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分辨内外账的苦恼

知乎日报 知乎:Phoenix 204℃ 评论

作者:Phoenix,


谢邀。
刚入行的小朋友能问出这些问题,真是让人非常欣慰。
这些问题已经接近审计的终极问题,在所有的审计目标中,账外循环的发现和确认是最难达成的。
在实务中,通常都是企业自己承认,而不是我们找出来的。
所以初入审计行业如你,带着这些上路吧,在你未来的两三年中,你对于审计技巧的每一步提升,都有助于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正式回答问题:
Q:怎么确定自己拿到手的是企业的内帐还是外账(除了通过与纳税申报表核对)?
A、没有办法确认,无论是内账还是外账,如果会计没出错的话,都是可以和申报表对上的。这点稍微有点会计基础的马上可以想明白;

Q:怎么发现企业是一套账还是n套帐?(大多数民企是两套账,那么国企,上市公司之类尤其是上市公司也会存在这种情况么)
A:非常难发现。(虽然没有民企那般泛滥,但是国企和上市公司依然有意愿建立两套账,俗称小金库,相比起来,准上市公司处于对上市的考量,建两套账的意愿非常低)
我所谓的审计终极问题就在这里了,审计,如何高度确认经济实质与财务报表相符?
所幸的是,虽然我们的前辈们都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也没有义务解决这个问题,诚如楼上的同行所言,审计仅仅是对对外公开对财务报表做合理保证。
什么叫合理保证?
如果有一项经济业务,谁都算不清楚,那么我们也不需要算那么清楚。
典型的例子是几个著名洗钱行业,譬如餐饮业,几乎不可能做到收入成本匹配。所以对餐饮行业的审计也只能近乎流于形式。
从这个角度来讲,注册会计师就说一群躲在审计准则后面的懦夫也不为过。
我希望我们的内审师们能给我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所以在注册会计师的法定服务中,我们并没有强烈的意愿去发现企业的账外循环,但是对于实际控制人来说(譬如国资委),他们有非常强烈的意愿。
这就导致了我刚入行的时候听过的一个小故事:
说是某地国资委收到举报,举报当地某大型央企私设小金库倾吞国有资产。国资委大怒,联系了我们事务所希望进行全面审计找出倾吞的手法、金额及涉案人员。
即使国资委全力配合,即使我们派出了最有经验和最严苛的注册会计师,我们依然不幸地没有完成任务。
这个故事从我入行开始一直记到现在,也跟很多富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讨论过,讨论的结果并不是非常让人满意,而最让我遗憾的是,我们的很多同行,依然满足于躲在审计准则后面,绕过这些问题。

Q:为什么给私募债作出的审计报告必须是根据内帐编写的,而新三板这种却只要求根据税务帐出报告?
A:由2的回答可得出以下两个推论
1、实际控制人非常关注账外循环这个事情,所以私募关注内账是正常的,内账的钱也有他们的一部分。
2、拟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并不太有这个冲动去做这个事情。新三板当然不是“只要求根据税务帐出报告”,而是:税务账是唯一合法的账,新三板要求财务报表合法。
比起证监会来,私募并不太关心账目是否合法,他们只要有钱就行了。

Q:某民企不开票收入流水进私户,采购无进项也是走私户,那么怎么从外账报表中看出收入成本存货不配比?
A:完全彻底的体外循环是没有办法找到的。
这里面有个有意思的点:如果一项业务,如果有一项业务,从采购到加工、能耗、仓储、运输、销售都是由实际控制人个人卡经营的,那么这项业务本身就是这个自然人个人的资产,而不属于企业的资产。
所以当我们说体外循环的时候,必然说某项经济业务动用了企业的资源。
譬如:
a动用了企业的库存商品,然后以控制人个人名义销售;
b动用了企业的劳动力资源,然后以控制人个人名义销售;
等等等等。
但凡有这种行为,必然会造成某些科目的不匹配。
譬如a会导致结转成本的数量和收入确认数量不匹配,或者会导致存货虚增一大块;
譬如b会导致生产加工单的原材料投入大于原材料转出数量,或者导致工人实际工作量大于加工单所列;
等等等等,我说了,这个问题可能需要你好几年的时间去打基本功,才有一点点解决的可能。
相比起来,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账外循环是相当容易被发现的,因为收入成本几乎都需要开票,单笔金额较大,生产流程固定,存货对自然人来说几乎没有价值。
如果是餐饮酒店,就不一样了。
譬如实际控制人专门建立一个包厢,该包厢内所有消费都进该自然人个人卡,你怎么核对?或者说自然人随机将收银现金拿走,然后销毁消费记录,怎么办?某酒店今天的营业额是100桌菜,老板自己拿了其中1桌的饭钱,然后销毁点菜记录,怎么查?
试图用成本推测收入是不可能的,餐饮业的成本是按月倒退的,即使能够每天核算,你也很难区别出损耗和实际耗用。——除非你还有他们垃圾桶的每天倾倒记录。
再往细了说:公司将现金打到个人卡上,个人将钱存到余额宝上,然后过半年将钱还回来,算不算体外循环?实际控制人将原材料/固定资产卖掉然后计入损耗算不算体外循环?应收账款尾款直接打到公司控制人卡上算不算体外循环?采购的时候给采购员的回扣算不算体外循环?
说个遇到的真事:
某上市公司按照几乎公允价值购买了某一线城市一块地,私下向出让方索要回扣,算不算体外循环?
看到这里或许你能明白,体外循环包含的内容太大了,你得了解公司的每一个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熟练审计的每一个手法,才有可能找出一点点体外循环。
本质上,这不仅是审计的终极问题,更是内审的终极问题。

5、这中间的问题不在于给谁用,而在于:谁出钱就应该写谁的名字。
该案例中,b公司出钱,房产证上却写着实际控制人的名字。
这样b公司怎么做账?

讨论区补充:
@ying luo
以我的经验,大型国企的下属单位多多少少都是有一点小金库的。但是那金库真的很小,主要还是为了解决一些没有发票的支出,比如说派出所过来收点保护费啦,怎么可能弄到大账里面去,还不是只有从小金库里出,小金库的钱哪里来的,不就是每年年底看预算里面哪一项没用完,办公费没用完就开点办公用品的发票,差旅费没用完就开点住宿费。还有就是遇到上级牵头自己配合的工程项目往里面拼命塞发票。实在累计太多了就组织员工出去参观学习一下。

站在领导的立场上想想问题,要想吃点好的,工程采购回扣已经完全够多了,还弄个小金库专门来搞钱,简直又少又不安全,风险收益完全不成正比。小金库还得有人管账,知道的人越多越容易出事。

所以审计的重点与其放在小金库本身上面,不如去查查工程的造价是否合理,实际工作量与凭证上的是否相符,发票上是64G价钱的ipad是不是发到手里变成了16G,员工差旅费报销记录和小车队用车记录是否对应。而且非要去查小金库,也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首先那小金库的账在哪你根本不知道,说不定是办公室主任家里电脑硬盘里面和AV放在一起加密的一个 txt 文档(没错就是txt,人家根本不知道excel怎么自动拉余额出来还不如用计算器),你怎么找得到。就算真的找到了,没准人家一五一十的跟你说,这笔钱是孝敬市长的,这笔钱是孝敬银行行长的,这笔钱呢,就是前天请你们boss做大保健的。

不是审计行业,只是曾经在国企财务部门干过。仅供一笑。


查看知乎原文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审计分辨内外账的苦恼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