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鸡,总有很多神秘谣言要一辟再辟

知乎日报 知乎用户 219℃ 评论

谈到鸡,总有很多神秘谣言要一辟再辟

图片:Nick Saltmarsh / CC BY

肯德基在美国也用「45 天鸡」吗?

知乎用户,锻炼肌肉,防止挨揍~

我们集团的主营业务之一就是肉禽产业链~

同时也是 KFC 和麦记在中国最大的供应商之一~

KFC 他们集采是要招标的~要求很严格~

我们的产业链生产用的肉鸡品种为“艾维茵”~

这个品种就是米国人选育出来滴~

因为我不是学动科的~

所以不想详细解答这个品种~请自行搜索~

我们集团在亚洲和拉美也在开展业务~

与国外许多遗传育种,动物营养企业有合作~

我在集团总部参加会议旁听所了解的结果是国外大多也是白羽鸡~

包括美国~

因为生产性能太突出了~

而且容易标准化工厂化大规模养殖~

工厂化养殖不是散养~

是在工厂里面~

还有水空调,鼓风机,取暖设备等等配套设施~

全部流程化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3719030.htm

http://animal.aweb.com.cn/2010/0325/3114172444410.shtml

······

补充:我们集团的鸡肉产品很大一部分是出口~产品质量标准是一样的~发货是随机的~既然能够通过欧盟和美帝的检疫,我相信是安全的。

1. 关于国内鸡肉产品质量丑闻的解释

国内这个行业(包括双汇,蒙牛等等猪肉,牛奶等等大企业)都是把养殖这一块儿外包给养殖户,因为养殖业是重资产运行,而且高风险,回报率又低,大公司要对他们监管以及技术服务,虽然很严格但是难免百密一疏~小公司的监督通常流于形式甚至形同虚设,原因:缺乏检测设备及人员,不敢得罪养殖户怕养殖户以后不给他们供货。

2. 关于用药(含激素)的解释

抗生素一直在用,喹诺酮类,甲砜霉素类等等,人也在用,有问题吗我想请教各位,有休药期,代谢掉了就可以了。还有,不能脱离剂量谈毒性。比如比较常用的一种药叫做氟苯尼考就是美帝发明的,美帝的肉鸡养殖业也是一直在用,国内养殖业基本上是沿用美国的标准,有效的运行几十年了在美国,当然在中国具体实施可能是有点儿出入,但是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不规范,激素,有很多种,但是不是每一种都促进生长,我不想多做解释,价格高昂。激素没有促进鸡肉生长的神秘力量,还会增加肉鸡患病风险,偷鸡不成倒赊一把米是用激素的贴切比喻。1950 年美国 FDA 首次批准抗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抗生素自此全方位推广应用于畜牧生产。直到 2006 年欧盟全面禁止在饲料中投放任何种类的抗生素。但是这样跟进显然不符合中国国情。在目前全面禁用抗生素不切实际的情况下,严格执行用药量、控制休药期,监管残留量,就是重中之重了,这三点把握好,鸡肉就可以放心吃。

3. 辟谣

养鸡不是一定要用药的,用于生产疫苗用的鸡,是在全封闭无菌环境中生长的,因为没有微生物感染,所以无需用药,有器质性病变的直接淘汰,但是死淘率极低。这个不是给人吃的,一个用于生产疫苗的 SPF 鸡蛋至少要卖 8¥。除此之外大规模养殖全部需要用药。

4. 再辟谣

营养级( trophic level),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和所有自养生物都处于食物链的起点,共同构成第一营养级。所有以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为食的动物都处于第二营养级,即食草动物营养级。第三营养级包括所有以植食动物为食的食肉动物。依此类推,还会有第四营养级和第五营养级。

由于能量流动在通过各营养级时会急剧减少,所以食物链不可能太长,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也不会太长,一般只有四、五级,很少有超过六级的。。一般来说,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数量和能量就越少,当某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数量和能量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可能再维持另一个营养级的存在了。

相邻营养级的转换效率大致是 10%~20%,一只鸡至少要吃十斤虫子(注意是虫子)才能长一斤鸡肉,为什么只吃了 2 斤饲料就长了一斤,因为饲料的含水量通常在 10% 左右,虫子的含水量通常在 80% 左右。

5. 还辟谣

(1)关于鸡苗性别鉴定,这个不是性别歧视,在养鸡生产上,及早鉴别出公母雏鸡,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如果不能掌握这门技术,就不容易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2)关于 鸡的喙前端被剪掉,术语叫做“断喙”。防止鸡互相啄肛门。

现在的肉鸡生长速度快,一是因为选育优良品种,二是动物营养技术,饲料营养全面而且均衡,三是工业化的结果,养殖工厂一年四季基本恒温,仅此一点儿就人不如鸡。快大型白羽肉鸡被称为速成鸡是不贴切的,因为谈到“速”似乎就有某种神秘外力的作用。这也难怪,毕竟三十年的跨越式发展不够深入人心,房前屋后散在,至少一年才能长成宰杀的家养鸡概念根深蒂固。鸡舍是厂房,鸡是产肉机器,饲料是生产原料,鸡肉是 45 天出厂的规格一致商品,这所有一切,尤其 45 天长到 5 斤左右让人大吃一惊,不到两斤饲料转化出一斤肉来也着实又一惊,实际上这无非是行业常规水平,所有的惊讶来源于技术而绝非激素不断发展完善的遗传选育技术是 45 天出笼的内因之所在;对应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适应不同发育阶段需求的饲料供给,以及洁净无疫病的生长环境则作为外因,携手有力保障白羽肉鸡快速健康走向餐桌。事实上,现在的技术早已经可以达到 33 天到 37 天出笼的水平了。

尽管快大型肉鸡价格低于三黄鸡,再低于散养鸡,但三者营养成分分析并无显著性差异,肉鸡肌间脂肪和风味物质累积较少,风味不及散养鸡。但是从食品安全角度而言,现在一些所谓家养的鸡整个生长过程无从知悉,不可控的危险因素更多,比如垃圾山上摸爬滚打长大的鸡,这个意义上说,反而是舍养的为优。

没有现代农牧业,大多数人是吃不起鸡肉的。至少不能随意一天啃几个鸡腿堡。

不臆测,不听信非专业人士信口扯淡,大胆质疑然后小心求证, 才是科学的态度。

恐慌源于未知

一直很懒散,本来不想写这么长的帖子,但是很多人的科学素养和态度真的是~

惨象已经让人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谈到鸡,总有很多神秘谣言要一辟再辟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