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加入了 SDR,但还不能说成了「世界货币」

知乎日报 江凌; 190℃ 评论

人民币加入了 SDR,但还不能说成了「世界货币」

图片:Yestone.com 版权图片库

人民币被纳入特别取款权(SDR)货币篮子,就成为世界货币了吗?

江凌

先说结论:成为世界货币或者说国际储备货币是总目标,加入特别取款权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是实现总目标的途径之一(不是唯一)。如果您做的是简答题,看到这里就可以了,论述题不妨多说多几句。

第一,世界货币或称国际储备货币所对应的是国际货币体系这一框架,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大致经历三个阶段(过渡阶段除外):

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以英镑为中心,黄金为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这个知道的比较多,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牙买加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有个政治术语,叫“一超多强”。

所以能够成为世界货币的基本上是在某种货币体系取得主导(中心)地位,在这一概念下公认的国际货币有三种:黄金、英镑、美元。

为什么要强调国际货币体系这一框架,举个栗子,20 世纪五十年代非洲某原始部落既不认黄金、又不认英镑、更不认美元,人家只认贝壳这种最原始货币怎么破?你能说黄金美元不是世界货币,显然不成立。国际货币体系中,世界货币是从世界大多数贸易国家的角度而言,能够被普遍认可的作为计价货币、清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

一国货币或者说主权货币是否能成功晋级为世界货币,也是从这这四个层面来讲的:以人民币为例,假如中国对某国进口贸易要能达到以人民币计价,而不是以美元等第三方货币计价,这算成功了一小步;以人民币计价作为支付、结算,并且该出口国使用人民币对中国或其他国家进行直接投资、贷款那就更好了,最后该进口国发现人民币在国际市场是表现相对稳定、坚挺,将其作为本国储备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中国人品超发,以至于所有与中国有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往来的国家都愿意这样做,并一致签署国际协议,认可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老大地位,此时人民币就成为“世界货币”了。那么人民币究竟晋升到哪一级了?呵呵,不好意思,最多在结算货币、投资货币两级之间徘徊(详情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 2014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及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量)。

当然,在没有成为世界货币之前,鲜有国家会大肆宣扬要搞掉一把手成为宇宙中心的(朝鲜除外),这个姿态很重要,要挂在心里,不要挂在嘴上。现在统一口径了,从”人民币要成为世界货币之一“,现在改成了”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大家心照不宣。

特别提款权所对应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主要储备货币这一框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储备货币包括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即所谓的“一篮子货币”。假如把 IMF 视为一家银行,各成员国可以视作银行储户,各成员国在 IMF 协议存款(认缴份额),客户需要贷款则授信额度最高为存款的 125%,普通提款权就是存款余额,又称储备头寸(reserve position),以银行存款余额为限。那么什么是提别提款权呢?就相当于 IMF 银行通过对客户(成员国)存款(份额)指标进行评价,按存款比例给优质客户发放一张白金卡,可以动用 IMF 的协议存款来偿还欠款(成员国经常项目逆差),比如 A 国欠 J 国 100 万尾款,A 国、J 国享有特别提款权,在 IMF 银行协调下,A 国使用特别提款权将协议存款兑换来结清尾款。在普通提款权情况下,A 国是普卡客户,所以更多需要动用自有资金或向 IMF 银行借款。因此特别提款权相当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份额分配给会员国的一重资产,普通提款权其信用部分不能自由支取。由于授信标准更为严格,目前特别提款权货币构成全部来自富人俱乐部。

第二,晋级难度不同。IMF 成立于 1945 年,特别提款权由该组织创设于 1969 年,这个 IMF 主要储备货币实行的就更晚一些,特别提款权的使用是有条件的即参与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在 1973 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之后,由于当时美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上常年逆差,美元持续贬值,而特别提款权同美元的比价仍固定在每单位等于 1.20635 美元,对于其他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币种相对升值的国家而言简直就是补贴美国源源不断地为其使用廉价资金,引起了法国、日本等小伙伴的强烈不适,由此引入“一篮子货币”,把“一篮子货币”与 1969 年十国集团提出的储备货币方案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实践。值得注意的是 IMF 的主要储备货币当中,英镑、美元都是先于 IMF 成立就已经成为世界货币,欧元是欧元区国家的联合强化了欧元在世界货币体系的权重,日元没有成为世界货币就直接跻身 IMF 国际主要储备之列。所以通过加入特别取款权成为主要储备货币不能够作为世界货币的可选项,最多是备胎。

但是,随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部改革深化,各成员国之间的博弈与妥协,机构内对于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要求和标准实质上在提高,在不少方面趋向与世界货币内在要求一致性:

1.该国货币有能力为全球货币市场持续提供流动性

2.货币自由兑换

3.发达、充分的外汇交易市场和基本灵活的汇率机制

作为第一大贸易国,连续多年贸易顺差,人民币作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基本满足第一点流动性的约束条件,争议在于后面两项,人民币还不是可自由兑换货币,资本管制尚未完全开放,美国和欧盟侧重于资本账户的开放性,国内侧重于优先完善汇率机制,保持汇率在合理范围内波动,不急于开放所有资本项目。所以无论是成为主要储备货币,还是世界货币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三,影响范围和深度不同。据 IMF 统计,2014 年第四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为 62.9%,在商品进出口方面,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也占有极高比例。所以即使今年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纳入“一篮子货币”,从进程上讲,确实是向世界主要储备货币迈进一步,却也把需要面临的诸多问题前移了,既要防范输入性风险又要保持合理增长,监管难度提升了何止一个八度,以前可以双边协商的问题,现在摆到多边的谈判桌上,也是对管理机构能力与水平的双重考验。

短期内人民成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对境内企业或个人影响或许尚不明显,长期来看,实现人民币直接交易结算、直接投资,其实是降低了由外汇兑换所产生的风险与交易成本。假如人民币获得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成为世界货币,实现原油大宗商品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社会综合成本或将进一步下降,意义更为深远。

知乎用户,《漫步金融街》/ 微信公众号:巴斯光年

关于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讨论,我来简要说几点:

1. 人民币的权重定格在 10.92%,低于 14-16%的预期。

2. 人民币加入 SDR,对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确实是有提升的,但提升有限。人民币国际化仍道路漫漫。

大家知道,人民币国际化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

第二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第三步,人民币成为超主权储备货币。

我们来看看逐条看看这几条的现状吧:

第一步,人民币在跨境结算中的地位,确实在提高。根据 SWIFT 组织的数据,按照量来排名,人民币在今年 8 月已经成为了世界第四大支付货币。但贸易行业从业人员都清楚,这里面的量,有多少是内地和港澳地区使用人民币 / 美元转通知、转承兑、转开信用证套利产生的。真正让做国际贸易的企业,有多少是使用人民币直接计价,而非人民币信用证转美元证的。

第二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这个看起来很美。很多人会质疑说,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 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中的第二大条,提到“在自贸试验区内进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行先试,逐步提高资本项下各项目可兑换程度”。我就说一点,即使上海自贸区内实现了资本项目可兑换,但是钱怎么从区外到区内?从区外到区内,外管局一样会进行进行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

第三步,和 SDR 的关联度确实不高。因为 SDR 既不是货币,也不是对 IMF 的要求权,只是成员国货币的请求权,与个人和工商企业都无关。而截至 2015 年 9 月,各成员国的 SDR 配额接近 2800 亿美元,占全球储备资产规模(11.3 万亿美元)还不到 2.5%。如果人民币无法发挥价值储藏的作用,无法在金融危机时候对成员提供流动性支援(亚洲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可作为案例参考),又如何成为超主权储备货币呢?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人民币加入了 SDR,但还不能说成了「世界货币」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