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访茶(上)摇青间隙品茶香

豆瓣一刻 豆瓣:傻冒叔 174℃ 评论

一条铁路线的开通,让旅游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热血沸腾,印象最深的是当年青藏铁路的正式运营,转眼十年过去了。而最近的一次,则是去年合福高铁开通的时候,朋友圈和微博上着实热闹了一阵,纷纷冠以“中国最美铁路”的美誉。我打开地图一看,这条在江南核心区西边由北至南的铁路,确实串联起了太多令人向往的地方,绩溪、黄山、婺源、玉山、武夷、建瓯,等等,一路南下,可问山,可访茶,亦可赏瓷,怎能不心下暗喜!当时就想着,以后周末有的奔忙了。

这一路,黄山、三清山都曾去过,眼下最令我向往的,当数武夷。其中缘由,与茶有关。于茶,我完全是个门外汉,不太喝茶,自然也就不懂茶。但是,两个偶然的机缘,让我深信这一自然的馈赠,是充满灵气的美物。记不得是哪一年,我去龙井茶园闲逛,随手采了一片嫩叶放在口袋,傍晚回到家中掏口袋时,一阵清香隐隐飘来,原来体热捂干了嫩叶,散发出了独有的自然味道。还有一次在斯里兰卡高山茶区努沃勒埃利耶,去茶厂参观,刚进加工间就飘来浓郁的茶香,再往前走,才发现是传送带上片片绿叶散发的。那一次令我尤其难忘,原来不用任何额外的添加,茶叶就可以散发如此迷人的味道。再联想到国内的著名茶区,姑苏洞庭、钱塘龙井、徽州祁门、雅安蒙顶……几乎都是好山好水好地方,我更深信,茶,这一看似平凡的物种,集纳了自然的精华。

交通的便捷让周末游有了更多的选择,杭州到武夷只消两个多小时。火车还没停稳,窗外就出现了一片片茶园,没睡好的我一下有了精神。可惜大雨滂沱,一上出租车就得到一个令人扫兴的消息:由于水位太高、水流湍急,九曲溪竹筏停运,这可是欣赏武夷山水最好的方式啊!我立马想到桐木关,作为金骏眉、正山小种的发源地,作为武夷山区海拔最高的茶区,这里山高、水好、雾浓、林密,不如舍景区去这里,也许更合山水之心。司机说可以第二天包车前去,我们自然一路欢喜,几个人一致赞同。

哪知道,才欢欣没多久,一入住酒店又得到消息:山高路陡天气差,去桐木关几乎不太可能,酒店前台这么说,朋友电话给当地的朋友也这么说,出门在外,安全第一,望了望雨下不停的阴暗天空,看了看门外奔流的崇阳溪,我们只好放弃。不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是,经Rita友人推荐,家中做茶的小徐带我们来了一场真正的访茶之旅。也正是在他的陪伴和带领下,我在两天之内喝到了很多之前只闻其名不知其香的好茶,见识了武夷岩茶手工制作的辛苦和品类的丰富。

一下车就见几个妇女围坐着在分捡毛茶,动作娴熟。小徐带我们进萎凋间,顷刻间香味扑鼻,早先的两次记忆立马又被唤起,我试图比较这三次不同的味道,似乎一次比一次浓郁,身置摊放着碧绿青叶的竹匾之间,想象着空气中充盈着茶香分子,我猛力地用鼻子吸气,陶醉其中。来到二楼,茶室并不像我先前在苏杭偶尔和朋友前去的那样,装修雅致,颇有格调,看样子就是自己喝茶打发闲暇的地方,简单朴素,并不为宾客而有所改变。用小徐舅舅王师傅的话说,茶好,就不需要太讲究其他的东西——他的确有这么说的底气,不仅常年坚持手工做茶,而且就是这么一间简单的茶室,一个下午和晚上,就吸引了好几批来寻茶的熟人或生客,既有谈吐不俗的远方来客,也有沉默不语的神秘茶商。

小徐先给我们泡白瑞香,初闻杯盖,有花果之香,两泡过后再闻,竟转化成一股非常好闻的奶香,再泡,又逐渐呈现出淡淡的粽叶清香,层次如此丰富,让我这个根本不懂茶的人颇为惊异。后来再泡的武夷名枞半天腰,据说产于九龙窠的半山腰而得名,又叫半天夭、半天鹞,名字直白却又给人想象空间。具体香味和口感,我自是不易分清,但太多东西的好坏,单凭嗅觉和味觉的舒适度,也是可以分清的,哪怕像我一样,并没有真正明白什么叫岩韵,回甘如何。

大雨倾盆中来到小徐自己经营的茶室,我们又接连品饮了他珍藏的大红袍1999、老枞野茶、肉桂和春兰301。大红袍、肉桂、水仙等,都是茶书中最常见的代表性品种,讲起武夷茶,它们都是绕不过的名字。可惜作为门外汉,这几种口味偏重深受资深茶客欢迎的茶,我还不懂得欣赏,倒是平易近人的春兰,清香味淡,却回甘良久,忍不住带了一些。彼时黄昏将近,门外,雨时停时歇,山峦间,云起云消,半天匆匆而过,我期望着畅游山水。


武夷访茶(上)摇青间隙品茶香

萎凋中的鲜叶,香气浓郁


武夷访茶(上)摇青间隙品茶香
武夷访茶(上)摇青间隙品茶香

武夷名枞白瑞香


武夷访茶(上)摇青间隙品茶香

茶汤清澈,高亮


武夷访茶(上)摇青间隙品茶香

茶汤清澈,高亮


武夷访茶(上)摇青间隙品茶香

绿叶红镶边是乌龙茶叶底最显著的特征


武夷访茶(上)摇青间隙品茶香

大红袍1999的茶汤


武夷访茶(上)摇青间隙品茶香

深受茶客喜欢的老枞野茶


武夷访茶(上)摇青间隙品茶香

黄昏将至,云起云消

晚饭过后,小徐的舅舅王师傅晚上正好要做茶,我们让小徐忙自己的事去,来到他舅舅家观瞻。为了保证茶叶品质,武夷岩茶从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等一系列程序下来,基本上要一天一夜,所以茶忙时节,他们经常通宵作业,非常辛苦,这次王师傅也是如此。来到萎凋室,再次闻到那种自然散发的茶香,我又一次不肯移步。过不多久,他们把萎凋了一段时间的茶菁用竹匾抬到楼上摇青,这是一项体力活,也是一种技术活,一晚上要摇青很多次,竹匾里茶菁的多少、时间的间隔、摇青的次数等等,都非常讲究,常年累月,才能掌握好分寸,几个年轻人跟着王师傅一起做茶,话语不多,非常投入。虽然深知其中的不易,但我有时候很羡慕这种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纯粹。摇青间隙,王师傅泡茶给我们喝,零零散散地讲武夷岩茶的故事,看得出来,如果有人作陪,他是非常开心的,漫漫长夜,要一次次地摇,要一次次地等,他说,没有其他人在的时候,他就靠一支支的烟度过。当然,茶也是免不了的。几个年轻人的疲劳也尽显容颜。

这一晚,王师傅给我们泡的茶名为“春归”,多么好听的名字,又是多么应景。深夜,窗外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哪怕如此,依然有客人来来往往。我们一直等到午夜时分才离去,那时,王师傅已经第四次去摇青了。


武夷访茶(上)摇青间隙品茶香

专注摇青中的王师傅


武夷访茶(上)摇青间隙品茶香

摇青


武夷访茶(上)摇青间隙品茶香

沉默而投入的年轻学徒


武夷访茶(上)摇青间隙品茶香

图文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更多图文,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samophoto(一般图文游记等首先发这里)

系列文章: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武夷访茶(上)摇青间隙品茶香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