成了他的搭档。禅师下山去市场。由于害怕打扰老百姓,他把老虎绑在石头上。因此,这块石头被称为“虎石”。
看着保安的脸,我忍不住笑着问,“这个传说是为了旅游业的发展吗?”
保安正色说道,“哪里!这个传说从北宋开始流传。瓯海的老百姓都知道。如果你不相信,就问他们。”
我没有问路人,但我心里想,这座庙自古以来就被称为胡夫庙,大概是因为这个故事。自北宋以来,有多少高僧来此修行,甚至现代大师弘毅也来此打坐写书,大概是因为他特别喜欢禅宗大师胡夫。
世界上有数百座寺庙。唯一被称为胡夫寺的一定是瓯海的仙岩。
(2019年11月29日,第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