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口语里把「质量」念成「纸量」?

知乎日报 徐驰 182℃ 评论

为什么口语里把「质量」念成「纸量」?

图片:《老炮儿》

「质量」、「教室」的正确发音是什么?

普通话中的词语,两个字都是第四声时是否需要进行变音?

比如「质量」和「教室」,不少人会读成「zhǐ liàng」、「jiào shǐ」,是正确的吗?

徐驰,专注钱币收藏十一年

这个问题和普通话的连读变调没关系,需要从清声母入声字在北京话中的归调讲起。

不怕被打脸地说,论及北京话中入声字的声调演变问题,整个知乎应该没有人知道得比我详细。(因为真正的大牛都没有玩知乎啊哈哈)

“质”和“室”都是清声母入声字。这一批字常用的一共有几百个。入声字在中古以前韵尾是不爆破的 -p,-t,-k,在北方地区自宋代以后辅音韵尾逐渐失落,根据不同的规律并入不同的音调中(有少数地区仍然自成一个调)。在广大官话方言中,清入声字的归调不尽相同,西南官话归阳平,中原官话归阴平,北京官话和东北官话根据很复杂的规律,在存在一些例外的前提下,分别归入阴阳上去四声。

为什么北京和东北是分别归入四声呢?主要是因为这里的语言层次太复杂。在北方地区,入声的辅音尾消失之初,清入声字是全部归上声的,我猜测应该是辅音尾先演变(弱化)成喉塞音,与北京 - 东北的上声的喉塞遗存比较接近。后来受明代统治阶层江淮官话的影响,许多清入声字的文读变成了阳平和去声;而以白读为主的清入声字,音调根据词性不同而分化。主要用作动词的,读阴平(如拉、吃、踢、劈、切、接),主要用作名词的,读上声(如铁、血、雪、尺、百、笔、脚)。例外也是有不少的,不举了。

回到这两个字,“质”和“室”都是名词性的,因此它们的白读按规律应该是上声,就是题主观察到的现象了。而目前官方认定的读音都是去声,属于是它们的文读音。因为北京城内文读音优势比周围地区和东北大,所以文读被选定为正音,但上声的白读音还是顽强地存在着。

说到东北的清入声读音里上声更多,可以看这个图表,来自贺巍《东北官话的分区》:

上表里“室”字应该是失收了,因为据我印象东北话“室”字确实是读上声的。

然后属于北京官话区,但不在京城内(京师片)的地区,清入声字也是读上声的比北京多。下面的图表来自贺巍、钱曾怡、陈淑静《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方言的分区(稿)》:

可见“质”“室”在这些地方也是读上声的。另外至少“腹”在北京话里有上声一读,空腹,腹部,等等。

再附带说一句:普通话的连读变调主要发生在上声字上,此外还有“一”“不”两个字存在与后字音调有关的变调,即“一”后面是去声的时候读阳平,后面是其他音调的时候读去声(一只、一直、一纸、一致);“不”字与“一”字规律相同,去声前念阳平,其他音调前念去声(不依、不移、不以、不易)。原因,主要也是因为“一”和“不”原来都是入声字,所以今音调不稳定。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为什么口语里把「质量」念成「纸量」?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