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三国时很冷的;其次模拟诸葛连弩现身;还有……

知乎日报 Kaiser;马伯庸 269℃ 评论

首先三国时很冷的;其次模拟诸葛连弩现身;还有……

图片:《三国演义》

三国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Kaiser,天亮了

讲一个三国的冷知识:

三国时期比现在冷。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想起来我会继续补充。

1.博陵崔氏

(诸葛亮)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当时欣赏诸葛亮的有两个人,徐庶大家都很熟悉了,其实后台最硬的是这个崔州平,他出身于博陵崔氏

这个博陵崔氏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大高门。诸葛一族有亮、瑾、诞分别在三国任高官,我们已经觉得挺厉害了,而博陵崔氏自汉至唐,总共出过 27 个宰相,详见百科词条博陵崔氏_百度百科

2.弘农杨氏

这个知名度要稍高一些,因为杨家以比河北袁氏“四世三公”更高的“五世三公”闻名,并且出了杨修这样的名人。

其实“三公”根本不算什么,因为后来的隋文帝杨坚也自称是弘农杨氏之后。

3.高祖与光武

诸葛亮和曹植曾各自撰文,探讨刘邦和刘秀谁厉害的问题。

两国如果有类似《人民日报》的媒体,想必都是头版头条。

两人的文章都非常的漂亮,但是不得不承认,在文学上曹植实在是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附上原文,共同欣赏:

曹植《汉二祖优劣论》

有客问予曰:“夫汉二帝,高祖、光武,俱为受命拨乱之君,比时事之难易,论其人之优劣,孰者为先?”予应之曰:“昔汉之初兴,高祖因暴秦而起,官由亭长,身自亡徒,招集英雄,遂诛强楚,光有天下。功齐汤武,业流后嗣,诚帝王之元勋,人君之盛事也!然而名不继德,行不纯道,直寡善人之美称,鲜君子之风采,惑秦宫而不出,窘项坐而不起,计失乎郦生,忿过乎韩信,太公是谙,于孝违矣!败古今之大教,伤王道之实义。身没之后,崩亡之际,果令凶妇肆钨酷之心,嬖妾被人豕之刑,亡赵幽囚,祸殃骨肉,诸吕专权,社程几移。凡此诸事,岂非高祖寡计浅虑以致祸!然彼之雄材大略,似傥之节,信当世至豪健壮杰士也。又其条将画臣,皆古今之鲜有,历世之希睹。彼能任其才而用之,听其言而察之,故兼天下而有帝位,流巨功而遗元勋也。不然,斯不免于间阎之人,当世之匹夫也。世祖体乾灵之休德,票贞和之纯精,通黄中之妙理,韬亚圣之懿才。其为德也,通达而多识,仁智而明恕,重慎而周密,乐施而爱人。值阳九无妄之世,遭炎光厄会之运,殷尔雷发,赫然神举。用武略以攘暴,兴义兵以扫残。神光前驱,威风先逝。军未出于南京,莽已毙于西都。破二公于昆阳,斩阜、赐于汉津。当此时也,九州鼎沸,四海渊涌,言帝者二三,称王者四五;咸鸥视狼顾,虎跃龙骧。光武秉朱光之臣诚,震赫斯之隆怒。夫其荡涤凶秽,剿除丑类,若顺迅风而纵烈火,晒白日而扫朝云也。若克东齐难胜之寇,降赤眉不计之虏;彭宠以望异内陨,庞萌以叛主取诛,隗戎以背信躯毙,公孙以离心授首。尔乃庙胜而后动众,计定而后行师,故攻无不陷之垒,战无奔北之卒。是以群下欣欣,归心圣德。宣仁以和众,迈德以来远。于是战克之将,筹画之臣,承诏奉令者获宠,违命犯旨者颠危。故曰:建武之行师也,计出于主心,胜决于庙堂。故窦融闻声而影附,马援一见而叹息。股肱有济济之美,元首有穆穆之容。敦睦九族,有唐虞之称;高尚纯朴,有羲皇之素;谦虚纳下,有吐握之劳;留心庶事,有日昃之勤。乃规弘迹而造皇极,创帝道而立德基。是以计功则业殊,比隆则事异,旌德则靡短,言行则无秽,量力则势微,论辅则力劣。卒能握乾坤之休征,应五百之显期,立不刊之退迹,建不朽之元功。金石播其休烈,诗书载其勋部。故曰:光武其近优也。
  汉之二祖,俱起布衣,高祖阀于微细,光武知于礼法。高祖又鲜君子之风,溺儒冠不可言敬,辟阳淫僻,与众共之。诗书礼乐,帝尧之所以为治也,而高祖轻之。济济多士,文王之所以获宁也,高帝蔑之不用。听戚姬之邪媚,致吕氏之暴皮。将则难比于韩、周,谋臣则不敌于良、平。

诸葛亮《论光武》

曹子建论光武:将则难比于韩、周,谋臣则不敌良、平。时人谈者,亦以为然。吾以此言诚欲美大光武之德,而有诬一代之俊异。何哉?追观光武二十八将,下及马援之徒,忠贞智勇,无所不有,笃而论之,非减曩时。所以张、陈特显于前者,乃自高帝动多疏阔,故良、平得广于忠信,彭、勃得横行于外。语有“曲突徙薪为彼人,焦头烂额为上客”,此言虽小,有似二祖之时也。光武神略计较,生于天心,故帷幄无他所思,六奇无他所出,于是以谋合议同,共成王业而已。光武称邓禹曰:“孔子有回,而门人益亲。”叹吴汉曰:“将军差强吾意,其武力可及,而忠不可及。”与诸臣计事,常令马援后言,以为援策每与谐合。此皆明君知臣之审也。光武上将非减于韩、周,谋臣非劣于良、平,原其光武策虑深远,有杜渐曲突之明;高帝能疏,故陈、张、韩、周有焦烂之功耳。

毫无疑问,当然是刘秀厉害,比刘秀更厉害的人只存在于二次元。

4.诸葛连弩

大家都知道诸葛连弩可以无限出[杀],那么他到底是个啥呢?

多年前我曾经详细研究过连弩的构造,并在 CAD 软件中尝试建模和渲染。

连弩的强劲之处主要在于,用杠杆结构一步完成[上箭-拉弦]的动作,可谓半自动武器。

当然“损益”连弩,“损益”连弩,益在火力压制效果强(单轮攻击持续时间长,两发之间间隔短),肯定也就有损失。

因为箭是装在上面可活动的箭匣之内,首先尺寸受到限制。而且没有箭羽,气动稳定性降低,也就是射程会变短。

视频中这位外国友人复原的挺不错的,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老外制作的连弩:(2)

5. 蒲元神刀

早年玩过《热血传奇》的朋友应该都对这个武器有印象:

斩马,等级要求 20 , 攻击力 5-15 , 重量 27 , 持久性 19。

三国时期的部队就装备了这种刀,是以前步兵近战对抗骑兵的有力武器,我们来看一下它到底什么身板:

单面开刃,相比之前双面的汉剑,更加利于砍杀。三国时还没有马镫,慕容恪的连环马战术(就是《水浒》里呼延灼那一套)还不能实现。大规模列装这种斩马刀,配合连弩的火力压制,可以有效地抵挡骑兵的冲锋。

我们注意到刀柄末端有个铁环,这种刀又叫“环首刀”。

环首刀的刀身经过三十次折叠锻打而成,并且局部进行了淬火处理——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

刀首环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1. 改变配重,使重心后移,挥砍出去才容易收回,这就是为什么正规军很少有装备斧头的。
  2. 铁环可以通过布条缠绕在身上,在刀受击打掉落的时候可以迅速捡回来。

另外铁环本身也能提供一定的钝器击打效果,就像现在电影里常见的用枪托打人一样(实验表明,枪托砸人威力很大),但应该不是设计作用。

今天要讲的是三国时期的环首刀,有个关键人物叫蒲元。

《太平御览·蒲元传》:

君(蒲元)性多奇思,于斜谷,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刀成,自言汉水钝弱,不任淬,蜀江爽烈,是谓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乃命人于成都取江水,君以淬刀,言杂涪水,不可用,取水者捍言不杂,君以刀画水,言杂八升,取水者叩头云,于涪津覆水,遂以涪水八升益之。
蒲元时任诸葛丞相府的西曹掾,他在斜谷为诸葛亮打造了三千口环首刀,说汉水的水质不行(一说钝弱即可溶性盐含量低),不能用来淬火,而蜀江的水是更好的淬火剂,就命人到成都取水。

取回来之后进行了淬火处理,蒲元说不对啊大兄弟,你这个水里头掺杂了涪水,不顶用啊。取水的人不承认,蒲元用刀在水里比划了比划说里面掺了八升涪水。

取水者磕头谢罪,承认路过涪津的时候水翻了,因此填上了八升涪水。

故事比较戏剧性,能准确判断出掺水量这个略显夸张了。但这说明蒲元是个加工工艺专家,他对淬火冷却剂的选择极为考究,不仅考虑了热力学性质(能否达到临界冷却温度),而且也考虑了化学性质。

(淬火工艺示意图)

当然,淬火之后还应该有[回火]工序,消除内应力,降低脆性。

是有“蒲元识水”这一成语。

蒲元识水_百度百科

马伯庸,市场营销

说个刘皇叔的冷八卦吧。

在《三国演义》的开篇第一回,刘备一出场,就亮出了自己汉室宗亲的招牌:“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

这个细节,是符合正史记载的。《三国志刘备传》里写的明白:”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刘备的先祖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汉武帝的兄弟。刘胜这个人在历史上籍籍无名,唯一特别值得称道的,就是一辈子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儿子多,血脉散布得广,所以宣称是他的后代,从概率上说很安全,根本不怕查证。

在《三国演义》里,刘备打起这块汉室宗亲的牌子,在中原到处游荡,谁见了都得给点面子,曝得大名。到了第二十回,刘备随曹操前往许都,跟汉献帝叙旧,自报家门:“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直接引了《三国志》的记载。

但罗贯中再往下写,就有点不对劲了:“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帝大喜,请入偏殿叙叔侄之礼。帝暗思:“曹操弄权,国事都不由朕主,今得此英雄之叔,朕有助矣!”遂拜玄德为左将军、宜城亭侯。设宴款待毕,玄德谢恩出朝。自此人皆称为刘皇叔。”

这个“刘皇叔”,大大地有问题。

罗贯中是个细节控,他为了让这段情节显得更真实,在书中添加了一段细节,把从汉景帝到刘备中间每一代的名字都补了进来:

“帝教取宗族世谱检看,令宗正卿宣读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

如果他不添加这段细节,读者也许打个马虎眼,含糊过去就算了。但既然罗贯中这么认真,提供了如此详细的谱系,我们不妨就来算上一算。

先看汉献帝这边的世系传承。以高祖刘邦为第一代的话,第二代是惠帝、文帝,第三代是景帝,第四代是武帝,等等等等,这是西汉的帝王世系。东汉帝王世系里,光武帝刘秀是景帝一支,景帝是第三代,刘发第四代,刘买第五代,刘外第六代,刘回第七代,刘钦第八代,刘秀恰为第九代。

从刘秀这里继续数,明帝是高祖十世孙,章帝第十一代,殇帝第十二代,安帝第十三代,顺帝、桓帝同为十四代,灵帝十五代,到了汉献帝刘协,正是高祖传下来第十六世孙、景帝的第十四世孙。

那么我们回头检视一下罗贯中给刘备排的这个世系。景帝第一代,刘胜第二代,然后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建、刘哀、刘宪、刘舒、刘谊、刘必、刘达、刘不疑、刘惠、刘雄、刘弘,然后是刘备。

排到刘备这里,是高祖第二十一世孙,景帝十九世孙。

人家汉献帝刘协是景帝十四世孙,你刘备是景帝十九世孙,前后差着五辈儿呢。别说皇叔了,你当人家玄孙都不够格,得叫来孙……

罗贯中本来是嫌三国志说的太模糊,有心替刘备正正汉室宗亲的名分。想不到编得激情过剩,笔下一打滑,刘备瞬间矮下去好几辈,真是太冤了。

不过罗贯中还算是好的,之前的《全相三国志平话》里头,汉献帝第一次见 刘备,这么写道:

“献帝见先主面如满月,两耳垂肩,貌类汉景帝。又问:“玄德祖宗何人?”先主:“本祖十六代孙,中山靖王之后,先君汉灵帝,因十常侍弄权,落于百姓之家。帝惊,宣宗正府宰相,检祖宗部。有国舅董成奏帝曰:“刘备,汉之宗室。”帝大喜,即加玄德豫州牧左将军汉皇叔。”

按这个说法,刘备是灵帝下一辈,倒确实符合本祖十六代孙的描述,可问题是刘协也是灵帝儿子,你们怎么就论起叔侄了呢……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首先三国时很冷的;其次模拟诸葛连弩现身;还有……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