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拿出蓝皮书,而你却从布包里拿出了一本 LV(多图)

知乎日报 捕风虚空; 337℃ 评论

很多人拿出蓝皮书,而你却从布包里拿出了一本 LV(多图)

图片:路易威登城市导览

《路易威登城市导览》系列的使用体验怎么样?

捕风虚空,谦卑

We travel, initially, to lose ourselves; and we travel, next to find ourselves. We travel to open our hearts and eyes and learn more about the world than our newspapers will accommodate. We travel to bring what little we can, in our ignorance and knowledge, to those parts of the globe whose riches are differently dispersed. And we travel, in essence, to become young fools again- to slow time down and get taken in, and fall in love once more.

这是个人最喜爱的作家 Pico Iyer 所写的一段关于旅行的阐述。我觉得找不到比这更精妙的描述了。无法忘记 19 岁那年在香港完成人生中的第一次实习后,搭乘班机飞芝加哥时手中读的他所写的《加德满都视频夜》里那每一个单词中所散发出的,独属于 1980 年代亚洲的香气。

而从那之后,旅行便在潜意识里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起先个人并未注意,但后来才发现护照夹里两年半来至少有了三位数张的机票。于是我想,可能在别人眼里,我飞行的或许也很频繁吧?旅行的时候一直喜爱往包里扔一只相机(现在改为了 iPhone 和 power bank),一只好用的笔外加一本笔记本,当然,随着年龄的增加,我开始逐渐将 travel guide 当做笔记本来使用,这就是为什么看到题主的问题不请自来:)

但实际上,个人认为很少有人会真的遵循一本旅行指南去旅行,因此不需要计较用户体验一事。从题主的问题来看,似乎是短期的出差。那么相比之下,更省时间的做法是直接手机上检索信息。或者,在您下榻的香港酒店里询问前台(不过香港饮食的精华很多在街边摊):本地人或长期客居香港的外地人士都会有很多心得 - 这就是为什么北京出租车司机格外有人气的原因。纸质印刷品,尤其是来自奢侈品牌的纸质印刷品似乎是一种格调的表示。题主所附的网站中也说了,“《路易威登城市导览》更像一本来自名流的私人地址簿,配上木质箱子,简直是必须摆放在书架显眼位置的装饰品…’它更多的作用是一个发起对话的开场白或者一种社会阶层的心理暗示。’Albert 说。” 实际上,这套产品的定义也是 50%的实用性和 50% 的心理暗示。况且,不管 Louis Vuitton 找了多么有趣的团队,纸质产品的信息更新速度远远低于数码版本:我手上所拿的是第十五版,而它与前一版相差的时间内,有很多新的 spot 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出现。这个时候若想尝鲜还不如用智能手机查查。

但是,个人拙见来看,这套指南是可以挑选几本您想去的地方来参考的(不需要买全套,一方面没经济能力的人干这事儿太傻,有经济能力的人干这事儿太炫)。

有名的 travel guide 首屈一指的是 Lonely Planet,通称 LP。印象里多得是白人在亚洲国家翻阅它,企图把自己 localize(本地化)。这一系列书个人十分喜欢,全彩印刷,在两年前打折时买过一本欧洲。虽然一直没时间去,但是仿佛看到它就如同看到自己对自己的承诺:总有一天…总有一天。前几日和朋友在 Louis Vuitton 购物,自己什么都不想买,但偶然间却看到和一排排 monogram 不同的东西:书。而且是,售价十分便宜的书 - 每本仅仅 37 美金。在中国,书是大众消费得起的东西,但是在北美,书的价格十分昂贵,小说动辄三四十美金,教科书一二百美金以上的不计其数。好奇之下,请店员帮我定了店里没有库存的两本,伦敦和威尼斯:两个想好好玩玩的城市。

简单和 LP 对比一下便会发现这书十分轻便。两本加在一起不如一本 LP 厚:LP 经常被人吐槽说太厚不便于携带 ,而我也十分确定就算我去欧洲玩也不会带着一砖头去(关于 LP 的讨论请移步:在使用 Lonely Planet 旅行指南的时候遇到过什么问题吗? - 旅行攻略 参考@ShanghaiChris 以及@黑车司机 的精彩回答)。相比之下,Louis Vuitton 的好处就在于轻便讨喜,而且在一片 LP 之中显得逼格有点高:很多亚洲人背着经典款从里面拿出一本蓝皮书,而你却从布包里拿出一本 LV。当然这是玩笑.

虽然饱受国内土豪的摧残,Louis Vuitton 依然是个伟大的品牌。Louis Vuitton 起家便是旅行产品:建立于 1854 年,在三代人 Louis, George 和 Gaston 的努力证明了 Louis Vuitton 的“savoir-faire(处世格调)”不仅仅是在旅行箱包,他们发明了更多有趣的产品,譬如 1890 年的 unpickable lock 以及 Keepall。 在贵族客户的刁难下,他们又订做了抵御湿气的 bed-trunk(trunk 是 Louis Vuitton 久负盛名的行李箱), 衣柜,能当成 shower tub 用的 driver bag, 盥洗用具,等等...后来,挑战无法得到满足的 Louis Vuitton 开始涉足于便携旅行指南:“However handsome it may be, a bag or trunk alone is not enough to fulfill all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of travel. Experience of cities, too, enriches our dreams.(不管包和万能行李箱有多棒,它们还不足以圆满旅行的想象空间。对城市的体验,也是能够丰富我们的梦的)”。 于是他们召集了有趣的写手,开始编写 city guides,至今已经数年。 除却纽约,伦敦,香港,东京这样的国际城市之外,新版新增了北京和首尔两座亚洲城市(个人都很有感情的两座城市)。每一册都邀请一位有名人 - 首尔一册里和韩国艺人李秉宪合作,北京一册则邀请了作家洪晃。每一册的卷首是 Louis Vuitton 的历史以及前文提到的涉足旅行导览的理由,卷末则附上打包的艺术以及适合旅行的 LV 箱包介绍 (Louis Vuitto’s Guide for travellers),既可爱又实用,潜藏私心却又不被人讨厌。一册书内还有几页空白,可以做旅行中的记录。

书后还附有贴纸(M. mme. mlle 是法语中的 Monsieur , Madame & Mademoiselle,即英文中的 Mr. Mrs. & Ms,可以贴在封皮,更加私人化。至于大 logo 的贴纸什么的,拿来粘贴下个人喜爱的餐厅地址卡就好啦)。所有的书都遵循:城市和周边地区(The City and Its Neighborhoods,地理状况),须知(The Essentials, 包括如何抵达,交通方式之类),当地人如何过一天(24 Hours in the City),酒店(Hotels),餐厅(Restaurants),好玩的东西(Good Things, 当地人逛得集市之类),茶室咖啡厅(Bars, Cafes and Tearooms),夜生活(Nightlife),时尚(A Sense of Style, 国人最爱的购物指南),内部名声(Interior Cachet, 画廊和古董),文化艺术(Arts and Culture),漫游路线(The Scenic Route, 介绍几条两小时左右的步行路线,按照时尚,建筑,风光等分类)。

本质上,这套手册是 Louis Vuitton 与其他奢侈品牌拼格调时所推出的强调消费者品味的产品。

但内容来看,够翔实,亲切,有趣。尤其是介绍的漫游路线,让人跃跃欲试。

所以,这就是为何建议题主购买:哪怕是作为消遣读物看看,长长见识也是好事。这本书把数码信息零散的碎片很好的汇集在一起,有时候尽管有时效性不保的嫌疑,但依然是获得知识碎片的好选择。这世界上没有任何无用的知识。

而在我看来,这大大可以成为一本私人化的旅行笔记本: “这本手册的外观被设计成近似于记事本的样式,封面用的是圆角布纹纸。字体也经过精心选择,包括保罗·伦勒于 1932 年设计的 Futura 字体与 2007 年罗伯特·斯林巴赫为 Adobe 设计的 Arno Pro 字体。300 张原创照片来自 13 名摄影师组成的摄影家团体 Tendance Floue。“精心布置的细节让《城市导览》有别于其他旅行指南,它给人的感觉更像一个高级文具产品。”Guerrier 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书页的空白以及照片上都可以写字,何不让一个来自奢侈品牌的非主打产品变成自己的私人笔记本呢?这比 Hermes 的笔记本有趣多了。在别人书写的经验上上添加一些个人的感想,里面夹着当地某种植物的叶子作书签,回家之后被放在书架上,在某天偶然翻开,仿佛又带回那个你去过的国家:雨水的味道,阳光的角度,空气的温度,陌生的语言… “Writing is, in the end, that oddest of anomalies: an intimate letter to a stranger” (书写,到头来是最奇异的不循规蹈矩,是对陌生人来说一封亲密的信)。

几年前虽然没有用多种多样的指南,且穷的连智能手机都没有,我依然在香港找到了最美味的菠萝油和奶茶,在 IFC 吃了人生中第一块马卡龙; 操着一口诡异的蹩脚韩文,去年在下着雨的首尔的教保文库中拉着男孩子的手找到了送给朋友的 Fifty Shades of Grey,在光华门见到了对岁月号沉船发出抗议的悲痛的家长们; 今年在纽约吃着韩国和法国菜的结合,看着鸡尾酒发出令人愉悦的气泡炸裂声…在这世界的每一个地方都享受着一样的天空和不一样的文化。

不过到头来,不管是否有一本精美的手册,好心情还是要靠行走中的自己。这份心态是什么都无法带来的。Bon Voyage!

(附上官方视频: Louis Vuitton City Guide collection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很多人拿出蓝皮书,而你却从布包里拿出了一本 LV(多图)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