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杂谈:余谣

新闻杂谈 网易新媒体 135℃ 评论

面对浙江余姚遭遇台风后的水患,民间意见领袖普遍主张“人祸大于天灾”。尽管当地市长毛宏芳颇有创意地发明了“老天爷差不多把68个西湖的水倒到我们余姚头上”的比喻,以强调这场灾难“不是通过人为努力能马上解决的”,但对那些怨声连天的民众而言,这并不能让他们增加多少体谅之情。

他们甚至通过围堵宁波电视台转播车的方式表达一触即燃的愤怒,就是因为有人指控这家当地喉舌“粉饰太平”——尽管根据公开播出记录,那些记者并没有很明显地谎报灾情。

在恐慌情绪弥漫的环境下,就事论事的确是种天真幻想,更何况,根据外地媒体的集体报道,这个城市里的政府救灾行动着实存在大量错漏。

不过,对“人祸”的指责声中,最大的音量亦确非余姚所能承受之重。那些对官方打击网络谣言行动的不满,趁此机遇得到尽情渲泄,舆论反对派们纷纷声称,就是因为有“谣言500转被刑拘”的两高司法解释,导致他们“不敢”在微博上转发那些无法辨别真假的灾区求援信息,以至于耽误了救灾行动。

连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都坐不住了,主动提供统计分析,即《大V退场,余姚水灾成“信息孤岛”》:“监测发现,对比今年芦山地震事件和去年北京7.21暴雨,新浪微博中‘余姚大水’的信息量为17万条,远低于‘芦山地震’的499万条和‘北京7.21暴雨’的61万条,同样,在抽取‘芦山地震’中表现活跃的50位意见领袖的微博,在此次余姚水灾中‘转发表示关注’的有27位,‘发表评论’的仅只有16位...此次‘余姚大水’中信息的缺失使得各方观点无法实现舆论的充分碰撞,媒体的误读和网民的批评在救灾初期逐渐占据舆论上游,特别是网络大V减少了对余姚信息关注,网络信息自净能力下降,外加余姚官方媒体针对信息报道的滞后使得舆论环境更加险恶。从网络舆论生态角度看,中央集中打击网络谣言已经施行一个多月,对现今舆论场产生了重大影响,最明显的体现为‘时政类大V将集体退场,专业背景的中V崛起’。也正是在这样的整体转向的舆论场中,浙江余姚受灾信息显得‘落寞而黯淡’,微博信息自净能力的减弱外加政府公信力的天然缺失使得此次百年一遇的水灾救援正能量无法弘扬,假信息辟谣缓慢。”

数据之外,还有感性认知。昨天下午,拥有近300万关注者的@闾丘露薇感慨:“我也是,所以一直不敢转,怕传谣。可是如果大家都像我这样想,那类似的事情不就不可能被及时曝光,然后被跟进了吗?”

说的是余姚三七市镇一干部被人背着进村走访之事。也难怪大V们曾经怀疑这是个谣言,因为这实在太过匪夷所思,尤其是在最高领袖号召群众路线教育的今天,即便是认定中共基层官员颟顸至极的那些舆论反对派,恐怕都会对如此“顶风作案”感到有些意外。

爆料指控帖来自@哈桑其。前天晚上,这个标明来自宁波的非认证账号留言:“余姚三七市镇某领导今日下乡视察水灾,某领导因穿高档鞋子,迫不得已由年近六旬的村书记将其背进灾民家里!”微博附图显示,地面积水齐脚踝深,一名男子被另一人背着行走。

虽然@哈桑其稍后删除了这一指控,但自有类似@上官舒雅、@假装是芸陌这样以批评官员来积聚人气的账号接力转发,直至@余姚市三七市镇在昨天下午发布声明:“今日,我镇纪检、组织部门对微友反映的他人背镇干部进村走访一事进行调查。经查,当事人系我镇机关工作人员,于13日上午去魏家桥村上门走访慰问患重病村民。目前,镇纪委已对当事人作出严肃批评教育,下一步将进行组织处分,同时在全镇党员干部中进行通报,要求引以为戒。”

而后,又在傍晚补充:“经镇党委研究决定,免去镇中层干部王某的主任职务,并处以党内警告的处分,同时在全镇党员干部中进行通报。我们将以此为戒,也请广大网友继续监督,谢谢大家!”

有了这两份自供状,呵斥也变成倾盆大雨。被@新京报高高举起的就是习近平训令:“走群众路线,可不是骑着群众走。如果不是当地政府部门确认,很多人绝对会将之视作‘谣言’。干部走访见得多了,再娇贵的干部,也没像这样怕把鞋弄脏而让人背进灾民家的!这可算是把‘作秀式走访’演绎到了极致。把自己一双鞋或屑小利益看得比群众安危还重要的,走什么‘群众路线’呢?添堵!”

不过,根据这个媒体账号稍后引述的官方说法,似乎是群众主动要求被“骑”:“三七市镇政府通报称,镇村镇建设办公室主任王某某在魏家桥村书记许国庆陪同下到原党支部书记魏敦耀家看望,许国庆坚持把王某某背进魏家中。”

更完整的镇政府通报内容,由新华社跟进转发:“在抢险救灾过程中,了解到魏家桥村原党支部书记魏敦耀(81岁)患癌症,在家卧床不起。13日上午,下村指导抢险救灾的副镇长沈建峰与联村组长王某某,在魏家桥村党总支书记许国庆陪同下到魏敦耀家走访慰问。当时通往魏敦耀家中的道路已经没有积水,仅庭院前有20-30厘米的积水。沈建峰等三人走到庭院前,王某某穿着布鞋,他准备脱鞋进入,许国庆见他要拖鞋,说‘只有五六米路,我背你进去好了。’王某某坚持自己脱鞋子进去。许国庆说,‘接下去还有许多地方要走访,不用脱鞋了,我背你进去,节约时间。’说完,许国庆走到王某某身前,顺势背起王某某进入魏敦耀家中。看望结束后,王某某又要脱鞋出门。许国庆说,‘几脚步路,不用脱了,我再背你出去好了,’顺势又背起王某某走出。于是出现了微博照片上的一幕。”

这个“事出有因”、“盛情难却”的讲法,会不会让义愤填膺的围观者消消气?

还是挺难。@南都评论先是逼问“该干部具体职务和姓名需要保密吗”,深夜时分,仍是念念不忘“高档鞋子”的指控:“有一部电影,叫《背起爸爸上学》,让人看到坚强、不屈与挣扎;有一个场景,叫背起干部进村,则令人五味杂陈、莫可名状。不管是皮鞋还是布鞋,不管是高档还是低端,无意间的定格,下意识的一背,背出了权力与权力者的万千姿态、百种待遇。中国百姓的脊背上,以前有‘三座大山’,现在呢?”

都用上了“三座大山”了,还意犹未尽。在今晨出版的报纸上,南方都市报除了以半版篇幅刊出《余姚镇干部下乡慰问,被人背着进出灾民家》,另附街谈《灾民背上的官员》,对官方通报与网络指控之间的差异大加奚落:“你信哪一个?我只能根据自己的见闻和逻辑来判断:第一,细究微博照片,背上那个人,所穿之鞋,怎么看都不像布鞋,况且,明知水灾,还穿布鞋下乡,不合情理;第二,倘如官方所述,这位官爷并未犯错,为什么还要免职呢?所以,我信微博的曝光。依我残存的记忆,可以确信,我见过那条微博。一念之差,当时未转。原因不仅在于,该微博语焉不详,虽有配图,却是模糊的背影,无法确认背上是官员,甚至无法确认背者是一位老人,若无文字介绍,我还以为,这是尽职的官员在背负灾民逃难呢;更在于,我不敢相信,竟有官员颟顸到这等地步!”

这篇评论还特意摘录了那些“不可思议”的惊呼,例如“在举国关注余姚的关头,还有这么傻的公务员吗”:“亡羊补牢,镇政府只是在尽其本分,与腐肉切割,并不值得夸耀。另一面,这位官老爷的厄运,远未终结。他的‘光辉事迹’和形象,必将作为这个国度最具代表性的政治隐喻,为千夫所指,万载遗臭:官员是人民的公仆,本该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却一跃而起,跳上了人民苍老的脊背,令其蹚过洪水,奔赴他作秀的目的地,他脚上的高档鞋子,在污浊的水中,愈发高贵冷艳。这无疑是余姚水灾当中最反讽、最残酷的一幕。这一幕之后,我们看见了公权的错位与官民的颠倒。官员所扮演的角色,自当是背负人民的服务者,然而,如你所见,他却成为了压在人民背上的驾驭者。”

很明显,南方都市报更愿意相信的就是网络爆料:“需要关注的不止官员,还有那位年近六旬的村书记。据微博,他是迫不得已,才背起了下乡视察的镇干部。那么,到底是什么迫使他,压弯了他的脊梁与人格?唯有明确这一点,才能将官员赶下人民的脊背,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才是将权力关进笼子。”

再加上晶报《村支书背镇干部, 服务领导有妙处》、华西都市报《只因心疼一双鞋,一背终成千古恨》、重庆晨报《怕打湿鞋,村干部背镇干部的荒诞与现实》、重庆时报《“背上视察”如何接地气》、都市时报《让人背着视察水灾的官员是何等可耻》、燕赵都市报《“背着干部察灾情”也是一种灾》、齐鲁晚报《余姚“鞋哥”无知无羞》...各路时评家争先恐后,以中共“四风”号令为尚方宝剑,指斥官员丑闻。

这其中,来自新京报的《让人背着“视察”灾情,问题关键不在鞋》得到腾讯凤凰首页推荐。作者平草要强调的是:“关键不在于他穿的是什么鞋,以及主动还是被动,而是被背着‘视察’灾情,这样的做法实在太不像话...说到底,涉事工作人员是公务人员。既然是职责所系,去到水灾一线,就该对灾情有起码的预估,并做好充分准备,这才是应有的职业素养。若是要亲赴现场‘接地气’,抚恤灾民,却让人背着进背着出,这说白了就是没想到自己是去做什么的。”

而最受门户青睐的,莫过于白岩松在昨晚《新闻1 1》中的拍案而起。说起来,这位中国最著名的新闻主播也真是够“毒舌”,他用“鞋没进水,脑子进水”来形容那位三七镇干部,并将之联系至早几日轰动一时的桂林“首长不喜欢被超车”事件,叹息中国人是何等讨厌特权又冒充特权靠近特权。

乐于拉大旗作虎皮冒充首长,是因为人人爱特权。白岩松在《焦点访谈》的同事们,在上周五曾以河北衡水民众办理护照“跑了六趟才办成”等为曝光内容,揭发公职人员态度粗暴、刁难办证群众,强调“‘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官僚主义作风的典型表现,老百姓最反感”。节目播出后,引发全民感同身受的强烈反响,河南商报昨天专门刊出“谁折腾百姓,就让《焦点访谈》折腾谁”的大字标题,中国青年报今晨也还在由王石川为此感叹:“一些公职人员为何老是给民众制造麻烦?一来刁难民众能带来快感,二来也有权力寻租的机会。他们可能认为,民众就是软柿子,捏捏没什么,有几个敢找或想起来找媒体曝光的?种种心理造成了他们有恃无恐。何以改变这种状况?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怎么关?谁来关?这就需要好好思量了。”

现在,又有了余姚三七市镇的“折腾百姓”,于是,人民日报亲自上阵。先用《别拿自己不当“群众”》批评各级领导干部“有的高高在上,对群众颐指气使,甚至对群众动粗”,再以《联系群众岂怕弄湿皮鞋》加以具体解剖,而且,分明也是更相信“高档皮鞋”之说:“既然是下基层访问,必然要四处走访、查看民情,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查看水灾,却要穿高档皮鞋,难怪引发网友联想,该领导要么缺乏准备、仓促上阵,要么便是办公室坐习惯了,以至于脱离实际,竟不知道趟水要穿雨鞋了。不论原因如何,小事不小,也警醒我们:脱离群众久了,就会变得不会联系群众,如果不对形式主义时刻保持警惕,察访民情变身走过场就可能不断演绎新‘剧情’。”

齐声呵斥间,广州日报算是有所保留,在《余姚:盛情难却下,干部玩“背背”》中特意选取“若官方说法为真,怎可草率免好官?”的微博点评作为附录,即@侠骨柔情的杨华所言:“如果当地官方的说法是真的,我想问,王某是人情难却没啥错呀,该镇又有啥理由免其职务呢?用不管青红皂白先免职再说的方法去应对网络舆情,这不是有失公允的愚蠢之举吗?”

的确,“痛打落水狗”固然是舆论斗争的需要,但总有一些“心慈手软”的人,看着官方通报里的欲言又止,不想“宁可错杀三千”。作为新浪微博当家人,陈彤此时就特别有感慨,因为他昨晚刚刚为自己的“离职”传闻发布辟谣声明,完全能体会飞短流长是何等三人成虎。“也没准这位领导和年近六旬的村书记是经常喝酒的哥们儿”,@老沉主动猜想,而后又转发一位浙江医生的微博说法:“我电话问过村民:领导穿的是布鞋,书记说脱鞋太麻烦,也就5、6米,我背你过去,镇领导也有推辞,书记叫他不要脱鞋还要洗脚浪费时间,因为还要走访其他地方,所以就背了。农村60岁,还能挑重担。一件原本可以作为美谈的乡村和谐画面,被人解读成这样。”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新闻杂谈:余谣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