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至 11 层是扬灰层,买房租房都得避开?

知乎日报 铃儿 150℃ 评论

9 至 11 层是扬灰层,买房租房都得避开?

图片:Yestone.com 版权图片库

9 至 11 层扬灰层到底存不存在?

9 -11 层扬灰层到底存不存在?我在去年腊月在一栋楼里往外看的时候,吓了我一跳,空气相当污浊,自下而上灰色越来越深,而我数了数,变成黑色的地方基本上就是在 9 -11 层。拍了两张照片,照片没拍出当时黑色部分的效果。

铃儿,环境科学 PM2.5 我真的不想当一个水货研究生

如题所述,你图片中看到一层比较浑浊的空气,就是你所问的扬灰层,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通常在我们专业上表征近地面空气混合高度的概念有两个:近地面层和边界层。较常用的是边界层;气流流过粗糙的地球表面,形成充分发展的湍流边界层,把湍流输送其中重要作用,并导致气象要素日变化显著的低层大气定义为大气边界层。从污染气象的角度,简单的可以理解为,边界层就是地面排放污染物在垂直高度上混合的最大高度,边界层越高,混合的空间越大,地表空气质量越好。

边界层高度是不断变化的,在对流比较强的条件下可达到 1000m 以上,静稳条件时只有 300~500m,最差时可能只有 50m 左右。边界层也存在日变化规律,一天中午 12 点左右边界层最高,夜晚边界层最低。这也就是为什么北京每天向空气中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差异没有非常大,但是重污染天污染物浓度会一下子升到很高,能见度迅速下降,和气象方面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静稳条件下边界层高度较低,污染物难以扩散持续积累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所以我们研究空气污染现象时需要同时考虑排放与气象因素,来分析判断是否污染是否来自于人为影响(目前,在我所了解的范围内,对低层大气的研究还限于铁塔所能观测的高度(约 200~300m),但是研究风温等随高度变化规律,好像很少有看到污染物扩散随高度变化的研究,这个可以问问有没有做大气物理的人,目前认为边界层内不同高度污染物是均匀混合的)。

同时,由于空气中细颗粒物,也就是 PM2.5,对人体健康和能见度影响最为重要的部分,粒径较小很难通过沉降(重力作用)、雨除(云凝结核)和冲刷(雨滴下落过程捕捉)等过程去除,一般通过扩散(大气湍流作用)与碰撞形成更大粒径的颗粒物,再通过其他过程去除。也就是说 PM2.5 在空气中是可以相当稳定的存在很长时间,可以长距离传输,在边界层内是可以均匀混合的,基本不会受到重力的影响,不会存在向底层迁移的趋势的,只会在一定的区域(边界层)内混合扩散。至于您所说的什么建筑扬尘,组分都是粗粒子,粒径较大,受到重力作用排放出来会迅速沉降,大气中寿命很短,是基本上不会跑那么高的,而且那个粒径段对会阻挡在呼吸道以外,对人体也不会产生很大危害。

所以从边界层的角度分析,不存在所谓的扬灰层,9 层~10 层高度也就最多 40m 吧,始终在边界层均匀混合的高度内,污染物浓度和地表不会有很大差别,和 20 层也不会有很大差别。

你看到的图片中的污染层厚度在 9~10 层左右的原因可能是你所处的位置能看到的大气厚度与污染物浓度叠加后的结果,看起来,10 层以上是没有污染的,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

下面粘一张图,是我前几天画的边界层高度(boundary layer)与 PM2.5 浓度的图,时间是 2016 年 1 月 10 号~2016 年 2 月 20 号,中间有一些数据缺失。数据来源:PM2..5 浓度,来自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万柳站的数据,时间分辨率是一小时;边界层数据来自一个国外的气象数据网站(READY - Real-time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and Display sYstem),时间分辨率是三小时;对比可以看出边界高度较高时(红色线),PM2.5 浓度较低(蓝色线),边界层高度较高时可到 1500 米,较低会低于 100 米,在同一天内高度变化非常明显,中午最高,夜晚最低。当持续几天都比较低时,地面就会出现持续几天的污染。

本人只是环科的小硕一枚,目前对专业研究没有特别深入的工作,此答案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讨论指正。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9 至 11 层是扬灰层,买房租房都得避开?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