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管是不是真爱,起码一夫一妻有利于后代

知乎日报 司马懿 324℃ 评论

先不管是不是真爱,起码一夫一妻有利于后代

图片:Yestone.com 版权图片库

一夫一妻制的起源

司马懿,《穿越历史聊经济》作者

富有的人有多于一个的配偶,这在中西方的历史上均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以至于很多人穿越回去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后宫……

从经济学上讲,这一点其实很容易去解释:

  • 男性和女性生理特点不同,男性可以通过增加配偶的个数来有效的增加自己后代的个数;
  • 男性占有的社会资源有显著差异,但是女性生孩子的能力没有显著差异;

有很多经济学家,比如加里.贝克就证明了男性之间的财富地位不平等和其拥有的女性配偶个数成正比。但是,理解一夫一妻制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在当前的社会,无论中西方,财富不平等不但存在,并且前所未有的大——有人富可敌国,有人衣不蔽体。发达国家的财富不平等,从绝对数额上来说是大于不发达国家的,比如特朗普的豪华内阁——上面支持多妻制的两个特点依然满足,而为什么反而发达国家一夫一妻制更加的流行呢?这是人类在自缚手脚,还是理性的必然?

世界上没有无根之水的文明,如果一项制度能够长期的存在并广泛被接纳为「文明的」,那么必然是这项制度至少在某些情况下改进了社会福利,我们既然认为一夫一妻是「文明世界」的特点,那么一夫一妻必然有其经济上能够被合理化的理由。

假定人的效用分为两块,一个是自己的消费,另外是自己儿子的收入,也就是说,人是在乎自己后代的。而收入也分为两块,一个是自己的奋斗所带来收入,一个是父亲给儿子的馈赠。在发达国家,人力资本的作用更大,故而富人以自身的奋斗为主导;在不发达国家,则父子相传的份额更大。

自身奋斗靠什么?靠自己的人力资本。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假定只有两种人力资本:聪明和平庸。就社会阶层而言:两个聪明的夫妇,有小的成本能培养出聪明的孩子;如果一方聪明一方平庸,那么成本较高;而如果双方都是平庸的,那么无法培养出聪明的孩子。

在这个模型中的婚姻,则被定义为夫妻双方通过某种协议,来生产并投入资源给一个后代。

显而易见,我们能得到的第一个结论就是:当聪明与否所带来的收入差别很小的时候,培养高水平的孩子是一件非常『吃亏』的事情,精确一点说,培养孩子给父母的边际净收益带来的增加小于再生一个孩子所带来的边际净收益。

这个时候没有人会去刻意培养孩子,数量才是王道——富有的人会非常倾向于多妻制度,因为不管女性是聪明的还是平庸的,反正大家都不会去投入资源养孩子,那么也就意味着,女性是聪明还是平庸,在婚姻市场上没有任何的区别。所以在古代不但有多妻制,还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婚约——因为事实上大家没有那么在乎后代的质量,更在乎的是后代的数量和遗产,而生产后代这一活动本身是不需要个人意志参与其中的,至于遗产——更重要的门当户对,而不是自己的创造。

那么随着科技的发展,聪明和平庸所带来的收入差距变的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发达国家。那么作为父母,如果双方都是『聪明』的,即便是出于最大化自己效用考虑,也开始希望提高自己的后代为「聪明」。这个时候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假想一个聪明的男性,如果他和一位平庸的女性结合,按照我们的设定,要培养这个后代为「聪明」,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而如果转而去追求一位聪明的女性,则培养这个后代为「聪明」成本较低——当这两个成本的差别足够大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聪明」的女性具有巨大的比较优势,而这一优势会立刻在婚姻市场上体现出来,那么这个时候对于聪明的男性来说,有一个这样的权衡:

  • 如果去选择去迎娶「聪明]的妻子,那么聪明的妻子会根据自己在婚姻市场上的巨大优势收取足够的租金(这是禀赋租金,基于自己「聪明」这一特点的),当市场均衡的时候,这个租金会刚好耗尽这位聪明的富人的资源,使得这位富人无法去迎娶第二位妻子,无论其贤愚与否;
  • 如果去选择迎娶多位「平庸」的妻子,然后因为成本的缘故,就不值得培养后代了,尽管养的起,但是边际收益太低——养多个孩子并不能冲淡这一劣势,因为每养一个孩子,即便不培养,也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带来的收益相同,但是因为自己的消费随着孩子的数目增加而降低,所以养多个孩子天然的就是边际收益递减的。

而因为「聪明」的女性在婚姻市场的这一巨大优势,所以这也给了父母额外的激励去把自己的后代也培养成「聪明」的。于是在我们设定的这个小社会里面,富人只能供的起一位「聪明」的妻子,穷人则不管妻子「聪明」与否也只能娶一个。就这样,即便我们不考虑任何外生的社会规范和文明进步这些变量,一夫一妻制照样产生了。

在这个模型中,男性为生产方,故而模型的结论为:

男性之间的财富 / 天赋不平等越大,多妻制的倾向越大,而女性之间的财富 / 天赋差距越大,一夫一妻的倾向越大。

这个也可以用来解释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不同,不发达国家很多富人是靠寻租而非劳动所得,可能自身并非是聪明人,那么根据我们的模型,只有聪明人才会面临上述权衡,并且去迎娶聪明的妻子;而平庸的人的最优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多多迎娶平庸的妻子,生育多多的孩子,所以在不发达国家还普遍有一夫多妻的现象;而在发达国家,人通过自己的天赋和劳动致富的通道比较通畅,故而更多的富人是依靠天赋而非遗产的,其最优选择就如同我们上面所描述的,一夫一妻,对后代重点培养。

有人可能会好奇,如果在未来,「聪明」对生产率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以至于即便是「平庸」和「聪明」的搭配,不惜血本的培养自己的孩子为「聪明」也是最优的,又该是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呢?了解了上述了逻辑,大家应该可以自行推理得到答案^_^

Gould, E. D., Moav, O., & Simhon, A. (2008). The mystery of monogamy.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8(1), 333-357.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先不管是不是真爱,起码一夫一妻有利于后代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