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依据红楼前八十回,金陵十二钗结局如这般

知乎日报 杨不过了 105℃ 评论

一家之言:依据红楼前八十回,金陵十二钗结局如这般

图片:《红楼梦》

根据《红楼梦》前 80 回的判词及伏笔,金陵十二钗的最终命运应该是怎样的?

杨不过了,法号智伤

一恨曹公早归天、二恨借书不知还、三恨大清没云盘。

红楼种种遗梦,我辈只能姑妄猜之。

首先感谢馍馍饭对我的启发~

本答案主要针对前 80 回正文及脂批探佚,略涉及解梦、索隐思想,参考文本为甲戌本。

以下纯属一家之言:

-----

比较赞同 @藤壶妃子 的答案

原(元春)应(迎春)叹(探春)息(惜春)春风(凤姐)晚(李纨)

差(宝钗)忒情(可卿)欲(黛玉)巧(巧姐)妙(妙玉)云(湘云)

1、贾元春:七夕死于弓弦之下(诱因为政治斗争)

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弓谐宫,弓上挂着香橼(音元)影射元春极有可能被弓弦勒死(参考吴三桂勒死朱由榔,这应该是满清的一种常用杀人手段),加上《恨无常》曲中的荡悠悠~推测元春的死因就是被弓弦勒死,脂批中又对省亲中元春点的戏《乞巧- 长生殿》做了伏元妃之死的批语,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马嵬坡下泥土中。所以推测,元春是政治斗争失利方的牺牲品,为了稳定对方派系的情绪而不得不做出的弃子。

PS:关于元春多说一点吧:

根据@骆启明提到,元春可能死于虎年兔年相交时(通行版元春判词为虎兔相逢大梦归

这是有可考的,脂批在元春省亲回批注伏康熙南巡事,元春极有可能是镜中康熙。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时期(宋朝和清朝)是为了避讳而改”玄“为”元“宋是为了避赵氏祖先赵玄朗(见《宋史》)清则是避康熙讳(玄烨)

(图为赵佶手书《千字文》----“天地元黄”)

而康熙死于 1722 年 12 月 20 日,1722 年为壬寅年(虎)12 月 20 日也快到了虎兔相逢之时,这时候挂掉也十分贴合虎兔相逢大梦归的。

写一点对元春判词的个人理解:

二十年来辩是非(康熙二十年来一直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徘徊)

榴花开处照宫闱(胤礽在他心里一直是鹤立鸡群的人选,参见爱新觉罗.胤礽《榴花》)

三春争及初春景(胤礽 P、四爷 P、八爷 P 三股势力为了皇位明争暗斗到白热化)

糊涂相逢大梦归(虎年兔年相交之期,老头子一命呜呼了)

PS:大丫头抱琴,谐音暴寝(亦有抱今上二王说)。

2、贾迎春:被折磨、羞辱至投缳自尽

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基本上也可以认可是孙绍祖迫害、侮辱、践踏贾迎春,导至后者不堪忍受自尽。

PS:我很在意这位“二木头(二木为林)”是否影射林黛玉;当然传统红学派这样认为的思想不多,但是“二木头”的诨名是否有拆字嫌疑和两个性格几近相反的人(精灵 VS 木讷)是否为镜里镜外的人与倒影是可以展开思考的。

作者第七十八回“祭奠晴雯(黛影)”第七十九回“迎春误嫁”实在是让我后背发凉,连续两章的“黛玉相关人”惨遭不幸......

PS:大丫头司棋,谐音死凄。

3、贾探春:远嫁西域,过着如履薄冰的生活

得此签者,必得贵婿的花签可能让人心叹总算有个结果还不错的人了,可是同为薄命司正册十二钗,好又好的到哪里去呢,千里东风一梦遥的判词 +鄯骨肉的曲名也影射探春极有可能远嫁西域百度词典搜索_鄯,可能是贵婿,甚至是西域王妃(李纨语)+ 老王妃相看(极有可能是选人)但实实在在不可算是佳婿,否则也不会有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这种无奈下的绝情。风筝灯谜也表达了这种对自己无法控制的命运。实际上探春一生都在渴望掌控自己的命运,但却只能在种种无奈下无情。

PS:大丫头侍书,谐音势输(大势已去,只能靠她抱住一根救命稻草)。

4、贾惜春:出家水月庵,贾府衰败后被老尼虐待

从前面无数的铺垫“画、词、曲、灯谜”基本可以断定惜春逃不过出家为尼的命运,贾府出家当然首选水月庵,可是从水月庵的往事“凤姐事、贾芹事”来看,水月庵也远非佛门清净地,而水月庵的老尼姑要人时的心态是“巴不得又拐两个女孩子去作活使唤”,贾府不败尚可,贾府一拜,想惜春在水月庵的日子不会好过,奴才翻身做了主子再凌辱前主子的节奏。

PS:大丫头入画,谐音入化,我若没看透,也舍不得入画了。(杜绝宁国府回)

5、王熙凤:被贾琏休妻,最终无家可归无路可走而死

以《红楼梦》“话多谶语”的风格,凤姐肯定是活不久的,天天念叨短命肯定是要短命的。

下面这段看了不要骂我~(PS:我是知道从令休、冷休等主流解读的了...)

至于凤姐的结局不明朗,大部分是由于一从二令三人木这句判词死结而来,我在此解读一下,首先换种念法一从(zong 四声)二 / 令 / 三人木,从即纵即 1(竖)一从即十,一从二即王或丰,令为令,人木为休,整句即王(王夫人?)令休或丰(丰儿?)令休。红楼有情榜,黛玉为情情,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情情性命,也许此处剧情正如续书而言,王夫人王熙凤偷梁换柱使金玉结合,造成黛玉死去,然后宝玉发怒 / 发傻,王夫人为了儿子弃车保帅干掉了凤姐~~~好吧我承认这段我自己都不信。

6、李纨:把贾兰抚养成人,贾兰荣升后发生意外,李纨郁郁而终

李纨的形象一直是不错的,直到我只自吃一杯,不论你们的废与兴真的让人眼泪掉下来,李纨极有可能是在贾家败落日,亲朋流亡时选择了不动。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鸷积儿孙。从凤姐口中可知李纨的私房钱还是比较客观的,但关键时刻她可能一心只在贾兰身上,不去顾忌亲人们死走逃亡,也正是因为这种阴鸷未积,让贾兰在气昂昂、光灿灿、威赫赫时已昏惨惨黄泉路近梦里功名,自己也是枉与他人作笑谈

7、8、黛钗:林黛玉病死,薛宝钗流落

曹雪芹、脂砚斋都将钗黛合一,我在此处也合起来说吧,开篇说比较同意@藤壶妃子的答案,之说以是比较同意而不是完全同意就在于钗黛的结局。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的判词按照妃子的理解我认为有些牵强欠妥(个人感觉),玉带林更多的应该是林黛玉的倒影。画里两株枯木也是指代“林”字,若说上吊何苦两株?当然不排除可能是曹公的双关影射,不过我认为(或者说更愿意认为)黛玉如“黛影”晴雯般在无人问津的情况下病死。

金簪即宝钗,金簪雪亦应为薛宝钗的倒影。薛宝钗的结局我认为其实是刘姥姥留下的那个故事: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有人偷柴草的...原来是个十七八岁极标志的小姑娘... ...雪抱柴...薛宝钗,宝钗的结局可能就是随着贾府败落而孤苦无依,流落街头,最终可能如袭人一样被某人收纳(其它平台见过贾雨村收宝钗论,依据为贾雨村作”钗在奁内待时飞“不忍,叹叹)。

9、秦可卿:与贾珍偷情被撞破悬梁自尽

秦可卿,情榜名情可情,道可道非常道,情可情非常情。秦可卿是八十回内十二钗正册唯一一位已完结人物,对于她的身世来历以刘心武领衔的秦学派的分析不无道理,但由于与本题略有距离,此处不多讨论。

10、巧姐:被刘姥姥搭救

从《留余庆》词和刘姥姥两进荣国府的剧情可以推断,巧姐日后被狼舅奸兄(王仁、贾艹)算计时被刘姥姥所搭救,而之前和板儿柚子换佛手也影射了日后和板儿结为伉俪的后文,以巧姐十二钗的地位和前八十回的戏份来看,后文中毕竟要有巧姐的重头戏,所以搭救后的事实在不好猜测。

11、妙玉:为权势所玷污

脂批里有一条基本是批出妙玉结局的,本句约为“妙玉偏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他日瓜州渡口劝惩不哀哉,红颜固能不枯骨各示”周汝昌老师对此段“乱码”有整理:

妙玉偏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他日瓜州渡口,各示劝惩,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不哀哉?

妙玉偏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他日瓜州渡口,各示劝惩,红颜固(不)能不(化为)枯骨,不哀哉?

妙玉偏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他日红颜固(屈从)枯骨,瓜州渡口,不能各示劝惩,不哀哉?

妙玉出场便是黑纱神秘人,大家闺秀、尼姑、贝叶文、先天神数、不宜还乡、不合时宜、为权势所不容等一堆看得到猜不透的说法似乎掩盖着什么秘密。

一个尼姑,居然能不合时宜,还为权势不容?权势何时这么爱较劲了?真实情况可能就是妙玉到贾府的根本原因就是来避难,避免斗争中牺牲于是选择背井离乡卧薪尝胆,在贾府的保护下发展。然而从从瓜州渡(江苏)来看,妙玉还是在不宜时选择了回乡,既然不宜回乡,回乡必有不宜,者不宜就是陷入污泥。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而回乡的理由就是渡恨,把仇人对别人的新仇过渡到对自己的旧恨~交换人质的节奏。

他日(因)过洁不能各示劝惩,现在瓜州渡口红颜只得屈从枯骨,岂不哀哉?

妙玉的结局很可能就是最后为了达到某种交换(搭救宝玉等)而屈身事枯骨,为“权势”(”王孙公子“的对头)所玷污,为仇人所报复。

渡恨菩提一叹~

12、史湘云:流浪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脂批卫若兰射圃大致确定湘云最后和卫若兰白头到老(也有解读是和贾宝玉)

但无论如何,史湘云是白首双星之一是毋庸置疑的了,但最后可能只是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正道是夜深花睡去,年少父母双亡,老来天涯流浪,只有少女时梦一样的生活在梦里,伴着那位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的引愁金女了。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一家之言:依据红楼前八十回,金陵十二钗结局如这般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