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语「中国」是音译自「秦」,「晋」,还是「清」?

知乎日报 海中猫科动物 16℃ 评论

波斯语「中国」是音译自「秦」,「晋」,还是「清」?

图片:

海中猫科动物

据巴尔托德所著的《中亚简史》,有以下词语可指中国:

  1. Chin,源出印度,后传入波斯,在阿拉伯语中又以 S 取代 Ch,即为 Sin;
  2. Tabgac,最早见于东罗马史料与古突厥文碑铭,可视语境分别指中国、中原、汉人、中国人等;
  3. Khitay,即契丹;
  4. Masin,亦源出印度,Ma 本作 Maha,为大之意,多指宋(含南宋),也指于阗。

上图出自《突厥语大词典》汉译本(2002 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喀什噶里原著)所附圆形世界地图

鉴于第 3 的语源并无争议,下面将只介绍 1、2、4。

1、Chin

波斯语称中国为

(转写为 Chīn,IPA [t?in]),一般认为是由印度传入,梵语记为???(cīna),现代印地语同作??? (转写形式是 Chīn,IPA [?t?i?n])。其对译有秦、晋、郑等说,秦说早出,更为常见。晋说我不知道最早是谁提出的,目前来看,至少语言学家郑张尚芳是持此观点,理由是:

  1. 秦祚短(秦朝),而晋国(含三晋)在北方的影响更大,晋比秦早立国三百多年;
  2. 古汉语“秦”的拟音是 *zin>dzin,与 cina 不合。晋的拟音是 *'Sin(>tsin),音韵上更相符;
  3. 古印度文献中的 cīna,最早见于前 330 年左右,早于秦朝。

他总结认为,印度人是经中亚、北方等民族中转而得知这一名称的,而北方戎狄或胡最早接触的就是晋。由于秦、晋音近,胡人可能将秦、晋混同,同念 Tsin 音。但是,从根上讲,其本源是晋。

2、Tabgac

七世纪前期的东罗马史家席摩喀塔(Theophylactus Simocatta)在为莫里斯一世所作的传记中,提及东方有一名为Ταυγ?στ(Taugast)的国家,国人善养蚕,与印度保持通商关系,后世学者多认同是指中国,并无异议。这一名称在八世纪中后期的古突厥文碑铭记作 (Tabγa?,Tabgac)。宋人笔记《铁围山丛谈》与《游宦纪闻》中出现的“條贯主”, 可能是其早期音译形式,同时据学者张绪山考证,《宋史·于阗传》中提及的“汉家”或为意译。还有一点需要提及,宋时 Tabgac 已出现多层含义,既可指狭义的汉人,同时又发展出抽象的“伟大、尊贵之意”。后世学者考证该词的语源,计有“大汉”、“大魏”、“拓跋”、“唐家”、“大家”等诸说,莫衷一是。现多音译作“桃花石”(最早出自《长春真人西游记》),或按语境意译为“中原”、“中国”、“汉人”等。

3、Masin

据斯坦因的转载,于阗统治者自称“马秦的扎加卢哈里哈卢”,此处的马秦转写作 Machin。十一世纪,黑汗朝的大学者喀什噶里在《突厥语大词典》中说“秦原本分为上秦、中秦与下秦,上秦就是桃花石,契丹为中秦,巴尔罕是下秦。在今日,桃花石(Tavγa?)是摩秦(转写作 Masin,也译为马秦),契丹是秦”。巴尔托德认为,词典中的上秦或摩秦专指中国南部,即当时的宋,中秦专指契丹,下秦指南疆即黑汗。

十四世纪初,当时统治伊朗的是伊利汗国(又译伊儿汗国),官员兼学者拉拖特(Rashid-al-Din Hamadani)所著的《史集》(Jami' al-tawarikh)提及,过去以为秦(Chin)与契丹是两个国家。后来才明白,两者实为同一地,不同民族对之有不同的称呼。在波斯,称之以契丹,在印度,称之以秦。契丹的东南,有名为 Manzi 之地,印度人称摩诃秦(Mahachin,又译摩至那),因外人不解 Maha 为何意之故,此名被讹传为摩秦(Machin)。

说一个相关的。

Khumdan,这是梵语、粟特文、波斯语与古希腊语中对长安的称呼,最早见于一份四世纪初的粟特文信札,写作’xwmt’n(Khumdān)。其对音说法也相当多,但多不甚符合音韵。

现在有观点认为咸阳的上古音 *g’?m-dang (最早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有学者提出的咸阳为 Khumdan 的对音,但当时不太被重视)较为符合。

若依此说,Khumdan 当早在秦汉之际时便出现,粟特文信札中还将中国称作 cynstn

(?īnastan)。

洛阳,在上一份信札,及大秦景教碑古叙利亚文中则作 Sarag,有观点认为与古希腊史料记载的Σ?ρε?(拉丁文记作 Sinae、Serica,意译为丝国)相关。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波斯语「中国」是音译自「秦」,「晋」,还是「清」?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