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十佳电影之首,她们的爱情太美,年轻过的人会懂

知乎日报 郭连凯; 327℃ 评论

年度十佳电影之首,她们的爱情太美,年轻过的人会懂

图片:Carol

如何评价电影《卡罗尔》?

郭连凯,怎么能相信一个天天只知道看电影的人呢

《卡罗尔》——如果你也曾深爱过

她,怀揣梦想独自一人来自纽约,却只能在百货大厦做售货员来维持生活,圣诞节带着傻里傻气的红帽子,遭受着中年经理的无端白眼,对自己未来的路一无所知。她,叫 Therese。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无法忘掉你容颜”

她,拥有着足以渺视一切女性的绝美容貌,精致妆容,身着华贵皮毛,举手投足之间无不散发着中产阶级的优雅气质。她,叫 Carol。

Carol 来到 Therese 所在的百货商店为自己的女儿挑选礼物,就这样,她们相遇、她们相知、她们相爱。

只可惜,她们所处的年代是 1950 年代,是那个同性恋被当作心理疾病,被当作社会异端徒的年代。更何况,Carol 是一个有家室的人,即便她能够不顾那控制欲极强的酗酒丈夫,但让她余生再也见不到自己可爱的女儿,她做不到。

两人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会以悲剧收场。

这就是电影《卡罗尔》,改编自小说《盐的代价》,Todd Haynes 执导(《远离天堂》,《天鹅绒金矿》),Cate Blanchett,Rooney Mara 主演。本片于今年五月在戛纳电影节首映,口碑爆棚,场刊得分名列第一,Rooney Mara 也凭借完美的表演斩获了戛纳最佳女主角。Metacritic 更是给出了惊人的 95 分,要知道 Metacritic 一向打分苛刻,70 分已经算是不错的分数。

正因为如此恐怖的口碑,我对这部电影抱有极高的期待,在英国上映的第一天我就去影院观看了本片。而本片的观感甚至超出了我的期待,可以说本片带给我的感动与震撼,是 2015 年到现在任何一部影片都无法企及的,如无意外,这就是我的年度最佳。

那么《卡罗尔》到底好在哪里呢?到底该怎么形容这部电影呢?走出影院之后我脑海里一直在萦绕着这两个问题,挥之不去。直到现在,我都无法得出一个准确的答案,我想用我所知的一切华丽的辞藻去夸赞这部电影,只可惜它完美的让我词穷。

【下文有剧透】

整部电影就像是涓涓细流,所有的感情,一帧帧的画面,展现在观众面前,让每一个人为之深深着迷。着迷的是两人的爱情,是精致的画面,更是那一种关于爱的氛围,这种氛围无法言表,它像是来自于胶片的质感,但又不是;它也像是来自复古的配乐,但也不是。它来自于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已经深深陷入,难以抽离,只能在脑海中反复播放那些电影中的场景。

有人说,爱情是公平的,但其实却不然。在每一段恋爱中,两人之中一定会有一人占有相互关系的主导权。而在 Carol 和 Therese 的关系中,Carol 就像一只久经情场的大灰狼,而 Therese 就是那只任其摆布的小白兔。从两人初识的那一刻,Carol 就用自己不动声色的调情技巧,一步步将 Therese 引诱进自己精心布置的“陷阱”之中,而 Therese 毫无招架之力。从两人的第一次单独见面,再到之后的家中约会,直到旅行途中的云雨之欢,Therese 对 Carol 除了顺从,什么也做不了。

Therese 身边不缺少追求男性,但无一例外都是涉世未深的毛头小子,不是第一次单独相处就强吻,就是一上来就要求结婚,可怜的 Therese 只能逃离。所以 Carol 的出现对她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Carol 成熟、冷静、克制,拥有着一切完美伴侣的特质,于是她诚惶诚恐,对 Carol 所提供的一切都接受。圣诞节,Carol 邀请 Therese 住到她的家中,但她的丈夫却不请自来。当夫妇俩在车道上大声争吵时,Therese 将手伸向了留声机。她将音量调大,盖过了争吵的声音。随后这次约会扫兴收场,Therese 也坐着火车回到家中,在火车上,Therese 五官一缩,默默地哭了出来,这段情绪的爆发实在是让每一个观众都为之心疼。

本片的情感十分克制,没有在一起时的山盟海誓,没有被迫分离时的撕心裂肺,有的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简单的话语。影片进行到后半段,两人在滑铁卢终于互诉衷肠,Carol 站在 Therese 身后默默地解开了自己的浴袍,没有多余的动作,便低头深吻了 Therese ,感情如同溪流,自然而然倾泻而出。而对应这个诅咒之名,两人的感情也在这个地方遭遇了滑铁卢,私家侦探的介入使得事情败露,诚惶诚恐的 Carol 没有选择,只能抛下 Therese 回到纽约解决女儿抚养权的问题。Therese 仿佛被抽走了脊梁骨,前一天晚上还激情拥吻的伴侣,早上醒来就只留下了一封“不要再联系”的信函。她狼狈不堪、失魂落魄、素面朝天、眼神空洞。只能对着已经被挂掉的电话,说一句“I Miss you”。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大加称赞一下 Rooney Mara 的演技,将 Therese 这个小女生不论是面对爱情的惶恐、不安、羞涩、小鹿乱撞,还是关系破碎之后的痛楚、无助,都演绎的完美至极。你完全无法将《卡罗尔》中 Therese 和几年前《龙纹身的女孩》中的龙女联系在一起。这都让这个戛纳影后赢得的毫无争议。可惜的是,《卡罗尔》在申报奥斯卡的时候将女主角界定为了 Kate Blanchett,Rooney Mara 只能作为女配角参加评奖。无缘最佳女主角的竞争,这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遗憾吧。

电影对于主观镜头的运用十分精妙,而这种主观镜头无一例外全部运用到了 Therese 的身上。片中一段,两人在车中交谈甚欢,突然镜头拉近,变成了 Carol 的大特写,除了 Carol 的脸,一切画面都变得模糊起来,就连 Carol 的声音也渐渐听不清,Therese 就像一个痴女,视线中只有 Carol 的面庞,就这样带着一丝甜美的笑容,傻傻的看着,只是看着。这段镜头的运用可谓恰到好处,完美的将 Therese 深深为 Carol 着迷的心绪表现了出来。此外,首尾两段主观镜头运用的对比,机位的不同,反映了两人关系截然相反的状态。

影片精致的质感也并非完全得益于导演细腻的镜头语言和场面调度,其精致的布景和考究的服装也功不可没。布景部门的出色工作配合摄影师的镜头使得影片具充满一种爵士味和诗意,完美的将上世纪 50 年代的纽约城还原在 60 年后的银幕上。而本片的服装也不仅仅只是精致好看,颜色、款式的变化也不同程度的表现了两人社会地位和感情之中的关系,这样的细节堆积使得影片更加值得推敲,也让人无法挑出哪怕一个缺点。

本片原作《盐的代价》出版自 1952 年,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中热卖脱销,但其作者一直都是隐姓埋名,直到 40 年后派翠西亚·海史密斯才承认自己是本书作者。由此细节便可以看出,同性之爱这个话题在当时那个社会背景下是多么的被妖魔化,这也能侧面反映出 Carol 和 Therese 的爱情,是需要有多么大的勇气。

要说这部电影最棒的部分在哪里,我只能说它在爆发与克制当中号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所有的观众都屏气凝神的站在这个平衡点,注视着屏幕,看着银幕中两个女人之间的每一个细微眼神,每一个轻微动作,生怕错过哪怕一帧。Todd Haynes 用自己细腻的技巧,串联起了一个略显悲伤的爱情故事,让每一位观众都从内心深处被打动,也让每一位观众回想起,自己也曾经这样爱过一个人。

电影进行到最后,Therese 穿过人群,走到 Carol 面前,两人目光交错、汇集、彼此凝视着对方的脸,黑屏,结束。

这部电影的美,每一个曾在自己青春年少深爱过的人,都会懂。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年度十佳电影之首,她们的爱情太美,年轻过的人会懂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