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讨厌的寄生虫,到底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知乎日报 tone eco 249℃ 评论

这些讨厌的寄生虫,到底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图片:Mabel / 知乎

单一寄主的生物对于生态系统来说有什么样的正面作用,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tone eco,生态学硕士在读

首先,如何定义寄生,寄生是指一个种寄居于另一个种的体内或体表,靠寄主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获得营养而生存。寄生物可分为:1、微寄生物,在寄主体内或体表繁殖。2、大寄生物,在寄主体内或表面生长,但不繁殖,也就是说该类寄生物只有部分生活史阶段是在和寄主关联的。此外,还有一些寄生物表现的特征游离于标准之间,如拟寄生物(如一些昆虫在另一些昆虫身上产卵,导致寄主死亡)。

对于寄生这种种间关系来说,寄主不会理所当然的让寄生生物寄生,动物的免疫系统会做出反应,并且也会进行类似于清理毛发等行为来清除寄生生物的感染。植物则会通过分泌一些化学防御物质,进行 PCD 等。这就要求寄生生物要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和发达的生殖器官,用个体数目来弥补受到的损伤,也就是说寄生生物基本上是一种 R 对策的生物。

个人认为,寄生关系类似于捕食关系,寄生物对寄主就类似于猎物与捕食者。寄生物会带来感染、疾病甚至是死亡。寄生物的增多会导致寄主的死亡,使寄主数目下降,寄主数目下降又会降低寄生物传播扩散的几率,而反过来限制了寄生物的数目。因此,从长远来看,寄生物对寄主的伤害越小,其后代传播与繁殖的机会会相应增多,而如果寄生生物在寄主体内生活的过程中能为寄主提供相应帮助,对自己后代的发展也会有更好的帮助,因此,寄生关系会有逐步向互惠关系转换的趋势。

至于寄主,自然应该是潜在的寄主越多越好,单一寄主带来的风险我认为有:1、如果单一寄主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突然消失,寄生物也必定受到波动。2、寄生单一寄主,寄主很容易对寄生物进行抵抗,有可能不断产生新的抵抗机制,随着世代数的增加,寄主对寄生物的免疫力会越来越强,会使寄生物的存活越来越难。由此,单一寄生物的出现,也许并不是刻意而为,不过是概率比较小的巧合,也许出现这种现象的环境条件是比较封闭的环境中,类似于小岛,很少出现外部环境来的物种交流,在有限的物种中,对于该寄生物,只有一种适合其寄生的生物,而该地环境又比较稳地,所以就使得这一寄生关系得以留存,而该寄生生物与寄主之间也必定存在类似于捕食者和猎物之前的动态平衡的关系。也有一种可能,就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寄主与寄生物之间已经演变为了专一的互利共生的关系,两者需要相互支撑才能够生存下去,菌根真菌和植物之间的互惠关系便是一个很好地例子。

最后,关于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我觉得,这一关系的存在也许对生态系统有正面作用,就如菌根真菌和植物之间的互利共生,植物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类似于经济基础的作用,促进植物的繁荣,明显是很好的;寄生关系也可能对生态系统是有害的,如果寄主是群中的建群种或关键种,而寄生物又是会导致寄主大量死亡的,虽然寄主和寄生物之间会存在类似于动态平衡的关系,但一旦寄主死亡数量超过阈值,也许该群落的崩溃就无法挽回了,但这种非常不好的正反馈应该发生的概率不会很大,毕竟生态系统是一个经过长期动态变化达到平衡状态的系统;但寄生关系也可能是冗余的,对于一个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来说,无论是寄主还是寄生物,不过都是过客,就算他们都消失了,也不会对生态系统带来任何影响,他们到头来也许也不过是碰巧出现了,而又碰巧还没有消失罢了。

附张蛔虫切片

再来张这个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这些讨厌的寄生虫,到底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