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打开吃甜的味蕾

豆瓣一刻 豆瓣:blissedge 160℃ 评论

我曾经是一个不吃甜菜的人。听到那个叫上海厨师不放糖厨师罢工的笑话也是曾经报之以哈哈哈哈哈哈。听说用糖提鲜也是会觉得“那还要味精干嘛”。所以说呢,2014年对我而言是很有纪念意义的。这一年里我阴差阳错跑了三次江浙,在扬州杭州苏州吃了一圈。夏初,在扬州江都田边小楼吃热热闹闹的喜宴,对一道肥嫩鲜甜浓油酱赤的鳝鱼(or 河鳗?)念念不忘;秋末,在杭州骑着一辆电动摩托绕西湖一周,对着一碟秀气而油腻的蜜汁火方想要触碰又收回筷子;初冬,冷风嗖嗖地逛完苏州淡季里无人清静的各个园子,突然惊觉冷天的超强治愈除了火锅还可以是糖粥。

总之,经过这样来回试探之后,我终于惊觉曾经的辣妹子人生也是还可以更完整一点。在春节无人冷风嗖嗖的帝都,大年初二的时候味蕾竟然也带着我跑去了傲娇的松鹤楼。回忆起来,质变的瞬间似乎是发生在苏州那个冷而美的一月。


在苏州,打开吃甜的味蕾

刚到的那天下午去了平江路。看见巷口写着绍兴臭豆腐就跑了进去。吃第一口的感觉只能用我见到鬼了来形容。那不是臭,那是一股极为深刻而执着的巨大的发酵味道。长沙臭豆腐里面是白的,还有着新鲜豆腐的嫩感。但是这个臭豆腐里面微微发黄,简单来说就是发酵到了骨髓。这味道太深刻太强烈了,吃的时候我脑子里一直在搜寻记忆中相似的味道,勉强找到了臭桂鱼,但是也不是。一瞬间香灰、腐叶、苔斑、淤泥等等意象在脑海中挣扎纠结。勉强吃完一块以后,我望向了水乡超长景深的河流,默默地想,这也许是水乡的味道。


在苏州,打开吃甜的味蕾

暴走半天之后,到晚饭点了。随手大众点评搜了一个松鹤楼,看着也不远就去了。

但是。

我走过了一条街,又被拖着走过了一条大河,拽着穿过高架桥,拉入集贸市场的三楼电梯,旁边就是货梯。我简直不想吃了。

勉强在穿堂风里坐下,点了菜。菜一上来吃第一口我就开心了。

这个松鼠桂鱼真酥脆啊,真香啊,甜是真甜,酸也是真酸啊。还没有入口,酸味就直冲鼻子,夹起一块一吃,还非得这么酸才能与这甜度抗衡。吃起来的感觉就像冷热交替刺激,实在是太爽了。两个人不知不觉就吃掉了一整条。

后来在北京,松鹤楼没有位置,临时去的苏浙汇,桂鱼也是现杀,但是做出来连皮的地方腥味很重,而且面糊太重,吃下去有些粘牙不够酥脆。搞得我都不敢去松鹤楼了,怕也无法回放记忆里穿堂风中苏州松鹤楼的味道。当时还吃了十分够味的葱油拌宽面,蟹粉羹,还有一个忘记了名字的青菜,口味通通很重。感觉如果把甜味替换成辣味的话,这样的重度肯定是无法下口了。所以说恣意的甜比放纵的辣,是要更为任性的,就好像闷骚的人一般都比明骚的人更腹黑一样。


在苏州,打开吃甜的味蕾

第二天一早去了寒山寺,发现原来寒山寺不在山上,幻灭。

然后去了留园,被那种清静的美深刻击中。看得流连忘返过了饭点,出来吃了一碗牛肉拉面,不提。

然后溜达去了苏州博物馆。观看的心情和以上这条龙一致。再次流连忘返,出来天色已晚,立刻去觅食。


在苏州,打开吃甜的味蕾

觅食呢还是大众点评随意一搜。看到不远处巷子里就有一家吴门人家,就去了。去了以后发现是一所大宅子,后来一查似乎是贝家老宅。我们坐在第一进的主厅里,这次没有穿堂风了。

首先作为重度鸭舌爱好者,点了一个槽卤鸭舌。

完全无异味,只有一股清香。很满意。


在苏州,打开吃甜的味蕾

然后出于好奇,要了一个鸡头米。后来看三联年货周刊才知道是芡实。当时也不知道是饿了还是什么原因,嚼出一股浓浓的鸡味儿。其他并无特别感觉。


在苏州,打开吃甜的味蕾

随意地要了一个小银鱼涨蛋。估计是宅子太大了,端过来的时候有些凉。小银鱼并不小,有小手指粗细。炒出水分较多,因而不香。综合一般。


在苏州,打开吃甜的味蕾

接下来就吃到了此生难忘的赤豆糖粥。也许是我饿了,也许是天太冷,也许是宅子昏暗的光线让我想起了很多小时候的情景。总之就是一口下去,思绪蔓延。

小小一碗,细腻无渣的红豆沙裹着一粒一粒的白米。白米煮到恰好熟,颗颗分明。勺子送一口入嘴,瓷勺碰撞牙齿,粥就是一小团温甜芳香。白米的质感很分明,而红豆却只觉其香不觉其形。吞下之后,嘴里只有淡淡的甜味,丝毫不发酸。

这一口之后,可以再吃一口,也可以就此搁勺。是一种不留恋的甜味,所以不腻。

吴门人家的口号是要把苏州菜介绍给世界,但偏偏网评最好的就是这碗赤豆糖粥。


在苏州,打开吃甜的味蕾

接着吃了一块樱桃肉。简直就是蜜汁火方的情景再现。吃一口,觉得是好吃的。但是又觉得未免太油太甜,是不是不应该。于是筷子就瑟瑟缩缩伸不出去。小心翼翼纠结地吃完一小块,竟然松了一口气。

配上这桃红的颜色,简直就是禁忌之恋。

之后又吃了些蔬菜米饭之类。心满意足地拍着肚子沿着小巷子慢慢走回去睡觉了。

回去之后,又看了一本陆文夫的《美食家》。

看到此处:

“朱自冶起得很早,睡懒觉倒是与他无缘,因为他的肠胃到时便会蠕动,准确得和闹钟差不多。眼睛一睁,他的头脑里便跳出一个念头。“快到朱鸿兴去吃头汤面!”这句话需要作一点讲解.否则的话只有苏州人,或者是只有苏州的中老年人才懂,其余的人很难理解其中的诱惑力。

那时候,苏州有一家出名的面店叫作朱鸿兴,如今还开设在怡园的对面。至于朱鸿兴都有哪许多花式面点,如何美味等等我都不交待了,食谱里都有.算不了稀奇,只想把其中的吃法交待几笔。吃还有什么吃法吗?有的。同样的一碗面,各自都有不同的吃法,美食家对此是颇有研究的。比如说你向朱鸿兴的店堂里一坐.“喂!(那时不叫同志)来一碗XX面。”跑堂的稍许一顿,跟着便大声叫喊:“来哉,XX面一碗。”那跑堂的为什么要稍许一顿呢,他是在等待你吩咐做法的——硬面,烂面,宽汤,紧汤,拌面,重青(多放蒜叶),免青(不要放蒜叶),重油(多放点油),清淡点(少放油),重面轻交(面多些,交头少点),重交轻面(交头多,面少点),过桥——交头不能盖在面碗上,要放在另外的一只盘子里,吃的时候用筷子挟过来,好象是通过一顶石拱桥才跑到你嘴里—一如果是朱自冶向朱鸿兴的店堂里一坐,你就会听见那跑堂的喊出一大片:“来哉,清炒虾仁一碗,要宽汤、重青,重交要过桥,硬点!”

一碗面的吃法已经叫人眼花缭乱了,朱自冶却认为这些还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吃“头汤面”。千碗面,一锅汤.如果下到一千碗的话,那面汤就糊了,下出来的面就不那么清爽、滑溜,而且有一股面汤气。朱自冶如果吃下一碗有面汤气的面,他会整天精神不振,总觉得有点什么事儿不如意。所以他不能象奥勃洛摩夫那样躺着不起来,必须擦黑起身,匆匆盥洗,赶上朱鸿兴的头汤面。吃的艺术和其它的艺术相同,必须牢牢地把握住时空关系。”

感到第二天又有了奔头。


在苏州,打开吃甜的味蕾

因为住在观前街旁边,隔得近。所以一大早就跑出去,找了最近的朱鸿兴吃面。

一碗呢是对面人点的过桥的焖肉面。焖肉被我秒速抢过来吃掉。

所以这里就只有剩下的豆腐丁之类。

焖肉真好吃。大块,软糯,腐乳味道极其香甜。


在苏州,打开吃甜的味蕾

过桥的时候感觉也是很美丽。


在苏州,打开吃甜的味蕾

然后我点的雪菜肉丝面稍逊一筹。在点菜上面我的天分一般,我只是擅长抢食而已。

但是这样就够了吧嘿嘿。


在苏州,打开吃甜的味蕾

之后去了拙政园,眼花缭乱大观园感觉。尤其是进门就是稻香村么感觉也是够大观园的。

午饭由于又过了饭点,随意吃了点小糯米圆子。


在苏州,打开吃甜的味蕾

但是这个平江路上的鸡爪确实很好吃。在杭州吃过一次。但是这个是真的重口味。香浓,软糯,无骨。

因为自己曾经把筒子骨炖到一筷子下去就粉末状,所以感觉这种临界值的软糯是很难得。


在苏州,打开吃甜的味蕾

之后又去看了网师园,园子小而美,照旧流连忘返。这次比较过分,一直看到了关门时分。当然也拍到了很美的落日。

出门到苏州饭店吃了蟹粉豆腐、一大盆糯米小圆子(大妈端上来用力往桌子上一放然后幸灾乐祸地哈哈一笑呃),响油鳝糊,等若干。

蟹粉豆腐确实蟹肉分明,味道微微过于味精味儿了。我就好奇江浙人民做菜到底放不放味精,这也是需要日后深入调研。


在苏州,打开吃甜的味蕾

响油鳝糊好细,有点腥。还是没有能够爱上这个口感。


在苏州,打开吃甜的味蕾

最后以我在苏州吃的最爱的东西结束。哑巴生煎。

这是哑巴生煎的粉丝牛肉汤,大早上喝不放醋就太腻了。说是这么说但是我看大家都是热火朝天地直接就喝了。


在苏州,打开吃甜的味蕾

牛肉汤很香,味道很足。

提神醒脑啊提神醒脑。


在苏州,打开吃甜的味蕾

而此图中虚化的背景就是生煎包了。

当时是睡到自然醒,起床围巾大衣包裹好,出门走到观前街附近小河边,一直逆流往北,不一会儿就看到了哑巴生煎的招牌。店里有两个柜台,一个卖生煎,一个卖汤面。招牌生煎12块8个,即使是淡季前面也总是排着长龙。做生煎的师傅一手压住大锅盖,一手耐心地转动着锅盘。附近的老奶奶捧着大搪瓷碗,一买就是几十个。

生煎紧紧地粘在一起,头顶嫩白顶着葱花芝麻,往下颜色慢慢变深,底下是接近烤焦临界值的酥黄色。吃时,小心地将一个包子搛开来,放在勺子里。刚做好的生煎很烫,吃的时候先小心地咬去最顶上的白皮,嚼在口里是一种软糯温香的口感。咬去白皮后可以看到里面一团肉馅泡在油亮的汁儿里。先喝汁儿,让一团鲜甜的肉味儿裹住味蕾。再夹一块儿肉,在醋碟里一蘸,往嘴里一送。首先是一股醋味冲击口腔,咀嚼几下,发现肉里是伴有姜末儿的,令人回忆起螃蟹伴姜醋的感觉了。而这肉又是软糯鲜美的,足足的本味一股一股地被释放出来,毫不客气。吃完肉之后,舌头好像泡过温泉一样,又像喝醉了酒。这时候再咔嚓几下吃完剩下的脆皮,筷子立刻又伸向了下一颗。

一定要坐在二楼临江的木头桌边吃,再加一碗提神醒脑牛肉汤。那木头桌子发出的气味好像窗外浑浊缓慢的静流,告诉你不要着急。

诶,人生嘛,就是要好好吃饭啊。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在苏州,打开吃甜的味蕾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