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双重避税做个高大上的科普解释,再说个案例

知乎日报 金无赖 280℃ 评论

先给双重避税做个高大上的科普解释,再说个案例

图片:Yestone.com 版权图片库

「双重不征税」是什么?是如何达到国际避税的目的的?

金无赖

双重不征税,是双重征税 / 重复征税的相对概念。

跨国企业利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税率、税制结构差异,采取转让定价、关联交易、转移利润等手段,将利润由税负较高的国家转向税负较低的国家。

打个比方。某跨国企业,在国际市场销售产品价格 100 元,净利润约 10 元,需要交纳 2.5 元的所得税。其子公司在某岛国注册,当地无关税无所得税。于是该企业把产品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销往子公司,再由子公司销售。于是,10 元的利润被转移到了免税的子公司。两边都规避了所得税。

再打个比方。某跨国企业,产品售价 100 元,其中原材料成本 80 元,扣除其他费用后的净利润 10 元,同样需缴纳 2.5 元的所得税。同样,其子公司在某岛国注册,当地无关税无所得税。该企业从子公司以 120 元进口原材料,冲减利润造成亏损。同样,两边都规避了所得税。

这两个例子仅仅是国际避税操作中最简单最浅显的案例。实际操作中,往往还伴随着股权交易、无形资产转让或使用等方式。

目前针对双重不征税的反避税工作,主要有三种途径。

1、进行转让定价关联交易调查。税总这几年一直在搞相关的数据监控和各行业跨国企业的利润模型。分行业监控和确定跨国企业经营特点、成本控制、盈利结构和水平、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简单点说,一旦发现某跨国企业利润情况异常,就会触发纳税评估乃至反避税调查机制,随即发现企业是否通过转让定价等手段避税

2、签署国际税收协定,单边的,多边的,与相对国约定一种税收分配模式。双方共同反避税。

3、国家税收情报交换。也是通过签订协议的形式,与签约国定期交换双方税收征管数据(重点是针对跨国企业和特定行业),通过情报交换,更加直观的掌握跨国企业的利润转移证据。

以上是高大上的科普解释。下面讲个我经手的案例。

某年检查某外资食品制造商 A。该企业长期低利润甚至亏损,但也长期经营金枪不倒。检查中发现,该企业长期向境外某国某公司 B 支付巨额咨询费用。企业财务人员解释,系购买了某国某公司的企业管理系统软件(类似 ERP),定期支付后期维护费和培训费。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资料检索(其实就是互联网上度娘 + 放狗),最终在某国证券市场官网发现,AB 两家公司有共同的控股股东,足以确认为关联企业。但对于该软件的维护费用,无法取得独立第三方或市场价格。于是行文层层向上级请示,最终得到税总某司答复,我国目前与 B 公司所在国未签订国际税收协定,也未建立税收情报交换机制,建议我们酌情处理。。。。。。

我们最终是这样酌情滴,鉴于 B 公司在国内无常驻机构,且向 A 公司收取维护费时,开具的是 B 国发票,根据税法相关规定,该笔收入来源于我朝,必须依照我朝税法,开具我朝的发票方能由 A 公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否则按非法票据对待。

于是,由 A 公司到主管税务机关代开发票,代缴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及附加、印花税。同时向 A 企业明确表示,由于该笔税款系 A 公司为 B 公司垫付,财务上属往来款性质,故不得计入成本,不得在所得税税前扣除。

就酱。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先给双重避税做个高大上的科普解释,再说个案例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