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人类出战的李世乭是一位怎样的围棋选手?

知乎日报 高飞龙; 205℃ 评论

代表人类出战的李世乭是一位怎样的围棋选手?

图片:Cyberoro ORO / CC BY-SA

高飞龙,雕翎不腐,鼎镬不锈。

本答较长,且包含大概 30 张左右的图表,信息量极大,故请没有 Wi-Fi 的手机用户慎入。同时,建议使用电脑端观看,手机端观看可能会影响视觉效果。


李世石,韩国围棋九段。

他 1983 年出生,1995 年成为职业初段,2003 年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同年成为职业九段。

截至如今,他已经获得了 14 个世界慢棋个人赛冠军和 5 个亚军,以及 3 个世界快棋个人赛冠军和 1 个亚军。

下图中具有犀利眼神的男子,就是这位力战派的胜负师。

2015 年,李世石将满 32 岁。

作为一名棋手来说,32 岁已经不年轻了,但李世石依然活跃在世界棋坛的第一线,任何棋手面对他,都不敢轻言取胜。所以,现在还不是对李世石进行盖棺定论的时候。

同时需要言明的是,答主作为一名后辈的业余棋手,以棋力和身份而言,是没有资格对李世石这样的棋坛王者做出什么“评价”的。所以今天,答主将尽力多以事实和数据说话,少做主观性的评论。希望能提供一个看待李世石的视角,对大家有所启发。

首先,答主想提出两个假设:

1. 考察一名棋手,应该主要考察他的职业生涯。

2. 考察一名棋手的职业生涯,要找准这名棋手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绩的主舞台。

第一条假设很容易理解:对于一名职业棋手来说,只要他一直坚持活跃的棋坛第一线,就必须常年坚持投入大量的时间在训练之上,投入的时间量随棋手的不同而变,有的会达到每日 10 小时以上。

在这种时间精力的投入前提下,一线的棋手是不会有很多富裕的时间精力,来投入到其他的活动中的。所以,虽然很多棋手在棋盘以外也有或很精彩,或很奇怪的经历与人生,但那不是我们今天考察的重点。

第二条假设则不那么容易理解了:什么才是棋手的主舞台?

以吴清源为例。吴老生平最著名的比赛成绩是“十番棋”,而十番棋本身并不是一项正式的比赛。四五十年代日本最大的正式比赛是“本因坊战”,但吴老因为种种原因,当时是不能参加日本的正式比赛的,这才有了“十番棋”这项非正式比赛的诞生。

围棋是出手见高低的,就算你拿了最大的正式比赛的冠军,只要最强的人没有参赛,就没有人敢承认你是王者。

五十年代高川格在“本因坊战”中九连霸,本来是惊人的功业,可是这种成就始终笼罩在没有参赛的吴老的高大阴影之下。

为了弥补这种遗憾,有关方面甚至推出了另一项非正式比赛:由每年的“本因坊战”霸主向吴老进行三番棋挑战。当然挑战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在正式的“本因坊战”中年年连霸的高川格,每年卫冕成功之后都要接受吴老在非正式的挑战赛中的蹂躏。

所以现在,我们总是将十番棋作为吴老的主舞台,没有人关心这是不是正式比赛。

对藤泽秀行来说,虽然他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在“名人战”和“本因坊战”中表现乏善可陈,但其实他是几乎放弃了其他的比赛,以守住在最大最重要的“棋圣战”中保持卫冕。

这就像一名乒乓球运动员只参加奥运会,平时的训练全部为奥运会做准备,并放弃在其他比赛,如世界杯和世锦赛中取得好成绩的机会一样,而且他最终确实总是能拿到最重要的奥运会冠军,那我们就不应该将他放弃掉的其他次要比赛作为他的主舞台。

对聂卫平来说,80 年代的中日擂台赛,无疑就是他的主舞台。

其时因为中国的崛起,日本国内的比赛已经不见得能代表世界最高水平,至少不是仅有的最高水平,再加上随后世界棋战时代的到来,日本国内比赛的含金量显得越来越低,所以小林光一和赵治勋的争霸也未能像当年他们的前辈对日本国内版图的争夺那样,成为世界棋坛的焦点。

聂卫平在进入世界棋战时代之后没有取得上佳的成绩,但我们也许不应该将此作为他的主舞台。

说句冒犯前辈的话,答主认为聂老在进入 90 年代后,很大一部分精力已经放在了办学收徒,和其他个人生活方面,因此比赛成绩经历了较大的下滑。

可是如果我们看待聂老的职业生涯,应该首先找他的主舞台,欣赏他的闪光点。

所以一名棋手职业生涯的主舞台,应该是他发挥出最高水平,并取得了最引人注目的成绩的比赛,无论这项比赛在当时的正式程度如何。

至此,答主认为这两点假设,有充分的合理性。

回到我们的主人公——李世石,他的主舞台是什么呢?

李世石在职业生涯中参加的比赛大概可以归为五类:

1. 正式的世界个人赛;

2. 三国或是两国间的擂台赛制团体赛;

3. 韩国的国内比赛;

4. 作为外援参加的中国的围甲联赛;

5. 各种双边对抗以及友谊赛,运动会性质的下属个人赛,双人赛及团体赛等。

既然他处在世界棋战时代,答主认为我们应该主要考察第一项:正式的世界个人赛

而考察李世石在世界个人赛中的表现,我们也许就有必要看一看,世界棋战时代的世界个人赛的历史,是怎样的?这样我们才知道,李世石在其中的地位如何。

世界棋战时代,一共诞生过十项慢棋个人赛,和一项快棋个人赛。分别是:

1. 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

2. 富士通杯世界围棋锦标赛(已停办)

3. 东洋证券杯世界围棋锦标赛(已停办)

4. 三星杯世界围棋公开赛

5. LG 杯世界围棋棋王赛

6. 春兰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

7. 丰田杯世界围棋王座战(已停办)

8. BC 信用卡杯世界围棋公开赛(已停办)

9. 百灵杯世界围棋公开赛

10. MLILY梦百合杯世界围棋公开赛

11. 亚洲杯电视围棋快棋赛

包括李世石在内的棋手们,在这 11 项世界个人赛中的表现,将是我们今天将要进行的数据分析的源数据。

让我们来看一看各项比赛的历届冠亚军。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接下来的 11 张表格中,答主用三种颜色的背景代表三个国家的不同棋手,中国为红色背景,日本为黄色背景,韩国为蓝色背景。

而杯赛的名称和历年的冠军,答主予以加粗处理,以使其更加醒目。

很多杯赛,往往决赛会拖到第二年的年初。对于这类比赛,答主在此遵循棋界公认的标准,将比赛的时间定为比赛开始的那一年。

14 年度春兰杯和 LG 杯的决赛都仍未进行,答主姑且将决赛的选手也列于表中,但冠亚军未分,遂不计入后续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中。

1. 应氏杯:

在上表中,蓝色无疑是主旋律,从第一届到第四届的四个冠军,被四个不同的韩国人卷走,这四个人,就是旧称的韩国“四大天王”。

而 2004 年的第 5 届比赛,两名中国棋手夺得了三次冠军中的两次,但所有的亚军仍在韩国人手中。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李世石,没有在这张表中出现。

2. 富士通杯:

富士通杯历史久远,表中最上端的一片黄色,是日本“六大超一流”时代的末日荣光。

而 93 年以后,蓝色开始密集出现,终于到 98 年之后,那是一大片令人绝望的蓝色,红色几乎一度消失不见。直到 06 年之后,红色才开始零星出现。而黄色,在 98 年之后,只出现过一次,05 年之后就消失无踪了。

李世石,从 02 年的那一排中开始,在这张表的后半段中出现了很多次。

3. 东洋证券杯:

这张表中,蓝色几乎垄断了冠军的那一列,黄色则密集的出现在亚军的那一列。红色的区域里,出现最多的名字,是马晓春。

李世石,没有出现在这张表中,但答主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这张表只到 98 年就结束了,而 97 年,李世石才刚刚在世界棋坛展露头角,还没有开始大展身手。

4. 三星杯:

这张表的上半段中,蓝色几乎垄断了冠军的一列。黄色和红色只是零星出现,而且黄色的最后一次出现,是 03 年夺冠的赵治勋,这是日本老去的“六大超一流”在世界棋坛最高舞台的最后表演。这之后,不仅六超不再出现,黄色干脆就消失了。而红色,则从 05 年开始出现在冠军的一列中,此后 10 年,红蓝堪堪打成了平手。

李世石,从 04 年的那一排中开始出现,此后出现频率极高。

5. LG 杯:

这张表的前半段,是大篇的蓝色,红色只有 99 年出现在了冠军的一列中,那也是中国没落的 10 年中,唯一的一个冠军,来自现任国家队主教练俞斌老师。黄色在这张表中极少出现。到了下半段,红色开始密集出现,甚至几乎垄断了从 05 年到 13 年的冠军一列,只被李世石生生打断过一次。

李世石从 00 年开始出现在表中,最后一次出现是 08 年,那实际上是他“休职风波”之前,和当时的王者古力进行的大决战,韩国媒体将其称为“四千年之战”。

14 年,蓝色重新夺回了江山。我请大家注意朴廷桓和金志锡这两个名字,这两个名字,未来五到十年内有可能成为和李昌镐,李世石同样响亮的名字。

6. 春兰杯:

蓝色仍然在表的前半段占据优势,而 06 年之后,红色无疑是主旋律。

在后半段的一大片红潮中,蓝色背景的名字“李世石”,出现了两次,顽强的割开了红色的阵营。

最后一排,古力和周睿羊的决战,可能将于年后进行。

7. 丰田杯:

这张表中,红色很罕见的成为了主旋律,但冠军的一列却主要是蓝色。

李世石,从 04 年到 06 年,两次出现在冠军栏中。

8. BC 卡杯:

蓝色在这张图中稍占上风,在冠军列中出现次数更多。黄色没有出现过。

李世石的名字,出现了两次。

9. 百灵杯和 10. 梦百合杯:

这是两项中国新办的比赛,历史均不长,但却充满着未来的希望。

两张表中全是红色,蓝色和黄色没有出现过。

李世石,当然也没有出现。

11. 亚洲快棋赛:

表的最前端,是一片黄色,六超的末日荣光不再赘述。接下来,蓝色开始大量出现,而红色也不甘其后,没有长久断绝。

李世石从 07 年之后开始出现在这张表中,出现次数和红色背景的孔杰一样,是后半段中最多的。

对于亚洲快棋赛,因为本赛涉及的人数最少(7 人,实行冠军首轮轮空的 8 强三轮淘汰赛制),同时时限较短,相对来说含金量较少。

虽然在中国棋院的职业棋手段位获得方法中,该比赛的冠亚军和慢棋的冠亚军有同样的效力,但不论官方和民间,一般在讨论棋手获得世界冠军数的时候,一般都是不包括该赛的。所以接下来的数据处理,答主将对棋手们在该比赛中的表现情况进行特殊统计和处理。

看完了所有比赛的历史冠亚军,我们不禁很想知道,将所有比赛加在一起的情况是怎样的?谁获得冠军最多?出现在上述表格中的所有棋手有多少?他们到底谁表现更好?如何排名?

于是答主制作了下面这张表格:

截至今天,即 2015 年 1 月 17 日,已经结束并产生冠亚军的世界慢棋个人赛,共有 95 次,也就产生了 95 个冠军和亚军,快棋个人赛则产生了 26 个冠军和 26 个亚军。

在这张表中,一共出现了 62 名棋手,其中 38 人获得过慢棋个人赛的冠军(其中包括前几天刚刚在第 2 届百灵杯中夺冠的 17 岁中国小将柯洁)。

答主对这 62 个人的排名方法,考虑因素的优先级为:

棋手获得的慢棋个人赛冠军数

> 棋手获得的慢棋个人赛亚军数

> 棋手获得的快棋个人赛冠军数

> 棋手获得的快棋个人赛亚军数

> 棋手的年龄与资历

最后一项的意思是,如果两名棋手获得的成绩完全一致,则年龄较大的前辈排在前面。

观察这张表格,我们会发现,前 5 名的棋手获得冠军数都在 6 次以上,而第 6 名以后的棋手夺冠次数都在 3 次以下,远远落后于前 5 名的棋手。

红黄蓝三色的出现频率,其实比较平均没有想象中差距那么大。红色出现 27 次,黄色出现 16 次,蓝色出现 19 次。

蓝色在表头中密集出现,但往下的出现频率就较低。

表格再向下的区域中,红色开始越来越密集的出现。

日本“六大超一流”中,除了加藤正夫之外的余下 5 人,出现在了表中的第 11 名到第 21 名之间。韩国老“四大天王”之一的徐奉洙,出现在第 27 位,远低于余下三人的第 1,第 3,第 5 位。中国的棋圣聂卫平,出现在了第 39 位。当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在世界棋战的舞台上,聂老表现欠佳。

出现在表中的韩国棋手中,90 年以后出生的只有排在第 20 名的朴廷桓,这是韩国围棋未来的希望。而中国 90 年以后出生的棋手出现的极多,但排名暂时较靠后,分别出现在第 24 到 25,第 33 到 38,第 57 等。如果算上排在第 15 位,89 年出生的陈耀烨,现在这一辈的中国年轻棋手中,陈耀烨,周睿羊,唐韦星三人表现最好,时越以下的多人则暂时不分伯仲。

在即将进行的 14 年度 LG 杯的决赛中,韩国当下最强的三人中,除李世石之外的余下两人:朴廷桓和金志锡,将进行决战,无论谁获胜,两人的排名都将大幅提高。

而在即将进行的 14 年度春兰杯的决赛中,中国的古力和周睿羊也将进行决战,如古力获胜,则古力将朝着历史第三名的曹薰铉逼近一步,如周睿羊获胜,则周睿羊将跃升至第 12 名左右,超越陈耀烨,成为中国年轻棋手的领头羊,也将成为第一个获得两次世界冠军,打破“一次冠军魔咒”的年轻棋手第一人。

李世石,在这张表格中高居第二位,并且离第一名的李昌镐越来越近。更重要的是,他是前 5 名中最年轻的棋手,这也许不会是他职业生涯的最终排位。

观察这张表的最左一列,三种颜色的出现频率相当,每个名字则出现一次,那么真实的个人冠军数对比呢?

答主首先制作了这张图:

这是所有棋手获得的冠军数,在总冠军数中的所占比例示意图。获得 2 次以下的棋手非常多,答主将他们全部归入“其他”,一共 36 次,占总数的 39%。

夺冠三次以上的棋手,共有七人,全部列于表中。

仔细观察这张图,应该可以体会到,排在历史前 5 名的棋手的统治力,是何等的强大。

他们,占据了全部的 55%。

李世石在这张图中,和李昌镐一样醒目。

那么中日韩三国获得的冠军总数占比又怎样呢?

看接下来这张图:

在这张图中,蓝色占据压倒性。红色只相当于蓝色的一半,而黄色只占据了十分之一。

重述一遍,上面的棋手历史排名表中,红色出现 27 次,黄色 16 次,蓝色 19 次。

这说明,三国棋手闯入世界比赛决赛后,夺冠的概率是不同的。

因为在上两图的数据中,答主已经排除了快棋赛的数据,所以此处我们也应该排除只在快棋赛决赛出现过,而没有在慢棋赛决赛出现过的棋手。

这样,红色出现 26 次,黄色 12 次,蓝色还是 19 次。

看这张表:

第三排的“平均夺冠”是由第一排的“冠军总数”除以第二排的“棋手数量”计算出的。数据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并取四舍五入。

中国出现的棋手数量最多但平均夺冠次数为 1.08 次,韩国棋手的平均夺冠高达 2.95 次,这是一个恐怖的差距。而日本无论出现次数还是平均夺冠,都排在最后。

如果在此结束,那么上面的讨论不妨称为中日韩三国棋手在世界个人赛中表现的分析报告。

但从这些分析中,我们获得的有关李世石的信息仍然不够多。

让我们回到主题,深化讨论,继续考察李世石的表现。

我们已经知道,历史数据中,前五名的棋手的表现,远远优于其他的棋手。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在这五个人身上,将考察范围扩大和加深,不只考察他们获得的冠亚军数,而是对他们在世界个人赛的本赛中的全部表现做一个统计。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因为世界棋战时代只有 27 年的历史,所以为了起到对比的效果,答主将每位棋手在所有已有的 97 次慢棋个人赛以及 26 次快棋个人赛中的表现,都予以了标注。

在接下来的五张图中,纵坐标表示年份,横坐标从左到右,是历史上有过的世界个人赛。亚洲快棋赛因含金量较低,答主放在最右列。被斜线划掉的比赛名,表示该比赛现已停办。

左上角的第一格是该图对应的棋手,同样的,背景颜色代表他来自的国家。

图中所有的空白格,表示该年度里该赛事没有举办,换言之,所有举办过的比赛对应的方格里,都有字。

无论棋手因为何种原因,也许还没入段,也许已经退隐,也许是参加了预选赛但没有通过,但只要他没有在该年度该赛事的本赛中出现,答主均统计为“未出线”。

进入本赛后,如果止步 64 强,则标注 64 强,其余没有进入决赛的同理。

只要进入了本赛,就以浅蓝背景标注。

冠军以最醒目的红色背景标注,亚军以次醒目的黄色背景标注。

还未结束的比赛,答主同样以浅蓝背景标注,同时字体以红色取代黑色,表示该比赛仍在进行中。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比赛因为历史原因,有过一个奇特的“24 强”,其实是等同于 32 强的比赛模式,有 8 个人第一轮轮空,在这一轮遭到淘汰的,答主仍标注为“24 强”。

而亚洲快棋赛的本赛,一共只有 7 人,卫冕冠军直接进入本赛并首轮轮空,加上余下 6 人,正好组成 8 强的淘汰赛制,为了便于讨论分析,答主在此通通以 8 强予以标注。

首先是历史排名第 1 的李昌镐:

仔细观察该表可以发现,李昌镐从 89 年开始出现在世界比赛的本赛中,直到 14 年,都还在出现,在整个世界棋战时代的出场率极高,几乎无与伦比。

95 年以后,红色背景的冠军出现频率极高,尤其是在 98 年,那是一排恐怖的红色。

04 年春兰杯的夺冠之后,红色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剩下的,就是 05 年到 11 年的那一片黄色。

那就是著名的李昌镐“世界比赛九连亚”。

再深入的仔细观察之后,我们会发现,从 94 年之后,除去最右列的亚洲快棋赛(该赛事本赛仅 7 人,很容易“未出线”),“未出线”的字样一直就没有出现过,直到 2011 年以后,该字样开始大量出现。

这大多不是李昌镐没有参加比赛,而是因为他水平下滑,比赛成绩不再能支撑自己获得种子身份,而不得不从公开赛的预选赛打起。

历史排名第一的无可争议的王者,和数百名职业棋手,包括大量的年轻棋手拼死拼活,去争夺那么 10 几个出线名额。

虽然,换来的,往往只是图中某格的一个“未出线”。

夹带两句私货,当初在制表的过程中,答主脑海中不断的涌现出表格里对应的种种这样那样的故事,以及无数打过的棋谱。那些种种,都是精彩的历史原貌。

可到了这里,所有所有的一切,都不过化为了一方小小的表格,几个名字和数字,三种颜色,而已。

然后是历史排名第 2 的李世石:

这这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李世石。他 95 年入段,所以之前的内容势必都是“未出线”。97 年,李世石开始出现在世界个人赛的本赛中。00 年则首次打入决赛。01 年,“未出线”的字样没有出现(不包括快棋赛)。02 年,红色背景的冠军开始出现,此后到 14 年为止,红色密集的出现,但不同于 98 年的李昌镐,但始终没有形成压倒性的横扫。

这个阶段中唯一的一个“未出线”,出现在 09 年的三星杯。那次,他是真的压根就没有参赛。这也是他从 02 年到 12 年期间仅有的没有夺冠的一年。

那是他与韩国棋院闹崩,上演“休职风波”的一年。当时李世石宣布归隐,并在大半年后复出。

再然后是历史排名第 3 的曹薰铉:

曹薰铉在表格前半部分的表现上佳,但并没有形成垄断的统治力,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爱徒——李昌镐的存在。02 年以后,红色的冠军不再出现。04 年,第一个“未出线”的字样出现。09 年以后,是大片的“未出线”。终于到了 11 年,“未出线”的字样占领了所有的区域。

再来看历史排名第 4,也是前 5 名中唯一的中国棋手古力:

作为前 4 名中仅有的中国棋手,古力的表现明显差于上述三人。

作为李世石的“一生的对手”,古力同样是 95 年入段,但直到 01 年才第一次进入世界比赛本赛。

95 年之前的“未出线”,是因为他还没入段,但 95 年到 03 年间的大量“未出线”,基本上是他真的“未出线”。

04 年之后到 13 年止,“未出线”的字样消失了。

观察古力开始在世界个人赛舞台上活跃的头两年,只有两个“24 强”,余下的基本都是“16 强”或以上,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比赛,古力都至少进入了第二轮,即 16 强以上。故可知,当年媒体曾经戏称的“古一轮”的绰号,和现实并不吻合。

密集的红色出现在 08 到 09 赛季,那是短暂的“古力王朝”。

而 11 年之后,红色不再出现,黄色却开始出现。古力世界比赛决赛不败的深化破灭,比赛成绩也大幅下滑。

14 年,“未出线”的字样再次出现,但古力也再次打入世界比赛决赛。在春兰杯的决战中,古力到底是否能更进一步,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是历史排名第 5 的刘昌赫:

刘昌赫的成绩,比起古力来,看上去差的不是很多,甚至浅蓝色的面积还大出了不少。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大量的“未出线”字样,出现在 04 年之后。

04 年,是刘昌赫爱妻突然逝世的年份。

那之后,世界棋坛上,再也没有“天下第一攻击手”了。

那个刘昌赫,不复存在了。

看完了历史排名前 5 名的棋手的各自表现,大家也许很想知道,如果对他们几个人进行直接对比,将会如何?

首先,答主将对他们获得的冠亚军数进行考察。

因为淘汰赛制中,每前进一轮,都意味着成为前一轮中一半的幸存者,也就相当于战胜了一半的对手。所以答主假设,棋手每前进一轮的难度,较前一轮加倍,而含金量也加倍。

亚洲快棋赛的含金量较低,但我们此处可以将其包含进来,对其进行减半的效果处理。

于是,答主决定就以下这张表格作为赋予得分标准,对 5 名棋手的得分进行考察。

相对最没有价值的亚洲快棋赛亚军,赋予最低的 1 分,其余三项,则依据上述的讨论依次加倍。

于是,我们得到了这个结果:

排名第 1 的李昌镐的得分,恰好是 100 分,这是一个美丽的巧合。

“获得次数”,也就是棋手进入决赛的次数。

“平均每次得分”,其实是考察了棋手进入决赛之后,获得冠军的可能性高低。得分高的,也就说明夺冠的可能性大,在决赛的大胜负中,表现的更强大。

这里有一个问题,快棋赛的得分是减半的,而棋手的出现次数却不会,这就使得我们上一段的说明出现了疑问。但在此,因为在总数据中,快棋赛的数目只是小部分,所以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就不对这个因素予以过多考虑,其误差也应该在可承受范围内。

观察最后的“平均每次得分”,古力以 3.27 排名第 1,李世石以 3.17 排名第 2,李昌镐的 2.86,其实只排在了第 4 名,还不如曹薰铉的 2.94。

这充分的说明了古力在进入决赛后,面对大胜负时的强大实力。

这也是截至现在的讨论中,古力第一次在一项标准中排在第 1。

李世石,则紧随其后,同样表现出了在大胜负面前的强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李昌镐之所以会在这项对比中落败,跟他在 05 年之后的“十连亚”(包括快棋)是有很大关系的,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只考察他巅峰期的 04 年之前,那么李昌镐的这项数据将何其强大!

于是当我们进行计算,排除 05 年后的 10 次亚军之后,只考虑其巅峰期的李昌镐的新的分是——3.24!......?

咦?虽然高过了李世石,但却仍然低于古力的 3.27 啊?

是不是再次说明了古力在这项指标上的强大?

其实,如果排除古力在 11 年后的四个亚军,古力巅峰期的得分将是——4.00。

于是我们知道,李世石在大胜负面前的强大,历史上仅次于古力,以及巅峰期的李昌镐。

但是出于尊重事实的考虑,我们不能只考察李昌镐的巅峰期,出现了的就是事实。

李世石,在这项指标上,应该排在第 2 名

只考察棋手的冠亚军,会不会太过狭隘呢?

于是接下来,让我们将目光扩大,将棋手在 16 强以上的表现全部考虑进来。

以 16 强为标准有两个好处,一来是避开了有些比赛奇葩的“24”强,使得我们的数据来源标准一致。二来,价值减半的亚洲快棋赛恰好以 8 强开始,而 8 强和慢棋赛 16 强的价值相等,这使我们的数据更为一致。

于是同上述的讨论一样,答主决定给慢棋 16 强和快棋赛 8 强赋予得分 1,以后的每轮翻倍,详细标准如下表所示:

按照这个表格重新计算五个人的得分情况,如下方五图:

将五张表格合而为一,并加上一个新的指标进行计算,我们得到了这张表:

最后一排的“平均每次得分”,同样是由上面两排的“得分”和“获得次数”相除得出的。

我们看到,第 5 名的刘昌赫,在总得分上超过了古力,这充分说明了,古力参加比赛的次数不够多,毕竟,和刘昌赫比起来,古力还年轻很多,还有很多的未来数据。

“获得次数”,其实就是棋手进入 16 强(快棋 8 强)的次数。

“平均每次得分”,这可能是我们今天最重要的一项指标了。其实质上代表的是,棋手每次进入大赛 16 强(快棋 8 强)之后,平均每次的表现优异程度。

我们可以看到,李世石的得分高达 6.50,以较大的幅度超过了李昌镐,位居第 1 名!

而古力以 4.57 的得分,超过了曹薰铉,跃升至第 3 名。

这个结果,是完全符合我们的经验与直觉的。

只要是经常关注世界围棋比赛的朋友们,可能大多都有这样一个印象:无论某个国家在某次比赛中形成了怎样的人数优势,只要另一个国家的某名超级棋手还存在,就难说冠军到底会花落谁家。

上表中的历史前 5 名,其实就是这样的五个“超级棋手”。

只要他们在,就可能独自对抗很多的敌军。

而李世石,李昌镐,古力,是世界棋战历史上最难缠的三名超级棋手。

再对他们三个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三人之间同样也存在较大差距。

李世石在这项数据上,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

连历史总排名第 1 的李昌镐,也比不上李世石。

只要李世石还在,哪怕面对的中国棋手再多,1 对 3,1 对 7,甚至 1 对更多,谁也不敢说中国一定可以夺冠,很多人也许都会说中韩夺冠的可能是五五开。

一言以蔽之,只要进入了世界个人赛的 16 强以后,李世石的生存能力,天下第一,历史第一,前无古人(但也许会有来者)。

以上的讨论,我们都是针对过去的历史数据进行静态的分析,可是棋坛的变迁实际上是动态的,那么,三国形势的动态变化是如何的呢?

让我们重新将考察角度收缩回来,只看冠军,并将所有的历史冠军放在一起,于是有了这张历届冠军表:

仔细观察这张表,最上方的区域里,基本都是黄色和蓝色,黄色甚至还占有一定优势。但随着李昌镐这个名字的频繁出现,蓝色很快压倒了黄色。

红色背景的马晓春在 94 到 95 赛季两度出现,那是著名的“马晓春年”。

此后,红色背景只有 99 年出现过一次,是俞斌(不含最右列的快棋)。

97 之后,是一大片连在一起的蓝色版图,那是韩流肆虐的时代。

04 年红色背景的常昊出现之后,红色版图迅速涌现和夸张,在最初的几年间几乎压倒了蓝色版图。

08 到 09 赛季中,红色背景的古力多次出现,使得红色完全压倒的蓝色,蓝色版图几乎就此断绝,那是“古力王朝”。

李世石从 02 年开始出现在表格中,04 年红色开始大量出现后,他的名字坚守蓝色版图,在红色的海洋中咬下了一块右一块领地,甚至在 07 到 08 之间,还打下了连片的领地。

10 年李世石复出之后,再次出现在表格中,再次凭借自己一己之力打下了连片的蓝色版图,此后也是屡次出现。

试想在 05 到 13 之间的区域内,如果没有李世石,蓝色的版图将会如何,红色的又会怎样。

12 到 13 赛季,红色占据了全部的江山,这就是中国的一年包揽六大冠。而且红色背景里的名字不再只是以往反复出现的古力,孔杰,常昊等几个,而是更多越来越陌生,越来越丰富的新名字。

13 年之后,李世石出现频率降低,而朴廷桓和金志锡则在 14 年顶了上来。

其实,三国获得的版图,占据全部江山的比例,是呈现出这样的历史走势的:

上图中,我以红黄蓝三条折线,代表三国在世界棋战历史中占据世界版图的份额变化。当然,全部的版图,是 100%。

可以看出,黄线在 1992 年之前位置最高,还是那句话,那是日本“六大超一流”的末日荣光。

蓝线则从 92 年开始走上棋坛巅峰,直到 05 年才第一次不是最高。

红线开始一直位于地板上,只有在 94 到 95 之间,出现了一个梯形,那是“马晓春年”。

那之后的十年间,红线基本都在地板上爬行,只有 99 年出现了一个小峰,那是俞斌。

04 年之后,红线开始上升。

05 年之后,黄线跌到地板上,再也爬不起来了,日本棋坛的荣耀,暂时只成为了历史。

05 到 06 年间,红线短暂的稍微超越了蓝线,而 07 年蓝线突然奋起,重新占据了全部的江山。

08 到 09 年,凭借着“古力王朝”,红线再次回到最上方。

10 年到 11 年伴随着李世石的复出,蓝线再次逆袭。

13 年,红线第一次达到了最顶峰,占据了全部的江山。

14 年,红蓝双方再次打成平手,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这就是世界棋坛在世界棋战时代的历史版图变迁。

但红线的趋势是曲折上升的,一个峰高过一个峰;蓝线的趋势则是曲折下降的,一个峰低过一个峰。

虽然中国的崛起和韩国的衰落都是大趋势,但中国在世界棋坛的霸权不会这么容易到来,韩国也没这么容易举手投降。

这其中,李世石有着极大的作用。

中国崛起之后,李世石几乎凭借着一己之力,顽强的扛起了“抗中”的重担,使得韩国不至于被中国立刻碾压。

这到底是多难的重担,李世石又起了多大的作用呢?

我们也许应该考察一下李世石获得的冠军,在韩国本国获得的全部冠军中所占的比例。于是答主决定再制作这样一张图:

因为老四大天王中的徐奉洙,在世界比赛中的成绩实在乏善可陈,所以答主此处将李世石顶替徐奉洙,奉为韩国的四大天王之一。

图中的蓝线,是李昌镐。可以看出他在 89 年到 01 年间,大部分时间都是韩国棋手中最出色的一位。

曹薰铉的黄线只是偶有峰值,03 年以后就在地板上了。

刘昌赫的绿线更惨,峰值更低,而 02 年之后就在地板上了。

13 年所有线都在地板上,这一年是历史上韩国第一次整年没有夺冠。

余下的只有代表李世石的红线和代表韩国其他人的黑线,这是我们需要考察的重点。

02 年起,红线开始上扬,并且立刻就达到了相对最高的位置。此后到 12 年间,红线几乎大部分时候都在最高处,只有 09 年跌了下来(因休职而不再参赛)。

而代表韩国除四大天王之外的其他人的黑线,在 92 年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峰值,这是老四大天王的徐奉洙的唯一表现。

此后直到 03 年,黑线一直在地板上。也就是说,韩国在 03 年之前,除了四大天王之外,根本就没有其他人夺得过冠军!(黑线的第一个峰来自老四大的徐奉洙,红线的李世石在 02 年有一个扬起)

04 年黑线上扬,出现了一个小峰,那是崔哲瀚。

06 年起,黑线越来越走强,这说明除了李世石之外,其他的年轻棋手已经成长了起来,开始对李世石予以支援(此时其他几位天王的线条都已经趴在地上了)。

除掉 09 年李世石休职不算,黑线是在 14 年才第一次到达了天花板。年轻的棋手开始取代李世石,顶起韩国的大梁,其实这是朴廷桓和金志锡。

而红线,在短暂的在地板上爬行了一年之后,是会像蓝黄绿线一样永远趴在地上了,还是会像 09 到 10 年那样重新扬起呢?

我们不知道,但答主更愿意相信是后者。

从这段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

04 到 05 赛季中国开始崛起之后,李世石基本是凭借一己之力在抵抗着中国一波又一波的进攻狂潮。

而 14 年后,因为朴廷桓和金志锡的崛起,李世石不再形只影单

这三个人作为韩国当下的前三名,将在未来的几年中,成为中国棋手争夺世界冠军的主要对手。

而通过所有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

李世石,作为历史上在本赛阶段生存能力最强,获得冠军数历史第二的棋手,在他已经 32 岁的今天,仍然有可能向历史冠军数第一的李昌镐的 17 冠记录发起挑战。

他仍然有可能在未来的世界比赛本赛中,给中国棋手的前进造成很大的麻烦。

王者尚未老去,切勿轻谈定论。

李世石鲜明的个性,无与伦比的独特的棋风,留下的无数奇特而高深的棋谱,都是非常精彩而有价值的分析对象。可是出于“不搏二兔”的想法,我们今天均不予以讨论。

今天我们的讨论,始于数据,也终于数据,就到这里为止。

感谢大家的观看,我们下次再见。

(知乎日报注:本回答写作时间为 2015 年)


更多讨论,查看 知乎圆桌 · 对弈人工智能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代表人类出战的李世乭是一位怎样的围棋选手?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