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失望之作让人失血过多,而这部就像颗速效救心丸

知乎日报 王写写 250℃ 评论

最近的失望之作让人失血过多,而这部就像颗速效救心丸

图片:Eye in the Sky

王写写,微信公号:PictureWriter。只爱写作

徐皓峰曾在书中写道:“电影呈献给观众的不应是道德的是非,而应是道德的困境,如此生活才能进步。高级的叙事艺术是混淆是非的,电影是视听的叙事艺术,所以人类发明电影不是为了看明星,而是审视自身。”

加文·胡德的《天空之眼》就是这样一部“呈现道德困境”的杰出作品。

它表达的命题紧扣时代之脉,与人类文明本身息息相关。因此《天空之眼》从某种程度来说,具有永恒的价值。不管这个价值是高还是低,它提出的道德困境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已足够引人深思。

我们可能是坐在写字楼里喝咖啡的白领,也可能是在田园中耕作的农民,但每个看过影片的人都应该意识到,其中的故事随时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尽管可能是以不同的形态。在道德困境的层面下,影片更深的主题是提醒世人:和平总是岌岌可危的。决策者坐在安全的办公室里,随时可以摧毁一个家庭的安宁——哪怕他们与你在一秒前还素不相识。

电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数小时内的反恐行动。导演没有渲染过多的行动场面,他不会为了视觉快感而背离现实。电影的名字已经充分点出了核心要素,这就是盘旋在云端之上的无人机。《天空之眼》将这架携带地狱火导弹的冷酷杀人机器拍出了令人胆寒的效果。

影片利用反恐战争背后的决策事件,来体现战争的残忍无情。正如电影开头黑底白字所说的:在战争中,真相是第一个牺牲品。古希腊悲情诗人埃斯库罗斯的这句名言,不仅成为影片的情感主旨,点出了战争的本质,同时也暗示着故事是一个毁灭性的悲剧。

影片视角辗转于英国白厅和眼镜蛇总部、伦敦联合指挥部、美国内华达州空军基地、新加坡国际贸易武器展、以及中国乒乓球队的某处训练基地。镜头毫不偷懒,事无巨细地描绘着英美两国的高层官员,如何策划用无人机刺杀五名准备发动自杀式爆炸袭击的恐怖分子,以及附带伤害一名无辜的小女孩。

为了突出悲剧性,影片前段还着重描绘了小女孩一家的普通生活。镜头首先摆放在这个位于肯尼亚内罗毕的家中,随后跟随小姑娘卖馕的路径,将视野渐渐升高,直至变为无人机摄像头。电影通过镜头语言建立了一种由微观到宏观、由主观到客观、由个体至群体的视听系统。

在这个合理的系统内,影片于宏观叙事至细节展现上收放自如,富有韵律的叙事,令每一场戏都张力十足,扣人心弦。电影在类型片的流程中,剪辑、调度、表演和情感描绘几乎做到了无懈可击。充满矛盾的各方决策,通过巧妙的镜头运动和交叉剪辑,带来精妙的叙事节奏,从而并没有令主要由室内戏构成的故事显得沉闷。

紧凑的剧情充分调动着观众的情绪,令人随着故事的层层推进而不断思考:这样做是否正确?这个人物的立场是否合理?但最终,观众发现无论如何,整个反恐行动都无法做到完满。要么恐怖分子行动得逞,炸死至少八十多人,要么无辜小女孩面临突如其来的死亡——这是类似于“电车困境”的道德命题。导演的高明之处在于,体现出了这种悲剧性的两面都不可避免,从而引出战争的残酷真相。于是到最后,当导弹落下时,真相也就随之牺牲了。

加文·胡德的调度功力体现在各个场景的编排之间,这是另一个高明的地方。众所周知,群戏是相当难拍的,容易混乱。《天空之眼》中的出场人物非常多,但每个都被表现得有血有肉,哪怕是龙套,也有着自己的性格和立场。这说明,导演对每个角色的分寸感拿捏得很到位。

海伦·米伦扮演的英军上校,代表着激进的一方。她追踪了恐怖组织青年党数年,好不容易逮到了其中的高层,自然不肯因为一个小女孩就此罢休。但通过影片,我们能体会到,海伦也有着自己理性的判断,并非全然冷酷无情。另一边,小粉扮演的无人机操作员,通过与新人凯莉的几句对话,就能显出其为一个人情味很浓的士兵,也为后面犹豫不决没有立刻发射导弹埋下伏笔。至于给女儿买娃娃的艾伦·里克曼、坐在马桶上参与决策的英国外交大臣,甚至拜访中国热情打乒乓球的美国国务卿,都是十足的政客嘴脸,充满了讽刺意味。

影片有一众角色的出色表演,戏剧性自然生动十足。而其中的点睛之笔自然是红衣小女孩。同样为了形成战争的摧毁性,影片加入了一个强烈的对比,即无人机的暴力和小女孩的纯真可爱。电影通过无人机摄像头的插件视角,将焦点放置在玩呼啦圈的小女孩身上,小女孩肢体动作的美感被无限放大,与之后的攻击形成强烈发差。这一幕成了我近期看过最震撼人心的上帝视角。

提到恐怖主义,自然能联想到极端宗教信仰、落后国家的生存状态、西方军事打击的争议性、以及白人参与恐怖活动等全球现象。《天空之眼》也一个不落的把这些点了出来。影片中,反恐行动的目标是三位青年党高层,分别位列全球通缉名单的二、四、五位。有意思的是,这三个人都是英美公民,导演的意图不言而喻。而通过剧情的安排,这次反恐行动也成为了西方世界政治图景的一个缩影。

在如此的道德困境下,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态度。影片以各种实时通信手段,作为交叉剪辑的次序,具有强烈的临场感。不断变换的视角,使得观众从最初的旁观者,渐渐通过那些贴近现实的细节,仿佛置身于这些幕僚的场景内,代入感因此而生。实际上,影片中多数人物,也都以旁观者这一身份符号做着决断,这就为观众的移情心理铺平道路。

电影并没有任何倾向性,它抛出了这个道德命题,向影片中的所有人物发难,同时也是在向观众发难,观众进而成为这群拥有不同立场的决策者的一部分。而结尾的冰冷事实,不仅体现了不可逆转的无力感,也明示了道德层面的无解,和战争的冷酷本质。

因而,《天空之眼》具有永恒价值。从电影语言来讲,每个环节都完美无瑕,情节入胜,氛围到位。从情感主题来讲,它是一次对人性的拷问和质疑,也是对任何形态的战争一种驳斥和控诉。它故事背后的痛苦具有无法争辩的、刻骨铭心的力量。催人泪下、引人深思。

最后,这是艾伦·里克曼生前的遗作。通过本片再次缅怀他吧。


本文首发于微信号:论戏书影(PictureWriter),一个敬畏艺术,热情写作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最近的失望之作让人失血过多,而这部就像颗速效救心丸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