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还是会自卑?

知乎日报 张智丰; 153℃ 评论

我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还是会自卑?

图片:《哈利·波特与密室》

张智丰,心理学博士,提供北京本地和远程心理咨询

从小在成绩上一帆风顺,确实是件压力蛮大的事情。而且成绩这种东西,有一种“光环效应”,好像成绩一好,就万事大吉,别的方面也都是优点了,起码在那些把你作为“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的家长眼里是这样。当然,家长也未必真这么想,但也乐得你借用为标杆和榜样,来刺激自己家的孩子进步。

但是你自己心里其实知道,自己并非如此完美无缺,只是在学业上优于其他人,在做事做人的其他方面,未必配得上如此赞誉。这种过誉变成了一种舆论压力,仿佛自己被“捧杀”一样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面对别人的夸奖,无法坦然接受

但糟糕的一点是,人们容易沿袭学业上的比较方法,即把自尊心建立在比别人强上。这种竞争和比较的思维方式,难免会让自尊心受挫和自卑,因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聪明的人中间总有更聪明的人,总会有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强。如果从小在一帆风顺的环境下长大,很少经历挫折和失败的话,可能还会对失败有莫名的恐惧。这种对待失败的态度,也会加深一个人的自卑。

其实,真正自信的人不是比出来的,真的要比的话,和过去的自己比也许更好。想要自信,首先要在情感上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优势,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和失败。如果有些地方确实不足,可尝试改变。如果还是改变不了,就试着接受,不要自己跟自己较劲。把自尊心建立在爱自己和接纳自己的基础上,对自己更温和一些,更有耐心一些。失败其实是家常便饭一样的东西,不必因此自责。

在了解和接纳自己以后,试着认识自己、定位自己。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不必期待自己“十项全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自己适合的领域,选择和设立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目标来追求,而不是和别人比较,在追求这样目标的过程中,一点点建立起自信。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我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还是会自卑?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