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地进行老母猪产后心理健康指导?

知乎日报 耗子领袖 78℃ 评论

如何科学地进行老母猪产后心理健康指导?

图片:知友 耗子领袖 / CC0

耗子领袖,这个人总是回答一些奇怪的问题

猪是我国最重要的肉类来源,老母猪的生产情况(产仔数量、仔猪成活率和仔猪健康水平)对于该行业至关重要。

然而,部分老母猪,尤其是初次生育的母猪,会经常压死小猪(piglet crushing)

大约 12%的老母猪会在分娩后 72 小时内压死仔猪,与生第二或第三胎仔猪的母猪相比,初生母猪更有可能压死仔猪[1]

尽管一般认为,这是部分仔猪生存能力差导致的,因为压死仔猪的事件通常是个例。

但是,有些老母猪会连续压死多只仔猪,甚至对仔猪的尖叫毫无反应,这显然极其不正常的现象[2][3]

因此有研究者认为,压死仔猪显然是母猪的心理状态出了问题,可能是一种产后抑郁表现[4]

并且这种产后抑郁可能是导致母猪不食症(hypophagia,也称厌食综合征),泌乳障碍、发情期后延等问题的罪魁祸首。

老母猪的产后抑郁显然严重影响了母猪的生产效率,给我国的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科学地进行老母猪产后心理健康指导,对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重大经济、社会意义。

那么,如何科学地进行母猪的产后心理护理呢?

最核心的原则:不要等到老母猪下崽后再做干预,要在产前做好相关准备。

具体如下。

(1)老母猪也需要姐妹们的社会支持

猪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在自由放养的猪群中往往会形成这样的社会群体:许多经验丰富的老母猪,年轻母猪(术语叫“后备母猪”)和许多小猪[5]

母猪一般会在快要分娩前至少 24 小时离开群体,寻求几天的清净待产时光。分娩后大约 9-10 天,母猪将带着新生仔猪一起回到群体中。

研究表明,在群体中生活的母猪在分娩后 3 天内表现出更好的哺育行为[6]

这一方面是因为后备母猪从老母猪那里获得了宝贵的生育经验;

另一方面则是来自群体的支持(社交环境、身体接触、信息交流)安抚了母猪生育前后躁动的荷尔蒙。

因此有研究者倡议,让母猪保持社会接触,甚至在分娩时与分娩后也让其他老母猪有机会现场指导(隔着栅栏),有可能可以降低母猪产后抑郁,减少小猪被压死的概率[4]

(2)提供充分的筑巢空间和筑巢材料

前面说到,放养状态下的母猪会在分娩期离开群体,这时母猪寻得一风水宝地去筑巢,为仔猪的降生做准备。

在筑巢过程中,母猪会在筑巢地点周围的 50 米范围内收集筑巢材料。

但是,在现实的养殖过程中,即将分娩的母猪往往会被养殖户关进围栏或狭窄的隔间里,不仅难以和族群接触,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很难获得充足的空间和筑巢材料。

研究表明,无法移动或缺乏筑巢材料饲养的母猪,初次分娩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包括攻击仔猪,对仔猪呼唤的反应性降低,哺乳期缩短和心理应激[7]

(3)减少妊娠期至围产期的应激性刺激

妊娠应激是导致人和动物出现产后抑郁的重要原因。

妊娠期感受到外界压力的后备母猪,会增加下丘脑室旁核和杏仁核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激活介导应激的 HPA 轴,并在分娩后对自己的仔猪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8],减少哺乳时间和对仔猪叫声的反应[3]

而在围产期内更要减少对母猪的刺激,因为此时的母猪体内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变化剧烈,极容易诱发母猪的焦虑和攻击行为,增加产后抑郁和仔猪存活的风险。

总之,母猪的产后心理干预的关键在于产前,尤其是对于初次分娩的母猪,要增加和老母猪学习交流的机会,提供舒适的分娩环境,以及减少应激刺激,这些措施是降低产后抑郁概率,提高仔猪成活率的重要原则。

(我原本是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我没养过猪,只养过耗子)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如何科学地进行老母猪产后心理健康指导?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