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看电影的意义是什么?

知乎日报 林恩 172℃ 评论

人们看电影的意义是什么?

图片:onkelglocke / CC0

林恩,路的尽头是海的入口。

做梦。

这是我认为人们看电影的意义。

姜文在圆桌派透过另一个问题回答过这个问题。

窦文涛:以后人们不看电影了怎么办?

姜文:人没那么大的福气。就算你有,其他人也不一定都有。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姜文也是在这个谈话里很不经意的说了做一个《让子弹飞》多么简单的原理:

1.讲一个大家愿意听的故事;

2.安在一个合适的人身上。

这就齐活了。

一直举姜文的例子,不仅是我觉得他把电影看的通透,也是他用最简单的语言总结了很复杂的理论问题。他是戏剧学院出身,理论功底这样来看相当深厚。

我一直在很多问题下强调,电影大范围内是为了给观众讲故事而被创作出来的,所以以观众为导向是很重要的原则之一。那么观众想听什么故事?大概率是个「非分」的故事,理论的推导略过,结论就是观众想听一个和现实生活体验十分不一样的故事。

不难理解。

犯罪、探险、动作题材永远是最紧俏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观众的生活安稳,接触不到这些,无从体验。那么就想借助电影来体验一把和现实不同的生活。

《故事》一书将这个观众期待、剧作者必须完成的任务翻译为「审美情感」,我很长一段时间无法理解。回来在杨宁的《文学理论》课重补文字理论时意识到,这个概念在中文语境下应该是「情绪审美」(我不用情感的原因是情感太大,情绪更符合多数电影带给观众的体验)。

或者再简单点,这种必须获得和提供的东西叫:诗意。

先不着急解释,我写一段我很喜欢的作家阿城在一部很小众的电影《小说》开篇的一段话,阿城作为电影中座谈会破题的老大哥,给了「诗意」十分精彩的解释:

中国古代,是先有歌再有诗。歌是贵族的工具,只表达和描述。什么美酒千杯,人生快乐了。当贵族整天瞎玩荒废了一些原本贵族垄断的技艺后,出现了士的阶层。士,帮助贵族完成原本是贵族但贵族无法履行的责任,比如书写。这也是孔子所处的阶层。士阶层的诞生,让文字多了言志的功能。因为士阶层见过贵族世界里那种天下生来我有的特权,所以士阶层产生了志向,也便有了诗。那么诗意便也产生。
(中间不述)
诗意就是语言、文字再也无法表达某一种情感,这种情感超脱语言和文字,油然而生。它无法表述,要想再次体验,只能通过再读一遍,那种情绪便又一次油然而生。这种油然而生的感觉就叫诗意。

回到剧作问题,《故事》中的「审美情感」、文学理论中我总结的情绪审美,便也是这种诗意。无法用语言和任何其他方式传递,只能再去读一遍、看一遍、听一遍。(麦基在《故事》中形容这种是「一种类似宗教的体验」,我们是世俗国家,很难有这种感知,但大可以理解为顿悟的体验,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的体验。当然麦基给了他自己的逻辑:事件和意义同时产生作用。这个逻辑很西方哲学,不展开讨论了。它指导了一种创作方法。其实就是中国的诗意。)

再往问题回溯:我们观看电影就是为了获得这种生活中不经常遇见的「诗意」。

这个「诗意」并不是简单的小资、文青那种概念,而是更宽泛的理解,有文学理论概念的就按照「诗比历史更真实」里的「诗」来理解。

再深挖下去,电影会被归类到它的母体戏剧,以及它爷爷辈文学的范围内讨论,变成了人们为什么需要文学,或者集中点,人们为什么需要听故事?

答案还是一样,我们需要审美的情绪,这种情绪是我们作为人类生来带有,且需要频繁重复体验的。并且,这种情绪,在现实中存在很少或不够典型。

比如两肋插刀的友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这种情绪是我们作为人类所不得不追求的情绪体验。但是现实什么中敢不敢这么做?

不敢,也不可以。

人类能活到现在这个样子,就来自于我们在从动物向人类进化过程中选择了一种「逃避」的思维模型(模型理论很有趣,也是编剧理论的基石之一,不展开了)。简单说就是什么有危险我就避开,什么不利于安稳的繁衍我就舍弃。比如我们是唯一会使用火的,还有很多,造房子,造衣服等等等等。我们人类「发明」的最大模型就是「文明」,「文明」保护着我们人类可以活到现在,但从另一个角度,「文明」是全人类逃避的无形又巨大的壳,它使人类强大,也使人类软弱。

扯这么多,就是为了说明人类为了「安稳」是一定会在社会活动中排斥两肋插刀、至死不渝的。原因很简单,这事儿弄不好都得死,而且很多时候死得会很不值得。古典结构故事里,这种「不值得」是核心的戏剧冲突。所以,人类群体行为一定拒绝这一类体验。这类体验姑且叫「真情体验」吧。

那么,人类个体需不需要这类「真情体验」呢?不言而喻。

现实中不能真的去「以身犯险」,但人性中又迫切渴望这种情感体验。怎么办?做梦。

这个做梦即指字面意思,也指它包含的其他含义。

心理学、精神分析什么的太复杂,我们用一部电影来看做梦这事儿:

诺兰·《盗梦空间》

这个故事结构十分经典和简单:活在梦里 vs 活在现实

它探讨了一个古老的问题:如果人们可以睡一个很漫长的梦,然后自己在梦里可以想什么来什么,构建一切,那么人还要不要在现实中存在。直接睡到死亡好不好?

这个目前肯定是没办法实现的。那么故事类的艺术形式便出现了。

从诗歌到小说、戏剧再到视听盛宴的电影,满足的就是人类关于「做梦」的渴望。

拿出两个小时,在黑暗的电影院里,在舒服的沙发和优秀的视听设备里,忘记现实,跑进故事里,体验一种在现实生活中不敢或无法体验的另外一种人生可能性,这事儿得多么诱人!

至于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那是创作者的意图,作为观众,体验了什么,感受了什么才是自己的。技巧、套路都是工具,最终我们电影创作者要实现的,就是在漆黑的电影院里,让观众感受到那种「诗意」,这种感受就像任何一个中国人站在泰山顶上的感受一样,这种感受就像任何一个中国人站在黄河口上的感受一样,找不到什么词语去形容,但也都十分真切的明白,我们感受到了些什么东西。那种感觉就像我们一个人看完电影,离开温度舒适的电影院,钻进深夜阴雨冰冷的无人街道,我们裹紧了外套,冷空气没办法让我们热烈的脸颊降温,我们回忆着刚才电影里给我们的那种「诗意」,暗自发笑,并坚信我们的人生再一次重启了。

我有太多次这种体验,我相信还有更多人和我有一样的体验。这就是我们看电影的意义,也是我认为的人们看电影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人们看电影的意义是什么?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