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难民危机愈演愈烈的时候,这个导演用镜头给出回答

知乎日报 孙谦; 130℃ 评论

欧洲难民危机愈演愈烈的时候,这个导演用镜头给出回答

图片:Fire at Sea

柏林电影节影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孙谦,世界说专员

发自德国柏林

王朔的小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里讲的是相爱相杀的爱情,而意大利导演安弗兰科(Gianfranco Rosi)则用“水火不相融”的比喻,描摹了意大利南部门户——兰佩杜萨岛(lampedusa Island)上两个互不相融的世界。

兰佩杜萨岛,距离非洲大陆约 110 公里,是很多北非移民进入欧洲大陆的第一选择。兰佩杜萨,成为数十万难民心中关于欧洲这个遥远目的地的代名词,不仅代表了希望和命运,也代表着艰难,甚至死亡。

而对于影片中的主人公,十二岁的萨姆艾勒(Samuele Caruana)而言,这个意大利的小岛就是他的家。他和所有十二岁的小男孩一样,不爱上学,不喜欢学英语,喜欢用弹弓打鸟。她的爸爸是渔夫,妈妈是家庭主妇,做饭的时候总会收听广播,会在天气不好的时候打电话给电台点播歌曲给自己的丈夫。萨姆艾勒的生活,似乎和所有十二岁的小男孩没什么不同。

影片采用了平行剪辑的方式,镜头在萨姆艾勒和家人的平静生活与难民九死一生的境遇之间切换,而这发生在并不大的小岛之上的平行事件,却甚少有交集。萨姆艾勒是个镜头表现力很强的小家伙,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天生的喜感,时常让观众席里笑声不断;而一个转换,就是拥挤的难民船只,很多人在到达之后因为生病,或者重度脱水死亡,尸体从船上被拖出,疲惫和迷惘的脸庞上,淌下的是微红带血的泪珠;一边是收音机里悠扬的旧时歌曲,一边是歇斯底里的呼救;一边是日常和温情,一边是希望和绝望交替的命运过山车。两条主线像是在海水之上的火焰,同时发生着,却似乎没有影响到彼此。

安弗兰科导演用温和但现实的视觉方式尝试回答了很多关注难民的人们一直在问的问题:难民的涌入对当地居民的影响究竟是什么样的。而导演的回答方式,是用镜头记录下当地居民们日日相似的日常生活和对于难民们而言意义非常的,到达小岛的那个时刻。因为是纪录片,所以镜头的背后都是真实的画面和人物,让这个 107 分钟的视觉答案更具说服力。

难民问题是 2015 年欧洲的第一关键词,因此在电影节的不同单元中都有与难民相关的题材。而本届电影节的主旨,是“幸福的权利”,也是在哲学高度上追问:是否所有人都有追求幸福权利?而这种权利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实现,这也紧扣时下困扰欧洲的难民危机。而柏林,虽然不在难民问题的最前线,但也绝对是风暴的中心。而且柏林代表着开放,包容和文化的多元,因此“难民问题”会成为柏林电影节重点探讨的话题之一也是必然。

柏林电影节自创办以来,就一直试图紧扣时代脉搏,反应时下社会和政治的热点,因此每年的金熊奖获奖影片也多少都是对不同社会的政治环境的描摹。

虽然柏林电影节刚刚过去四天,很多主竞赛单元的影片还没上映,但《Fire at sea》紧扣时下欧洲的政治热点,而从艺术创作的角度也获得记者和观众的称赞,在猎金熊的角逐里,已然占了上风。

【如需引用、转载请联系世界说】

世界说 - 知乎专栏
为你提供国际资讯和全球故事

和你一起生活在别处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globusnews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欧洲难民危机愈演愈烈的时候,这个导演用镜头给出回答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