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剧里「赏戴双眼花翎」的意义:有钱,好看,任性

知乎日报 Hasuran Li 185℃ 评论

清宫剧里「赏戴双眼花翎」的意义:有钱,好看,任性

图片:多尔衮像吉服像

小时候常在清历史剧中听见的「赏戴双眼花翎」在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荣誉?

Hasuran Li,陈萍萍,真男人也

所谓「花翎」就是孔雀翎,满文 tojin funggla,其中 funggala 指的就是鸟兽的「尾翎」。这个东西起初可能只是装饰作用,说并不定不仅仅只是孔雀尾翎(入关前)。

《清稗类钞》言及:「国初视翎支极重,凡赏戴花翎者,必有非常之功」,可见孔雀翎在清早期是比较贵重的一种装饰。清初,孔雀翎一般是有军功者赏戴。《清稗类钞》如是记载:

康熙时,福建提督施琅以平定台湾功第一,诏封靖海侯,世袭罔替。琅疏辞侯爵,恳照前此在内大臣之列,赐戴花翎。部臣议在外将军、提督无给翎例。圣祖特旨赐之。及粤、捻乱平,名器幸滥,汉员以军功得赐者甚多,且有双眼、三眼者。

这与后来乾隆时代《清会典》的规定有很大不同。《清会典》制度上规定可以佩戴孔雀翎的,就只有贝子(三眼)、镇国公(双眼)、辅国公(双眼)以及侍卫(单眼)。后来由于五品以上官可以捐纳了(单眼花翎),单眼就不稀奇了:

其后又定报捐花翎之例,于是五品以上之官,皆得援例捐纳,不复重视之矣。

不过双眼花翎只能是有功特恩才行,拿钱是买不来滴:

大臣之赏戴双眼花翎者,固皆出于特恩,不能以捐纳而得。

再有就是王府侍卫这一类的“武官”也可以赏戴:

然领侍卫府管护军营、前锋营、火器营,銮仪卫,满洲五品以上各员及王府之头等护卫,亦得戴之。

不知道为什么,《会典》规定只有贝子、国公可以带花翎,有不少郡王亲王瞅着花翎好看眼热,去求皇帝赏赐花翎,比如《清稗类钞》记载顺承勤郡王泰斐英阿求花翎事:

乾隆中,顺承勤郡王泰斐英阿充前锋统领,乞花翎,高宗曰:「花翎乃贝子品制,诸王戴之,反失制。」傅文忠代奏,谓其年幼,欲戴以美观,始许之。因并赐皇次孙三眼翎,曰:「皆朕孙辈也。」由是亲郡王屡有蒙恩赐者。

估计乾隆也觉着这制度有点不合理,曾打算给亲王郡王搞一个「五眼花翎」,被和珅制止了:

高宗且欲定五眼花翎为亲郡王定制,为和珅所阻,未果行。

猜测或许是担心密集恐惧症患者吧……(?´?`?) ……乾隆这个「有钱,任性」的土豪范儿……也是给跪了。

总而言之,你可以把这个东西理解成如今挂在礼服上的勋章。有钱,好看,任性。

再次强调一下,清早期孔雀翎的制度,与乾隆定制以后孔雀翎的制度是非常非常不同的。千万不要用孔雀翎来判断早期画像人物身份。

比如这张不知道是亲王还是郡王的朝服像——朝服上看不是郡王就是亲王,却戴三眼花翎:

这张更早期的多尔衮像吉服像(时年三十八),戴了单眼花翎:

均与后期制度不符。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清宫剧里「赏戴双眼花翎」的意义:有钱,好看,任性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