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一天】古城里的送水人

中国人的一天 腾讯 150℃ 评论

【中国人的一天】古城里的送水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云南省建水县古城,当地居民从老到小,祖祖辈辈喝古井水繁衍生息。这里有一群和古井息息相关的人,他们就是送水人,人称“挑水卖的”。随着社会发展方向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开茶馆、烧开水等在上世纪七八年代风靡建水的店铺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古井水却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养生馆、美容院进入街头巷尾,越来越多的商家用起古井水。30多年前,当地送水人只有六七人,现在已经高达几百人。(图/文 程雪力)


【中国人的一天】古城里的送水人

建水距昆明只有200余公里,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之称,这了居住着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古城。


【中国人的一天】古城里的送水人

水是古城的生命之源,“建水”在彝族话里就是海的意思。据资料记载,在1000多年以前,建水还是一个群山环抱的高原湖泊,那时建水不缺水,到了明代却成为日渐干涸的坝子,打井汲水成了建水人的生活保障,水井也成了居民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取水设施。


【中国人的一天】古城里的送水人

西门西正街旁的溥博泉,即大板井,建于明洪武初年,是建水乃至云南最富盛名的一口井,至今仍然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井水冬暖夏凉,当地人叫“西门水”,是人们泡茶、做饭和做豆腐的首选。此刻,送水人唐明正在大板井里打水。


【中国人的一天】古城里的送水人

今年54岁的唐明有着19年的拉水经历,除了大年初一和家人团聚以外,他一年四季每天都坚持拉水卖。


【中国人的一天】古城里的送水人

唐明在建水临安镇为居民送水,他的三轮摩托车能装15至18挑水。


【中国人的一天】古城里的送水人

唐明经历了人力拉水,到马车拉水,再到三轮摩托车拉水的不同时代。如今,建水城的送水人,大多数都是用三轮摩托车拉水,节省了很多力气与时间。


【中国人的一天】古城里的送水人

在这里,每个拉水人几乎都有自己固定的客户,这家商店就是唐明的定点送水客户。


【中国人的一天】古城里的送水人

有的住户只有老人在家时,唐明总会主动帮忙。在临安镇一户居民家中,唐明帮老人清洗水缸后,把当天的水倒入缸里。


【中国人的一天】古城里的送水人

这家烧烤店也是唐明的定点客户,烟瘾大的他每天送完水后都会来这吸水烟筒。


【中国人的一天】古城里的送水人

像学校、饭店、酒店、酒吧、KTV、烧烤店等需要大量用水的地方,每次送完水唐明都会记在本子上,一周或一个月收一次钱,一桶1.5元。


【中国人的一天】古城里的送水人

今年45岁的张建波是建水县唯一用马车拉水的送水人,也是30多年前第一批拉水卖、并坚持到现在的。像他这样坚守30年的,在当地仅有2人。


【中国人的一天】古城里的送水人

张建波和儿子拉完最后一车水后,坐着马车回家,一辆宝马从他们身边经过。张建波说,以后不让儿子像我一样,希望他好好读书,争取考上好的大学,出来找个好工作。


【中国人的一天】古城里的送水人

马琨(前)和弟弟马光(后)在建水县临安镇给居民拉水,这兄弟俩是建水古城最后一家用人力拉水的送水人。马光说,他们每天拉水的时间在3小时左右,其余时间还可以做点其他工作。


【中国人的一天】古城里的送水人

一大桶水有8挑水,一挑2.5元至3元,他们一天能送两至三大桶水。


【中国人的一天】古城里的送水人

马琨将大桶里剩余的水挑到自己家中,结束一天的送水工作,这也就意味着其他工作的开始。


【中国人的一天】古城里的送水人

由于长期送水,马德林已经熟练掌握了倒水的窍门。他说,他倒这种纯净水桶几乎没有一丁点浪费。


【中国人的一天】古城里的送水人

每天天黑后,马德林都会在送水间隙买10块钱的彩票,他中奖的最高记录是2000块钱。他说,一天到晚、一年四季都在忙碌奔波,偶尔给自己解解乏也是很有必要的。


【中国人的一天】古城里的送水人

在建水古城,除了请专门的人送水,有的居民也会自己去古井挑水。77岁的王旗章老人,从出生开始喝大板井水,直到现在,做饭、泡茶仍然觉得用古井水才够味儿。


【中国人的一天】古城里的送水人

此外,也有一些古井在居民家中。古井散落在街头巷尾、庭院内、屋檐下,处处能看到当地人打水的身影。在数百年的沧桑巨变中,井,成为建水一道别具特色的风景线和一笔丰厚的文化符号。


【中国人的一天】古城里的送水人

腾讯图片《中国人的一天》(微信号chinaoneday),真实生活,点滴记录,展现平凡而伟大的中国人。投稿或来信可以发送邮件至:1311211184#qq.com (发送邮件时请把#改成@)


文章来源腾讯新闻,建议下载腾讯手机新闻客户端浏览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中国人的一天】古城里的送水人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