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丨至上主义之外的马列维奇

豆瓣一刻 豆瓣:喜儿喂鸭严肃地 505℃ 评论

展评丨至上主义之外的马列维奇

马列维奇自画像

俄国画家马列维奇是20世纪初抽象艺术史上划时代的艺术家之一。他是一个穷苦的波兰家庭中十四位孩子中的一个,直到12岁之前,他和任何一个享受在田间的童年天堂的普通孩童别无两样。1904年,他的父亲去世以后,马列维奇搬到了莫斯科开始了在莫斯科建筑绘画雕塑学院的学习生涯,并且开始了成为俄罗斯当时的前卫艺术家之路。

作为至上主义运动的祭奠人,马列维奇对艺术界精神层次的贡献毋庸置疑。1915年,马列维奇展出了他的第一幅至上主义作品《黑方块》——一个白色画布上的黑色正方形。他强调,至上主义是艺术中的绝对最高真理,它将取代此前一切曾经存在过的流派。人类社会可以以至上主义的原则进行组织和构建,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展评丨至上主义之外的马列维奇

黑方块,1915

此后,马列维奇创作了许多类似于《黑方块》的作品,这批作品也成为了世界各地现代美术馆竞相收藏,游客们百思不得其解又不得不假装臣服的杰作。它出现在美术馆的手册上、教辅书的内页里、艺术爱好者的手机里和文青的社交平台相册里。这种以单纯几何组成的绘画风格太过前卫而让人难以忘怀,而这种“艺术至上”的创作精神已然成为了一种哲学思想,太过瞩目导致后人误认为这是马列维奇的全部成就。

年末在意大利的贝尔加莫举办的马列维奇展,则展示了除了至上主义之外的,给人不断带来惊喜的另一个马列维奇。


展评丨至上主义之外的马列维奇

展览宣传海报

尽管本次展览是为了自1915年以来第一幅至上主义作品面世以后的一百周年纪念,但从贝尔加莫现当代艺术馆的布展方式来看,策展人有意将游客的注意力吸引到马列维奇其他时期的一些有趣的作品:观者步入的第一个展厅,竟然由带有明显马列维奇作品特征的巨型模型站列在房间两旁,形成一个引导通道,而房间尽头的墙壁上则投影了一个戏剧表演现场,演员身着的服装正是观众身边的那两排巨型模型。这个叫《击败太阳》的音乐剧,由3位当时俄罗斯最前卫的人物导演,诗人阿列克谢编剧、作曲家米哈伊尔作曲、而马列维奇负责剧中的服装设计。本剧于1913年的圣彼得堡上演,用太阳来比喻至高无上的社会价值观,戏剧性的故事和荒诞的基调完美表达了对过时逻辑的嘲讽,实现了一种超出人类普世认知的观念。


展评丨至上主义之外的马列维奇
展评丨至上主义之外的马列维奇

《击败太阳》音乐剧于2013年再次被搬上舞台


展评丨至上主义之外的马列维奇
展评丨至上主义之外的马列维奇

马列维奇的戏服手稿


展评丨至上主义之外的马列维奇

马列维奇的戏服手稿

显然,这部音乐剧的中心思想奏起了两年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宣言。而在他的服装设计中,大胆的用色和几何的拼接,仿佛是把那些他停留在立体主义时期的作品去其繁琐,带回现实。人物的情绪、个性皆由撞色和方圆的冲突体现。

这个用巨型服装道具模型阵列的方式足以震撼刚进门的任何艺术爱好者,向他们揭示了马列维奇瞩目的未来主义宣言之前的思想前奏和先锋作品。而在接下来的观展过程中,从马列维奇艺术生涯对于印象派的尝试开始,直到象征主义、立体主义时期的发展,最终指向了他至上主义作品的成果——它们被放置在和其他作品同一层展厅的最内侧,好像观者最后终于深入腹地,了解了画家的心路过程中最终终于看到了那些举世巨作一样——尽管只有寥寥三四幅,甚至不比其他国家的现代美术馆中收藏的多多少。


展评丨至上主义之外的马列维奇

很多人走到这里,未免会有些展览已经结束了的缺憾感。我们脍炙人口的几何图形概念杰作已经眼见为实,接下来还有什么能更让人兴奋的呢?直到拾级而上,美术馆楼上另一番广阔的展厅,才能体会到本次展览的首尾呼应之意。


展评丨至上主义之外的马列维奇

在本次展览的最后一部分,也就是马列维奇在他生命最后10年绘画的超自然主义系列作品中,我们又看到了展览开头的那几个巨幅模型的身影——几何身材,强烈的色彩碰撞,只不过这次被搬到了画布上。


展评丨至上主义之外的马列维奇

Sportivi / Sportsmen, 1930-193

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往往反映了一个时代和一个地域的特征及精神面貌。在30年代初期,斯大林视抽象主义艺术为“资产阶级”艺术,无法表达社会现实,使马列维奇惨遭审讯和逮捕。于是,俄罗斯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为了回应斯大林的审查而不得不拥抱社会主义和现实主义。马列维奇将色彩与几何形象化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去个性化的男女模特的作品。


展评丨至上主义之外的马列维奇

Premonizione complessa, 1928


展评丨至上主义之外的马列维奇

Girls in a Field, 1928-29

超自然主义者相信存在于自然之外或之上的真实世界,也就是从魔法走向宗教,再最终走向科学的发展观念,即相信自然物体,如山,树木等不存在精神和灵魂。画面中形如同时期意大利形而上画派画家基里科式的去五官风格的人物,在处理对象的方式上只留有至亮和至暗两种色阶的组成,而对于背景的处理则更加直接了断:他剔除了透视,仅留下一条条宽窄不一的色带。这样的处理效果,不但没有让画面失去空间感,反而在当只有对象有光影对比而背景扁平化的情况下,我们能猛然体会到主体与背景一动一静,一个近在咫尺,而后者被直至身外的感受。


展评丨至上主义之外的马列维奇

Premonizione complessa, 1928


展评丨至上主义之外的马列维奇

在布展方面,策展人将每一幅超自然主义作品间隔很远地摆放在空旷的墙上。有的墙面被涂上了一整或深红或深灰色的暗淡的涂料,不仅呼应和凸显了作品的风采,也把整个空间做成了一个马列维奇式的几何拼贴感。

这种将作品相隔甚远摆放的方式,使得每一幅作品都显得无比孤独,尤其是作品中的人物——他们有的手垂落在身体两侧,和占据画面大半部分的天空为伴;他们有的三人成团,但身形僵硬拘谨,我们不知道他们是有意齐行还是外力所致;他们身材一致,唯一的区别只是身上的色块不同,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生产线下模具产出的产品,而没有自我意识的人们正是普世社会观的流水线产物。正因为他们没有五官,我们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在欣赏画面中的山峦海水,还是面向观众,影射于我们。


展评丨至上主义之外的马列维奇
展评丨至上主义之外的马列维奇

有意思的是,在展厅外我们还能看到几幅马列维奇过去的照片。其中有一幅黑白照片,马列维奇躺在右下角的病床上,闭着眼头歪在一边,仿佛垂死的状态。而占据画面大半部分的则是左侧的两面白墙,上面摆满了他生前的作品。那幅1915年第一个至上主义作品《黑方块》被放置在他头顶,边上放置的是他穿着自己戏剧服装风格的自画像。左侧墙上挂满了自己超自然主义时期的作品,那些没有五官的人齐齐地面向马列维奇——我相信这个时候他们是看着马列维奇的,看着这个伟大的俄罗斯画家从贫苦走到精神的富足,从动荡走进见证国家暴政的历史。


展评丨至上主义之外的马列维奇

照片被贴在展馆的玻璃窗上,用另一种方式再现刚才展厅的作品


展评丨至上主义之外的马列维奇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展评丨至上主义之外的马列维奇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