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还需要大学生去养?」需要,简直太要了

知乎日报 王忻; 109℃ 评论

「养猪还需要大学生去养?」需要,简直太要了

图片:Vegan Feast Catering / CC BY

猪育种到底在做什么?

王忻,一个猪育种行业的新人

自从毕业后来到农场从事猪的育种工作,身边的朋友会提出一些很奇怪的问题,有时候让人哭笑不得,比较典型有下面几个问题:

1. 猪育种是不是就是转基因啊?

2. 养猪还需要大学生去养?

3. 现在猪肉不好吃就是你们这些人搞的,缺德!

只能说我们的科普工作还做的不够,会让人对这个行业觉得略显神秘,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育种工作的收益者,只要你消费肉、蛋、奶。你说你是素食主义者,OK,蔬菜和粮食你总吃吧,只要你吃,你就是育种工作的受益者。那么我们育种工作者到底在做什么呢?

猪育种最简单的来讲,就是选择出优秀的个体留作种用,使后代的生产性能优于他们的父母。不断的重复这样的过程,使得猪的生产成绩稳定的提高。

看上去很简单是不是?选择出性能比父母好的个体就可以了,这么简单还用请硕士博士来做这项工作?老板钱多没地方花了吧?

错了,还真不是这么简单。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育种学的发展历史。

人类对品种的改良的历史很悠久,但真正的成为一门科学是在19世纪之后。这是因为性状的遗传并不是100%的从父母传递到子女的,那么优秀的个体到底能遗传多少比率的遗传信息给后代呢?这需要遗传学的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够解释。

18世纪末孟德尔建立现代遗传学的基础之后,大量的学者研究发现很多动物的性状遗传并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但是这些性状的遗传可以用统计学部分的解释,遗传学和统计学这一对好基友进行了交叉,形成了数量遗传学(亦成为统计遗传学),终于可以使用数学手段来进行动物的育种工作,是育种从一门“艺术”转变成为了一门“科学”。育种工作者的春天貌似来到了,育种者可以开始大展手脚,育种学家们提出了各种的计算手段(方差分析法,BLUP方法等),但是由于计算手段的落后,育种学家还需要耐心的等待。(熟悉线性代数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下手工计算一下15*15矩阵的逆矩阵,但育种工作中求50000*50000的逆矩阵也是经常遇到的)。但即便如此,育种学家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依然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19世纪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终于让育种学科真正迎来了自己的春天。1985年,加拿大率先使用BLUP(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对猪进行育种,使用该方法后,猪的背膘厚(衡量瘦肉率)的改良速度提高了 50%,达 100kg 体重日龄(衡量生长速度)的改良速度提高了 100%~200%。30年取得的进展,超过了过去100年的进展,这取得了巨大的效果。

那么转回我的专业,猪的育种。我们在干什么呢?

我们育种工作者,在农场里,收集各种基础数据,数据有些是直观的,可以直接采集;有些数据,需要我们进行测定(生长速度,肉质性能等)。这是最枯燥的部分,但是也是最重要的部门,没有准确的基础数据的支持, 育种工作就是无根之木。

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做媒人,我们能决定母猪可以和哪头公猪交配,这是避免群体退化的重要措施。

以及做遗传评估选出哪些猪有资格作为种猪留种,采集到的数据就是做这项工作所必须的。感谢图灵,感谢冯洛伊曼,现在这项工作可以交给专门的软件去做。

这些就是猪育种工作的非常简单的介绍,具体的工作要复杂的多,所有的工作技能均需要做严格的培训才能上岗。

这是目前最主流的育种工作的内容。随着生物狗们的努力,也有一些更先进的育种手段出现,例如基因组选择等,但目前仅在几个育种巨头公司里采用(再次强调,这个方法依然没有涉及任何的转基因手段),现在也有部分的公司尝试使用,不久的将来这项技术会有广泛的应用。

中国的养猪的生产水平目前还非常低,影响的因素很多,品种原因就是其中一个。作为一个育种工作者,现在觉得有必要好好努力,来改变一下现状。也希望有志于育种工作的朋友,能够加入我们。

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养猪还需要大学生去养?」需要,简直太要了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