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写科普,也不一定有几个人读,为的是什么?

知乎日报 泸屿森丘;张世界;KellyWeaver 154℃ 评论

辛辛苦苦写科普,也不一定有几个人读,为的是什么?

图片:Anonymous Account / CC BY

你写科普的原因是什么?

泸屿森丘

我专业是海洋生物,有一天跟老师去海边,在一个海边小小的泻湖里看到一个大叔在毒鱼,拿着一个瓢从桶里舀出药水洒到水面,刚洒完几十秒鱼就翻肚皮了,拇指大的小鱼也漂上来了。走近看到大叔有一袋白色药丸,观察了一下无色无味 目测氰化钾(老师见过类似的药丸,觉得是氰化钾从未也无法确定,喜欢拿这个找茬的左转好走不送)。我和老师用本地话跟他说毒鱼危害很大,不仅鱼海里面的其他东西也都死光了。我们试图阻止他但并没有成功,最后我们试图把几只晕头转向的鱼放离泻湖,被很凶狠地咒骂了,并拿着瓢威胁要泼我们氰化钾,不得以我们离开了。

以前一直觉得海洋环保主要的敌人是向海里排放污水的化工厂,肆意倾倒垃圾的人类,在我的印象里渔民,至少我们家那边的渔民,是深谙「靠海吃海,吃海也要适当适度地吃」的道理。但那天的事让我难过了很久,让我觉得更加难过的是 老师只是脚泡在泻湖旁边的水域,回来貌似有点中毒,头晕,而且脚上皮肤都绿了。而原本我们要去那边的目的之一是要找海绵,之前来过一次见到礁石附着生长了很多海绵,而现在荡然无存。还有这样毒出来的鱼居然还要卖到市场,被放到餐桌上。

几颗白色药丸,对环境的危害却难以估计。很多时候环保人士努力做的生态保护,却很容易因为一两个人的愚昧和自私而轻易地毁掉,面对这样肆意破坏环境生态的行为,我们能做的却很少很少。 我只是在想,在知乎上答题,可能有时候只有几十个赞,有时候可能更多,但能会被几百几千所阅读,让阅读者知道什么样的事会对环境产生很大影响,我们能做什么样的小事去改变这样的现状,让阅读者去影响更多的人,似乎这就是我力所能及可以做的事了。

张世界,分析化学

2011 年大三,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全国掀起抢盐浪潮。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候家里来电话,跟我说家里亲戚已经囤了不少盐了。当时就觉得有点无奈,心情比较低落,就在小百合化院版发了一个题为《这个世界要我们有什么用?》的帖子(帖子后来不知为何是被删除了还是怎样,找不到原文了)。平时我都不怎么上小百合,后来别人告诉我上了十大,我登上去再一看,收到了很多人的回复,得到了很多的鼓励、肯定,也有很多朋友说产生了共鸣,分享给我很多写得很好的文章。后来,每当生活上、学习上、科研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时不时打开小百合账号的收件箱看看当时收到的回复,感觉很受鼓舞。

后来就开始偶尔的翻译翻译国外科普的文章,同时也会主动把看到的科普类的东西转发给父母和亲戚分享,有机会也会在跟父母视频的时候试着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自己的科研内容到底是什么。

如果是为了利益回报,我应该早就转 CS 了;如果是为了成就感,我早就应该天天沉迷知乎开专栏搞公众号赚人气了;如果是为了职业规划,我觉得把文字翻译出来,或者自己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解释专业的内容,对自己也是一种挑战一种锻炼和一种练习。我觉得在做 presentation 讲 background 的时候,经常都是靠着我科普的时候积攒的那种感觉来吸引听众的注意,所以也不能算是完全浪费时间吧。

不过说到底,业余时间写一点科普,有的时候只是为了让自己心里觉得踏实而已。

KellyWeaver,For Public Health

我们公共卫生的使命,就是要通过一切可能的方式提升人类的健康水平。

提升人类健康水平的方法有很多。社会层面上的,有修建自来水系统、治理污染、公共场所禁烟等政策和措施;群体层面上的,有科普宣传、健康实践活动等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措施;个人层面上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干预措施。

社会层面的措施,由于我国总体资源非常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再加上利益集团众多,这都导致了政策、措施能够照顾的方向和被照顾的方向能实施的力度都很有限。再加上决策者是少数,绝大部分有知识的公共卫生工作者很难在其中发挥作用。

个人层面的措施,毋庸置疑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好效果。比如我爸的健康管理就是我负责,他现在各类慢性病控制得非常好,也被我督促养成了一些很好的生活习惯,现在他作为一个得齐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三大慢病的人,单位每年的体质测试成绩竟然可以一直名列同年龄者的前茅。

但是,我一个人可以事无巨细地管得了我爸,中国除了我爸以外的 14 亿 -1 那么多人怎么办呢?

因此,大部分公共卫生工作者日常的工作都是针对一个或大或小的人群展开干预。包括但不限于健康知识教育、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危险因素干预等。

而科普,就是利用大众传播的、针对人群的健康知识教育。

科普可以提升人们对疾病危险因素的认知,严谨、有依据的科普可以让人们确信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的危险,贴近实际的科普可以帮助人们更容易地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可以说,只要肯动脑筋,科普几乎可以完整无死角地覆盖人们的知 - 信 - 行三个完整的环节。

因此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个单一的、日常工作较多的公共卫生工作者,科普算是一种投入相对较少,而覆盖面相对较广、也有与成本相匹配的效果的健康促进方法。

这就是我上知乎写科普的原动力。

我理论的部分谈完了。然而现实是,我经常觉得我像满院子追着熊孩子喂奶的无奈奶妈。

而且,这些熊孩子还经常质疑我喂奶的动机,觉得我免费在知乎上写科普肯定是有什么个人目的。

我说实话,正如题主所说,我在知乎上写科普经常被老板、老师等各种长辈觉得“不务正业”,我知乎上有这么一万多粉对我的学术生活毫无帮助——甚至可能还有负面影响。我还经常被健康媒体编辑、我们学院的教授、我的同学问,为什么上知乎写科普没钱赚还费力不讨好我还要写?

我也不知道哎。

大概天生有一颗公共卫生工作者的怜悯心,看不得人们因为无知造成的本可避免的健康损害吧。

只是不知道这颗心可以支撑我走到多远。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辛辛苦苦写科普,也不一定有几个人读,为的是什么?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