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富人后裔吗?

知乎日报 Manolo 141℃ 评论

我们都是富人后裔吗?

图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我们真的都是富人后裔吗?——以英国历史数据再探长期误解

Manolo,我梦扁舟浮震泽

常遨游知乎的童鞋,或许都读过此类答案 / 文章:现代之前,生活困苦而脆弱。唯有富人甚至王公贵胄得以开枝散叶、连绵不绝;穷人则是留不下多少后裔,几代之后,或许便淹没在了历史中。更有甚者据此推断:我们祖上都曾“阔过”,今天的穷人都是变穷了的富人[1]。可惜,De la Croix 等三位学者以英国工业革命前的数据做的核算,部分证否了这一“宏论”

图 1 生育率的分解示意图

问题的关键在于生育率的两个组分:内蕴边际与外延边际。什么是内蕴边际呢?就是那些结婚并生育的夫妇,每一对生了多少胎,其中幸存下来多少。传统的文献一般只统计这一点:确实,富人在这方面“表现更好”;然而,除了内蕴,还有外延:有许多个体终生不婚或未育,因此没有留下后代。在计算不同社会阶层生育率时,两个边际都应该纳入考量。

图 2 英国社会表中六个社会阶层(最左侧是职业未知者。从左到右,代表从贫穷到富有)的结婚率(左上)、无孩率(右上)、女性人均生育率(左下)以及婴儿死亡率(右下)

三位学者使用了剑桥大学人口与社会结构研究组借助洗礼、婚姻及葬礼记录整理的数据,包含英国工业革命前 25 个教区、近 300000 个体的信息。在考虑社会流动、移民、选择性偏误等干扰因素[2]的基础上,文章估计了英国各阶层的生育率,结果见下图黑线:人均生育最多的,是社会的中间阶层;由于独身及未育比例高,最富阶层,人均留下的后代最少[3]。

图 3 不同阶层的内蕴生育率(灰线)及总生育率(黑线)。横轴是目前学界认可较多的英国社会阶层划分。从左到右分别为农场雇工及仆人、自耕农及非熟练工人、手艺人及熟练工、小店主及小企业主、地主及律师等职业人士、贵族。财富多寡从左往右递增

因此,起码在英国,许多人祖上未必富贵过[4]。文章最末对这一生育模式的成因做了讨论,目前的可能解释包括以下几种:富人结婚更晚;按当时的继承制度,结婚意味着对财产的处分权利受到限制;传染病(如盛行于富有阶层的淋病及梅毒);近亲结婚文化。考虑到在当时的英国,投资教育最卖力的亦是中间阶层,这一模式可能有助解释英国的早期发展。

[1] 此类论调实际又是马尔萨斯观点的(或许有些拙劣的)翻版。这也许是印证了那句话:“自信不被经济学影响的那些所谓务实分子,往往只是几个过时经济学家思想的奴隶”。

[2] 简单来说,从已有数据看,工业革命前英国的社会流动程度很低,移民中富有人口也没有占到较大的比例。对各类偏误的详细探讨,可见原文 11-13、22-30 及 40-69 页。

[3] 观察图中灰线,可见通常误解的来源:只考虑内蕴生育率,传统观点确实成立。此外,非常有趣的一点是:这个 V 型在当今社会反了过来——中产阶层现在反而是生育最少的了。

[4] 当然,这一发现未必适用于中国。造成英国生育模式的许多成因,在中国亦不存在。在深入分析达到一定规模的类似数据前,中国古代整体的生育模式,只能说还不完全清楚。

参考文献:De La Croix, D., Schneider, E., & Weisdorf, J. L. (2018). 'Decessit sine prole'-Childlessness, celibacy, and survival of the richest in pre-industrial England.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我们都是富人后裔吗?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