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夏洛克》中的马丁·弗瑞曼:能逗又会演

知乎日报 知乎用户 330℃ 评论

《神探夏洛克》中的马丁·弗瑞曼:能逗又会演

图片:《神探夏洛克第三季》

如何从专业角度评价马丁·弗瑞曼(Martin Freeman)的演技?

知乎用户,演员演完戏回家,我在剧场里死去。

呃,显然不符合题目「专业」的要求但还是厚着脸皮想回答一下,草稿存了好久了……不敢说评价,权当是描述一下自己眼中他表演的一些特点,也算给自己一个机会总结一下。

1. 优秀的喜剧天分 + 绝对懂得如何表达严肃的情感

Martin 最早获得声誉应该是 2001-2003 年在《 the Office 》中扮演 Tim ,这是一档在英国很有口碑的情景喜剧,获得过金球奖、英国电视学院奖,以及艾美奖提名,Martin 本人也凭借此剧获得学院奖提名。他凭这部剧在英国被观众熟识,之后又主演了《 hardware 》、《 The Robinsons 》等喜剧剧集。我觉得逗人笑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你在看这些剧集时,可以充分感受到 Martin 的喜剧功力,许多场景他的语调神态拿捏恰到好处,多一分嫌浮夸,少一分不够味,那些荒谬、尴尬、自嘲的微妙情境,在他看似无害的表演中能被自然精当地传达出来。(下图为《 the Office 》中的 Tim)

Martin 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英式的家伙,他表演中对英式幽默的绝佳把握,与演员自己具有的 dry sense of humor 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在他各类访谈中完全看得出来。与他合作神夏的 Benedict Cumberbatch 称 Martin 是他「喜剧表演的 Master」,而霍比特人剧组的矮人演员们说:「剧组里有很多天生的喜剧演员,但目前为止,他是最逗的。」

他表达严肃情感也很有一套,这里仅举一例。似乎没有太多人关注到他在《 Nightwatching 》中演的伦勃朗,但我觉得这是他的角色中被低估的一个。导演 Greenaway 用舞台剧的方式拍摄这部电影,因此 Martin 在台词、形体上也更贴近舞台表演,却不显做作;有时剧中人又会直接面对观众讲述,常有面部特写,表情细腻;戏剧冲突强烈时他用情感爆发式的表演,愤怒咒骂的台词有很多是他的即兴发挥;跳下妻子墓穴那一幕,几分钟的长镜头,他的表演包含悲痛 - 迷失 - 狂怒 - 尴尬 - 悲凉的变化,层次分明。泰晤士报这样评价 Martin 在夜巡中的作用—— he is the raw, fulminating heart of a project that could have been dryly academic or self-conscious without him.(下图伦勃朗)

所以我们能够明白,《 The Hobbit 》的导演 Peter Jackson 和编剧为什么坚持 Bilbo 这个角色必须由 Martin 来演,甚至这个耗资上亿的大制作不惜调整拍摄档期,只为 Martin 在拍完神夏后能加盟剧组。编剧 Philippa 说,他们需要的是一个「不仅演得好喜剧,也能真实地演绎严肃的感情,同时还得让人能一眼就喜欢上」的演员,只能是他。

关于这一点,在后文还会有体现。

2. 表演的技术细节

(1)表情和眼神

我觉得面部表情是 Martin 表演中最为闪耀、惊人的部分,比他的台词和形体动作都要优秀。他靠眼周肌肉的轻微拉伸就能在瞬息之间表达多种感情,而且往往颇具层次感,让观众能明白每一种情绪是什么、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Sherlock 》的编剧 Mark Gatiss 、制作人 Sue Vertue 都曾提到,Martin 会删减自己的台词,因为「那句话用一个眼神就能代替」(you know this line here, I think I can do that with a look),而且他没在吹牛(Gatiss: And he is always right. )。比较突出的例证?单看 S301 中侦探回归与华生首次见面那一场戏,我觉得足够了。

(2)台词表现力

他演的很多角色都是像华生医生那种普通英国人使用的英音,容易令人产生他口音毫无变化的印象。不过看过他在《 Ali G Indahouse 》中的表现就知道,街头混混少年那种又二又彪的口音和发声方式,他是能驾驭的。在《 Boy Meets Girl 》中,他扮演一个困在男子身体里的女人(灵魂互换梗),我们还能听到他略带女性化的阴柔嗓音。《 Fargo 》热播以来,Martin 在剧中的明尼苏达口音备受争议,媒体方面大多给予很高的评价,观众中就褒贬不一了,上节目的时候很多主持人都会给他的明尼苏达口音点赞,不过没准儿人家只是客气呢,个人感觉他在剧中口音是不稳定的,大部分时候不违和,但偶有英音破绽。至于台词的语调、节奏控制,不得不说他表演强烈情绪时那种极为自然的哽咽、句子中间某处突然转为气声的处理方式,每每最能触动我心。

(3)肢体语言和习惯性的小动作

少年时期曾是壁球国家队的选手的 Martin ,按说身体协调性应该不错,我们在《Bruiser》的片头、《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银河系漫游指南》)的试镜片段中,都能看到他欢快自如的舞蹈。但肯定也有观众注意到他略显特殊的走路姿态,常常以脚跟为轴转身或前后摆动,上身略显僵直,不知道这是否与他曾经接受髋骨手术有关,但这的确会影响到肢体语言的表达。

他有一些属于个人的习惯性小动作,总在表演中不自觉流露。除了前述的步态问题,还包括思考时撅嘴、面颊向里收、快速眨眼,紧张犹豫时手指在身侧攥拳头,下定决心或者需要自我鼓励的时候下意识点头。这一点不太好,也是他常常被不了解的看客诟病为「演谁都一样」的原因之一。他是以自身全情进入角色的演员,让自己成为角色,这样的表演状态把握人物心理会很准确,但欠缺一些抽离到人物之外的控制和观照,或者说「方法派」的东西少了一点。

这段时间 Martin 正在伦敦主演莎翁的舞台剧 Richard III ,根据一些观众的描述,他的表演已经慢慢丢掉了这些小动作,演这个阴狠暴戾的君王「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任何角色」。希望他能逐步获得突破。(下图理查三世)

3. 细腻动人的内心戏

前面已经提了不少,但这真的是重点。Martin 演过一些挺平凡的片子,说是爆米花电影亦无不可,就电影本身而言并不出彩,而 Martin 在其中的大部分表演也中规中矩,直到某个情感爆发的点,他会让人眼前一亮。当《 Nativity! 》中抑郁不得志、不苟言笑的老师被孩子们的天真善良感动,压抑住一声猝不及防的哭腔;当《 Swinging with the Finkels 》中以为自己已经无法挽回婚姻的丈夫看到妻子手上那双婴儿鞋,震惊、狂喜、忐忑、不确定之外还极力开着玩笑——这些时候我会觉得他让片子有了闪光点,终究值得一看。

《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这样的片子,亮点是英式幽默,是哲学和解构,他扮演的平凡地球人也主要是逗趣儿卖蠢。但我看到他被老鼠们套上滑稽的头罩,在生死攸关,他说着那句「唯一一个我想知道的问题:她是那个人吗?」,我还是觉得温情动人,觉得再不用在意什么狗屁的终极答案 42。(下图为《银河系漫游指南》中的 Author)

霍比特三部曲中饰演甘道夫的 Ian McKellen 爵士跟 Martin 有挺多对手戏,他把 Martin 的演技比作色彩细腻的调色盘,无法预料他下次将要展示的颜色;评价他能清晰地展现出同时在思考两件事的样子,并且让观众知道这两件事是什么。Ian 说:「他的表演丰富而细腻。我想这是一种我未曾见过的、全新的演技。我不是片场唯一一个希望能做到像他那么好的人。」

4. 用不同的方法阐释同一镜头

这一点曾被与他合作的许多人提及,是他表演方法中鲜明的特色之一。为了得到好的效果,电影拍摄时同一个场景会拍很多条,而 Martin 不喜欢重复相同的表演,他会做很多种尝试,总是在探索、实验,用不同的呈现方式挖掘角色的特质,给对手戏演员以及导演很多种选择。《 The Robinsons 》中与他合作的演员、《 Fargo 》中饰演 Molly 的 Alison 妹子,都曾在幕后访谈中称赞这一点。Ian 爵士说,他用不同的方式演绎相同的镜头,能够呈现角色性格的不同侧面,而作为对手戏演员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来使整个场景更加契合。

导演 PJ 更是表示:「Martin 是梦寐以求的演员。我每个镜头个能要拍 8 到 9 条,而他每一条都风格迥异,但都品质优良。有时候我就坐在那儿抓脑袋,心想,天,这四五条都太棒了,又都不一样,该选哪条放在电影里啊。我想让大家也看到其他的版本,因为都很有趣,也都很真实。」(这一段话出自视频霍比特人 DVD 的花絮部分,其中有 Martin 与 Ian 在袋底洞门前的一段对手戏,展示了大约 5 条左右,每条他的变现都有差异。遗憾未能找到在线的视频,找到了我会补上。)

5. 人物塑造的共同点与差异性

终于来到这个部分了。演员的外形条件是会束缚他的角色类型的。演啥像啥仿佛外星人一般的演员很难得(梅丽尔斯 · 特离谱?),对于裸高 170cm 、笑容堪称甜美的 Martin 来说我比较难以想象他去演个邦德什么的,下面这张从时光网搬来的图感觉是他最接近大佬形象的角色了,气场还是……蛮够的。说到这个,想起有天在 imdb 上看到一个用户评价他演的角色全一样,说:「他为啥不去演个,比如说,纳尔逊 · 曼德拉之类的角色呢?」真是笑昏了,不带这样强人所难的。(下图为《狂野目标》中的杀手)

不可否认,Martin 最为知名的几个角色具有一些共同点,Tim 、Author 、Watson 、Bilbo ,都是平凡的、接近观众视角的「观察者」角色,通过这样的角色,影片中怪诞新奇的旅程、高高在上的那些角色变得更加可爱、可接受了了,这是这类型角色的意义所在。同样的,这些角色往往在温和外表下隐藏着一点点的易怒、危险或是黑暗气质,这些则不一定能为粗略一看的观众所发现。

仅凭他最有名的数个角色和对他表演不那么深入的品评,就判定他演什么都一个样、只能演平凡的普通人,这是有失公允的。一方面,前面举的很多例子也可以看出,像恶霸少年、艺术家、独裁者、从懦夫爆发转变为心狠手辣的杀人犯,他有能力诠释多样的角色;另一方面,他的「普通人」角色也绝对是各不相同的。援引一下 Empire 杂志对 Bilbo 一角的评价:「This isn’t just Tim-from-The Office or Watson in pointy ears, but an actor at the height of his prowess finding every layer to a character it now seems he was born to play. 」

Martin 自己似乎对被贴上荧幕「普通人」的标签倍感冒犯,访谈中一提到就炸毛儿。不过我觉得,抛开这个评价的不正确性不谈,他对平凡人物的成功演绎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因为这样 everyman 的角色并不是谁都能演的,那种相当平民化的气质,不那么「学院气」的亲和表演方式,不是每个演员都能准确捕捉的。而 Martin 用自己本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来塑造人物,融于其中又隐与其后,是很难得的。

参考资料:

[1] Martin Freeman: from Slough to Smaug

[2] Martin Freeman, interview: 'Shakespeare invented Gollum'

[3] 馬丁·費里曼

[4] 部分翻译援引了@ MF 吧 WTF 字幕组 发布的译文版本,感谢字幕组的辛勤工作!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神探夏洛克》中的马丁·弗瑞曼:能逗又会演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