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词为什么会出现中兴?

知乎日报 山雨 18℃ 评论

清代诗词为什么会出现中兴?

图片:

山雨,最是红尘花寂寞,纷纷开谢复归来。

清代诗词中兴的前提是,元明诗词的中衰。

元明诗词何以中衰?无他,人才断层,到了明末清初才恢复过来!

宋代诗词,卓然成峰,这与宋人内部环境宽松而外部环境险恶有关。险恶的外部环境造就了宋人的忧患意识,而宽松的内部环境又给了他们写作的机会,二者缺一不可。

不幸的是,蒙元南下,宋代灭亡,元人来个九儒十丐,这样搞下去,天下还能有几个读书人,还能有几个有心思去写诗?所以,元代的诗,那是在吃宋代残存的老本!这样的时代,其诗词要是能超越宋人,那也真是绝了!

不过还好,元人过了一段时间,终于想起来读书人还是有点儿用处的,就重新开了科举,虽说时断时续,一会儿废一会儿立,但好歹也还是给了读书人希望,也还给读书人回了点儿血。在元末的动荡中,顺便就有了易代文学,给元末明初的诗坛填了光彩。

按理说,明代重新开了科举,读书人得到尊重,诗词理应得到发展才对。可现实是,诗人的脑子,架不住皇帝的刀子。朱重八和朱老四这父子俩,对读书人杀的太狠,导致元末回的那点儿血被耗光了。而洪武后期到永乐及其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应该是宋元明清各朝中的诗词的最低谷。

最低谷之后,就该回血了。于是乎,前七子闪亮登场。而前七子所谓的诗必盛唐,也无非就是打着复古的旗号给诗词续命。其后的后七子和前七子走的都是一条路,没啥区别,但一般来说,后七子的成就稍高一些。

这里需要多数一句,就是前后七子生活的明代,是中原强于四夷的承平时代,所以他们没有什么忧患意识,学盛唐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但没有忧患意识的复古诗,即使复的再像,也不是真诗。当阳明心学出来并发展光大后,复古派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性灵派登场了,开始创新。

而性灵派和阳明心学都有一个毛病,就是太单薄。指望这种肤浅单薄的性灵派来中兴诗坛,实在不靠谱。而明朝的诗坛,也就在复古与性灵这个泥潭中挣扎到了明末,到了明朝灭亡。

明末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时代巨变,心灵创伤,诗人的胸怀境界顿时开阔了许多,诗歌的精神内涵也丰厚了。特别提到的是陈子龙。他的诗歌观同样是复古的,和前后七子没有多少区别,但是由于他经历过时代巨变,写出来的诗就比前后七子高出了那么一截。由此,也可以看出时代对造就优秀诗人的巨大影响。

伴随着明朝局势的恶化的,还有哲学上的转变。明朝中后期盛行的阳明心学在明末受到了巨大的批判,代之而起的是关心时事的传统汉学。传统汉学与阳明心学的区别在于,汉学的研究要从辑补、校正、训诂入手,从而形成了重考据训诂的研究方法,工夫下的很实;而阳明心学则很空,一切只在吾心的治学方式,很难使心学人物成为大学者。

清诗之所以能够中兴,与汉学的盛行有极大的关联。我们看清诗人,相当一部分还是有名的学者。而明代诗人,多是才子。指望才子来复兴诗歌,明显不如指望学者来的靠谱。这也就回到开头我说的那句话,元明诗歌的中衰,是人才的断层导致的。所不同的是,元诗不行是整个政治大环境不行,明诗不行是整个文化大环境不行。只有将这两种弊病都纠正过来,诗歌才有可能复兴。

明末的动乱,开阔了诗人的眼界;而清初的文字狱,又使人埋头苦学。这些精神都是眀诗人所缺乏的。

最后,再说一下何以清代能够保持住易代之际的学风和文风,而明朝却断层了。这里,最大的问题不是统治者杀了多少人,而是明末清初的文人和学风整体优于元末明初,毕竟经过明朝两百年的恢复,读书风气提高了不少。也就是说,清诗的中兴,那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清代诗词为什么会出现中兴?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