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博览群书还不够,怎么做读书笔记,也是个大问题

知乎日报 黄健 123℃ 评论

光博览群书还不够,怎么做读书笔记,也是个大问题

图片:waferboard / CC BY

如何做读书笔记:给上官小妹的回信

黄健,读书专栏

上官小妹:

你好。

请允许我这么称呼你,因为你已经叫我大哥了。先感谢你的来信。你的问题,以前也有不少同学问我。但凡读书的同学,自然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我原来总是很随便的说,你爱怎么做怎么做,不做也行。现在仔细想想,怎么做读书笔记,还确实是个大问题。

你知道的,中国老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其实,我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我觉得自己记性很差,于是经常用笔记东西,那是我大学之前的事情了。那会在地摊上淘几本书,都爱惜的不行,因为钱少,没钱在书店买新书,只好这样。于是,碰到别人的书,拿来看,看到啥好的句子、段子和想法,都赶紧记下来。我曾经还去书店抄过书,那时候胆子特小,鬼鬼祟祟的,所以被发现后,没收了笔记本。就这样我积累了近10来本笔记。现在看来,这读只是书抄,算不上读书笔记。这是我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上大学四年。上了大学,条件好了,至少有图书馆了,不用鬼鬼祟祟的抄书,也不用担心没钱买书,于是乎,看书很快,看书量大了,自然不想抄也不想做笔记了。人都这样嘛,一大馆书任你看的时候,自然就不那么认真了。这个阶段,感觉做笔记做不过来,而且读书也不像以前高中那样——挨个字的看,连版权页都不放过。四年下来,读了不少书,可是最后总结下,发现没什么记下来的,笔记也没几本。读大学更要命的是,太多的诱惑了,社团,聚会,旅游,学生工作,兼职……每一样都有一个极为合理的理由让你不能拒绝。这都让读书,成为一个过场,能一本本书看完就不错了啊,哪儿还有那么多心思做笔记。更何况,课程论文都是依靠CTRL+C然后CTRL+V搞定。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也这样啊?我更愿意想象,你肯定是自己完成的。这个时期,读书多,但是粗糙,基本是浏览,美其名曰:博览群书。笔记嘛,就更少,而且零碎。

第三个阶段是读研了后,重新相信烂笔头的力量了。原因主要是要写论文,每次都要大量的读书,想想以后要写文章要用到,于是强迫自己做笔记了,这样也做了不少笔记,一年时间,加起来10来本。这个阶段,记忆最深刻的是,那年冬天,我在哲学阅览室,天天啃康德、列维-斯特劳斯、福柯、齐美尔。哎呀,那会儿窗外雪花飘飘,自己却在埋头做笔记,一句句的读,一句句的写体会,重要的摘下来,还注上页码。一年多时间,这几个牛XX的人物的书,凡是翻译过来了的,都看完了。就这么过了一年多,后来发现,这太重要了!

我就是这样,从开始记笔记,到中间放弃,再重新培养记笔记这个习惯。最终发现,做笔记还是很重要的。

你说,你不打算做学术。是的,我觉得,做笔记跟做学术与否,关系不大。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阅读生活方式。我先给你讲两个小故事。

我们系有个自以为牛逼闪闪的老师,说他自己从来不做笔记,因为做笔记毫无用处,难道写文章还去翻吗?他说他看书,都是快速的看,看完了事,写文章嘛,就凭感觉,然后需要的资料,用GOOGLE搜,然后填充进去。他是这样说的,至于是否真不做笔记,我无法查证。不过我看过他不少学术的和非学术的文章,老实说,想法很简单,也很不规范,而且很多引用文献都是虚假的。插一句解释,虚假引文是指那些经过二传手或者多传手而引的,比如你看书会看到“转引自:”这样的引文注释;还有一种是他引用的某篇文献,实际上你去看原文献,发现根本没有他提到的内容。其实这都是很不规范的行为,说大了,就是学术道德问题,在西方成熟的学术体制中,极少有“转引”这种行为发生,更别说做假引文了。

对于这个牛逼闪闪的老师的行为,你怎么看呢?我是很不提倡的。

再一个故事,我们有个师兄,做笔记做的相当好,文章写的也好,但是呢,总是被人指责为“掉书袋”。“掉书袋”是什么意思呢?你可能不明白。这个词主要是革命年代咱们的革命同志用来指责那些资产阶级学者的,说他们读书写文章,不为人民服务,写篇文章,一大堆引文。革命同志当然看不过去啦,称此为“掉书袋”,是一种贬损。其实啊,用现在的话说,这背后就是一种羡慕嫉妒恨啊!革命同志没看过这么多书啊。你看,按照咱们的革命同志的看法,西方学者都是“掉书袋”的老先生,多可悲!哈哈!哈哈哈!

笑过之后呢,你一想,就能知道,这反映了咱们是多么的无知啊,而且还把无知当伟大。别的不说,得尊重知识产权吧。不过可以理解的是,那个年代,咱们只有“毛选”可以引,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说到这里,我就想对你说,做读书笔记,1,不要管它的价值问题;2,不要觉得这是一种可悲资产阶级行为;3,不要觉得这个是无用功。做读书笔记的用处,大部分在以后才能体现出来。

以后你写个小文章,你可以翻笔记来看,帮助你回忆起读书时候的感觉,并帮助你快速的查找书的内容。读完一本书,返回去看看笔记,能够帮你强化读书的感觉,系统的回溯书的思想内容。倘若以后你真要写某某专题文章等等,那你要是有读书笔记可用,你会觉的太开心了。那会儿写文章,也是快乐的。读书笔记,最主要的用处,就是帮你在未来重新找到当时读书的感觉。这个感觉非常重要,当时读书的时候,可能很有感觉,如果不做笔记,过段时间就忘记了,以后再回来,你会发现,它不认识你,你不认识它,如果你要用它,那还真得重新再读一遍了。

废话好多!好吧,现在我想和你说说做读书笔记的具体方法。当然,这都是以我的个人经验为基础的。

你看书,就放个笔记本在旁边,要是在旅途上或者咖啡厅等地方,那你可以带个手机、PAD之类的东西,上面有记事本、云笔记等等。哎呀,说到这里我真想赞美这个社会,太方便了!现在的Kindle等看电子书,还可以就在上面做笔记。不过我自己从来都是往笔记本上写的,可能是一种强迫症啊,我觉得只有那样才比较实在。

当你看书,看到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你可以在书上划出来,当然这书得是你自己的。也可以抄下来。一般书上面都有留白,可以写点感想啥的。要是抄在笔记本上,你就要标注下页码,这样以后便于查找。如果这段话特别让你有触动,你就在这段话后面写下你的感受和思考。我自己是这样记的:

384. 当你学会语言的时候你就学会了“痛”这个概念。(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商务,96年,P177)

 

然后在下面写上自己的想法:

// 痛本身是一种生理感觉,经过知觉系统处理之后,进入意识中,然后形成概念。实际上,维特根斯坦的说法,更准确的应该是,语言帮助人将知觉意识形成概念,最后表达出来。而且这个表达,是可理解的,也就是说,能被别人理解。因此,1,维特个斯坦的痛的感念,是属于属于认知系统的;2,语言在分析中占据重要地位,分析哲学首先是语言的分析。

 

这是我的笔记的一般格式。有点像写PHP语言啊,//代表注释啦。哈哈。其实我好早就这样干了,直到前段时间,一个计算机的博士告诉我,//在PHP中起注释作用。嗯,不行,赶明儿混不下去了,我造编程语言去!!!

跑偏了。说回来。这样的好处是,你知道你对那段话发表了看法,然后后,你还可以写下你的感受和体会。你要是能翻我的笔记本,肯定能看到很多SB! NB! 操尼玛!等字样。呃,因此,我是不会让你翻我的笔记本的~

当然,骂人要少点,不能太激动,不然看不下去的。我骂的,主要是那些把宣传当学术,把扯淡当文章的。譬如某牛,导师指定你要看他的书,既然不能回避,只能硬着头皮看啦。我现在,极少看还活着的国人写的书,主要是防止自己实在恼火,上网写文章骂他,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还是看西方经典和中国古籍吧。

读书笔记,1,要摘抄;2,要评注;3,要记下当时的体会;4,要注意前后联系、引申。这些就是主要内容了。你要是想法够多,甚至可以立马在笔记本上写篇回应文章,那以后你再看,感觉倍儿好!

在笔记本上面记笔记,要注意系统和整理。现在本子便宜,你可以买个小本,2元一本的,看这本书就记这个本子上,看下一本书就换一个。当然你可以买个300页的大本子,看书都记上面。不管怎样,你要注意整理。最基本的整理就是,在笔记本扉页上,写上你这个本子是那本书的笔记,你看这本书的时间段,然后这本书的信息,包括作者、译者、出版社、版次等等。这是初级的。

高级的,你要在本子后面留上1-2页空白,然后翻翻笔记,把主要的关键词做一个索引。先给本子每页写上页码。这样,像很多西方的书那样,背后都有一个Index,当然你不用做什么Glossary啦,那一般是翻译的书才用的。你可以这样编制INDEX:

痛。痛的概念。13,24,30。
爱欲。11,15,19,33。

这个意思是,在你的笔记本中,第13页、24页、30页有有关痛和痛的概念的内容——可能是摘抄的,也可能是你自己写的体会。在笔记本中,第11页、15页、19页、33页中有“爱欲”或者与“爱欲”有关的内容

好复杂,有木有!哈哈,是有点,不过呢,也很好玩啊,再翻一遍笔记本,实际上再强化一次你的看书感受。重要的是,当你完整的做完一个笔记本后,哇哇,你会发现,自己好牛逼好牛逼!相比市面上那些哗众取宠的博客文集书,你这个可真是牛逼啊。放在古代,这就叫笔记”——注意,这里说笔记,是指一种文章写作的形式,明清非常流行;或者是“注本”,你在注某本书,像金圣叹那样,要是你再做点考证、比较,那就是一“校注本”啊,你可以在封面上写“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校注”。牛逼闪闪闪!!!

其实这些方法啊,可以用于很多方面。比如,你去做个采访,或者你去调研,回来整理笔记,也可以这样。查找起来极为方便。我的调研笔记都是这样做的。

说了好多啊,还要不要写呢?还是说完吧。我想起来了,我的笔记本上,还有各种符号,比如*,!!!##,等等,其实你都可以自定义他们的意义。比如,我觉得某句话非常好,于是我在旁边写个A,要是更好点,就AA,最多三个A。很气愤的或者很无理的,我就在旁边写感叹号,感叹号越多表示越值得商榷。!!!!!井号,一般是说这段话值得再看,可能没理解。还有很多很多啦,你自己定义,自己能看懂就行了啊。不过,@还是少用为好,写纸上,谁能收到啊?!

怎么样,是不是真的像编程语言啊?哈哈哈!老实说,我确实懂点HTML/CSS/PHP/PYTHON,能做只有一个页面的网站,编个小算术方程。但是我用这些记笔记符号的时候,我真的连HTML都没接触呢。

现在,只道为什么要记笔记了,记哪些内容,怎么在本子上记,然后怎么整理,然后还有哪些自定义符号。那,到此就差不多说完了啊。

最后,我要跟你说,这些都是技术性的,最重要的,还是阅读,以及思考。边读边思考,有想法就记下来,养成一个习惯就好了。你既不能为抄笔记而读书,而不能想我大学那样,纯粹翻书浏览,这样都没有多大好处。

那么,至于你记了笔记,然后整理了,然后干嘛呢?就随你啦,要是你继续上学读书,以后肯定会有大用;要是你工作了,养成了这样的习惯,知道了这样的方法,会让你以后更好的保持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最后,等你老了,有钱了,闲了,晒着太阳,吹着风,对小孙儿说:小丽呀,给我把笔记本找出来,我要谈谈我这一生。哈哈!那感觉,多屌啊!别的不说,那小屁孩儿把一大堆笔记本翻出来,一定震惊她和她的小伙伴儿:妈呀,这老人家太厉害了!你说,她会不会读书更用功点呢?

嗯嗯。废话好多啊。你不要见怪了啊。权且看之,仅供参考。最重要的,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习惯。

写了这么多,你总得回个信儿吧。哪怕是句“收到了”也好啊。

黄健 2013年8月19日晚书于源湖

————————————————

发自知乎专栏「读书无用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光博览群书还不够,怎么做读书笔记,也是个大问题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