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的风 | 中国人的上海,印度人的孟买

豆瓣一刻 豆瓣:疯疯爱 247℃ 评论

小时候外婆常念叨,她也爱美过,她也年轻过,她曾跑到十里洋场的上海,找到当时最时髦的理发师,拿着火钳子,烫一头大波浪,然后得意洋洋的回老家,让同事羡慕个一塌糊涂。

老妈提起上海,也是忍不住的赞叹,上海人可洋气着呢,穿啥啥时髦,用啥啥流行,92年才几岁的我,就被她两度拖去上海,韬光养晦,可惜非常遗憾,那时尚未开窍,导致现在还是土包子一枚。

六年前,第一次来孟买。临出发,打电话问接待我的印度小哥,在孟买能穿短裤么?因为印度其他地方,女性穿短裙或者短裤露出大腿,经常会惹来一大片奇怪的眼神。小哥说,你这问的是啥问题?孟买啊!我的天,国际数一数二的大都市,你啥都能穿,就是不能不穿!


印度洋的风 | 中国人的上海,印度人的孟买

今年再度来到孟买,是5点未到的清晨。从维多利亚火车站出来,没走几步,仿佛回到了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在孟买最贵的地段之一Caloba随意游走,抬头低头间,就穿越了历史:1924年为了迎接英王乔治五世(就是《国王演讲》里那个口吃国王的爹)到访而建的“印度门”,如今已经成为孟买的标志性建筑;


印度洋的风 | 中国人的上海,印度人的孟买

不远几百米处就是著名且饱含伤痕的泰姬玛哈大酒店,关于它最著名的传说就是酒店的建造者——印度塔塔集团董事长要去一家英国酒店喝咖啡,可是被门口的“White Only”硬生生地拒之门外。一气之下,他斥巨资在1903年打造了这家超规格星级酒店,有意思的是,这座建筑的设计师却是英国人。


印度洋的风 | 中国人的上海,印度人的孟买

2007年美国专栏作家David Smith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命题——龙象之争,“龙“代表中国,”象“则代表印度,这两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在新世纪焕发出的巨大经济潜力,正在创造新的人类历史。印度人好像也特别热衷参与这个话题,两次来印度,无论是碰到年轻一代的印度人,还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印度中产阶层,我都会被问到一个”古老”的问题:上海好,还是孟买好?


印度洋的风 | 中国人的上海,印度人的孟买

单从表面看,这个问题其实特别好回答,无论是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经济发展的自由度,上海都完胜孟买。上海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地铁系统之一,上海人有着中国人少见的“粗中有细”的谨慎性格,因此,在上海生活过的人,都能逐渐体会到这个城市的细腻,我很幸运,曾经在那里生活过、奋斗过。


印度洋的风 | 中国人的上海,印度人的孟买

仍记得第一次带英国公婆到世纪大道-陆家嘴遛弯,一出出租车,公公婆婆两个人的嘴巴就张成了一个大写的“O“。没错,上海的skyline真的让人震惊,特别是你深处其中,高耸的摩天大厦将你重重包围,好像一下子置身于外太空,灯光和车流,让你不确定,这是不是真实,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电影《》要到上海来取景,去模拟未来城市的图景吧。


印度洋的风 | 中国人的上海,印度人的孟买

电影《她》的背景能看出是上海的skyline吗?

可是,往深了去看,孟买因为被英国殖民了100多年,到现在依旧保留了很多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老牌的作风——印度人常把“老人家”称为“senior citizen”,英国人则更习惯称呼他们为“O.A.P”(Old Age Pensioner);火车站、机场随处可见的Cloak Room,让我特别诧异,这么热的印度,又有多少人会有像英国的绅士和淑女一样,拥有的长款大衣和风衣需要挂起来?即便在如今的英国,很多餐厅已经不再设置Cloak Room了,好点的餐厅,waiter会在进门处帮你把大衣、帽子脱下来收好,等你吃饭完,再交还给你,可是印度炎热的让人晕眩,却依然到处保留着“挂大衣的衣帽间”,真的很有意思。还有,到印度任何星级的宾馆check-in,都有很多繁琐的表格要登记填写,恨不得把你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记录在案。很多年轻的英国人到印度都会抱怨,bloody paper works,呵呵,这不是你们教会印度人的吗?


印度洋的风 | 中国人的上海,印度人的孟买

在印度待时间长了,特别是孟买,你能花在英国十分之一的钱,享受最好的“皇家礼遇“式的服务:地道的英式印度版贴身管家,一解乡愁的Full English早餐,撒一颗种子就能长出一片树林的美貌花园,根本不用为英国多雨多雾少阳光的天气发愁。因此,在印度最常见的就是大批的英国白发老人,像电影《涉外大饭店》(The Best Exotic Marigold hotel)演的一样,印度已经成为欧洲退休老人最佳的养老地点之一。其实摸摸良心,我觉得从性格上讲,中国人更靠谱,中国的景色山水一点也不亚于印度的花繁叶茂啊,为啥没有欧洲老人愿意来中国养老呢?


印度洋的风 | 中国人的上海,印度人的孟买

在孟买遇到了英国老人Geffery,他2次来中国游玩,一次陆上交通,一次豪华游轮,都让他对中国意犹未尽,可是问起他为啥选择印度作为长期养老的头号分部,他开完笑说,因为在印度能感受到“大英帝国“的豪迈啊!

虽然是句玩笑话,但是作为一个观察者,我却觉得玩笑里流露着几分真切。

打开地图,在印度的区域里,搜寻royal/club,会有一堆19世纪由英国人建立保留至今的皇家gentlemen’s clubs,一个侥幸,这次来孟买,去了其中两个。

一个是1890年英国人为了玩rugby而建立的Bombay Rugby Gymkhana Club,现在最惯常的名字是Bombay Gymkhana(孟买运动俱乐部),而它的主要运动项目也从英式橄榄球(rugby)变成了印度的全民运动——板球(Cricket)。


印度洋的风 | 中国人的上海,印度人的孟买

这个俱乐部号称孟买最难获得“会员身份”的绅士俱乐部之一,里面有着维多利亚时代的装潢:古铜色的吊扇,繁复却富丽堂皇的chandelier(特别喜欢这个英文单词的发音,仿佛能把奢华的水晶吊灯的贵气用声音表达)装扮着的餐厅,复古的露天游泳池、网球场,还有一个碧绿碧绿用来运动的大草坪。当天经过它门前的时候,我就被门口的豪车震惊了,奥迪、BMW、保时捷像小蚂蚁一样密密麻麻的在俱乐部门前停靠着。


印度洋的风 | 中国人的上海,印度人的孟买

恰好有位印度男士刚从俱乐部打网球出来,他那一身专业的配置和身上浓郁的古龙水味道并不太相称,这位印度男士很自然的冲我微笑,拿出车钥匙打开自己的保时捷后备箱,把自己的网球拍袋子扔了进去。


印度洋的风 | 中国人的上海,印度人的孟买

隔着一条大马路,与俱乐部相望的是一条类似于上海七浦路,北京五星街一样的服装批发街,美其名曰Fashion street,小贩们贩卖着70卢比(7块人民币)一双的廉价凉鞋,和100卢比(10块人民币)的流行款牛仔裤,他们很多人吃喝拉撒全在这条大街上,当地人告诉我,他们一天的收入可能不到200卢比。


印度洋的风 | 中国人的上海,印度人的孟买

一条大街,左手边,你能看到底层人民在对抗生活,这里没有诗和远方,只有苟且。右手边,是被浓郁皇家氛围包围的富人俱乐部,奢靡之风,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印度!我忽然有点明白,为什么很多人称孟买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另一个俱乐部是Royal Bombay Yacht Club,1846年由英国驻印度大臣Henry Morland发起兴建,它的会员也都是非富即贵,有英国的爵士、亲王,美国的铁路大亨,知名的作家等等,这家俱乐部的会员还出资设计了游艇Suhaili号,它也成为了第一只单人驾驶、不间断周游了全世界的游艇。


印度洋的风 | 中国人的上海,印度人的孟买

看完这些洋气十足的背景介绍,我发自内心的感觉到:有钱人,真会玩, Old Money is always new black.


印度洋的风 | 中国人的上海,印度人的孟买

160多年的历史的电梯坐落在俱乐部里

这么一比,仿佛孟买在“贵气逼人“方面更胜一筹,这也是为啥印度人提起孟买vs上海总是一脸的傲娇。孟买和上海正因为有过类似的历史背景,且都临海,才被人拿来比较:谁是东方最亮的明珠?其实这次来印度又有一个小发现,让我觉得孟买和上海是一对”双生花“,不应该拿来比来比去,而应该互相包容与借鉴。

这个小发现,也是关于建筑的。清晨,伴随着露水和鸟鸣,我走到了孟买最古老的图书馆——David Sassoon Library,一眼就被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图书馆给吸引,门口大大门牌写着:只对会员开放。天杀的,又是英国那套古老的会员制,而且会费不菲,我想拍个照都被门口的印度老大爷一口回绝,恨不得把我踢到不远处的阿拉伯海。


印度洋的风 | 中国人的上海,印度人的孟买

回旅馆的路上,我一直在念叨,David Sassoon,这个名字真心熟稔啊,啊!我一拍脑门,这不就是上海孤岛时期有名的“沙逊家族“大佬大卫沙逊啊!这个巴格达出生的英国商人,一句英文不会说,却在伊朗、英国、印度、中国游走自由,积累了巨额的财富,他的衣钵由大儿子阿尔伯特继承,他游说他老爸在孟买城中心建立了这座古老又气派的图书馆。

而大卫沙逊的二儿子被派到大东亚,主战场是上海来分一杯羹,沙逊家族在当年的上海也极为叱咤风云,如果你没听说过他们家这个老字号不要紧,“和平饭店“总听过吧,没错,如今和平饭店的那栋大楼就是当年的”沙逊大厦“,是大卫?沙逊的孙子搞房地产建的,如今大家都抱怨上海的房价贵,这其中也有沙逊大厦的功劳,它的建成,让当年外滩的地价直接翻倍。


印度洋的风 | 中国人的上海,印度人的孟买

沙逊家族最后落脚在英国,并和最传奇富有的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联姻。这个世界,果然还是有钱人喜欢和有钱人玩耍啊。


印度洋的风 | 中国人的上海,印度人的孟买

得了,上海和孟买也别争来争去,斗个你死我活了,正如Quora高票答主所说:Shanghai is Shanghai forever, Mumbai is Mumbai forever.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印度洋的风 | 中国人的上海,印度人的孟买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