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法国正在为昨天发生的一起悲剧哀悼

知乎日报 澎湃新闻;朱戈 257℃ 评论

全法国正在为昨天发生的一起悲剧哀悼

图片:Charlie Hebdo

《查理周刊》遭袭 12 人丧生 法国宣布 8 日为全国哀悼日

当地时间 2015 年 1 月 7 日,法国巴黎,一伙武装人员闯入法国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位于巴黎的总部,武装人员开枪射击,造成至少 12 人死亡。

被蒙面枪手袭击的法国《沙尔利周刊》(Charlie Hebdo),是一本怎样的讽刺杂志?

澎湃新闻

《沙尔利周刊》(又名《查理周刊》)枪击事件发生后,警方对伤者展开救援。

法国杂志《沙尔利周刊》位于巴黎的总部 1 月 7 日发生枪击事件,至少 12 人在事件中丧生,其中 2 名为警员,其余为该周刊工作人员。法国总统奥朗德已赶往现场,并将召集紧急内阁会议。

据路透社 1 月 7 日报道,巴黎警方透露,武装分子当日袭击了《沙尔利周刊》总部,一位目击者表示他看到了多名蒙面的持枪人员,至少 12 人在此次袭击中丧生。目击者 Benoit Bringer 告诉法国电视台,“大约半个小时前,两名戴着黑色头巾的男子手持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闯进了《沙尔利周刊》总部大楼。几分钟后,我们听到了很多枪声。”目击者表示他看到蒙面男子逃出了大楼。

周三(1 月 7 日)是《沙尔利周刊》的出版日,所以总部大楼中工作人员较为集中。另悉,在遭袭击前的一个小时,《沙尔利周刊》在推特上发布的最后一条信息是一个关于“伊斯兰国”(IS)领导人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的漫画。

遭袭击前,该杂志的推特账号刚刚发布了 “伊斯兰国”组织头目巴格达迪的漫画。

法国杂志《沙尔利周刊》素以政治讽刺漫画见长,这张漫画讽刺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是卡扎菲的继承者。 

《沙尔利周刊》是一家左翼讽刺漫画杂志,创刊于 1970 年,2012 年在法国的发行量为 4.5 万份。该周刊经常刊登政治类和涉及宗教的报道,曾多次因刊登讽刺伊斯兰教先知的漫画引起穆斯林团体抗议,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 2012 年 9 月 19 日。

当日,《沙尔利周刊》杂志的封面上印着一个坐轮椅的穆斯林,身后推着他的是一名正统的犹太教徒,这幅漫画上面的标题是《不可触碰 2》。《不可触碰》是一部获奖的法国电影,讲的是一名贫穷黑人照顾一名瘫痪的白人贵族,并成为朋友的故事。这幅漫画“改编”了电影的海报。

而这本周刊的封底,画的是在一名电影导演面前戴着头巾、没穿衣服的穆罕默德,这个场景来自法国影星碧姬·芭铎在 1963 年主演的电影《轻蔑》。

当期杂志是这本漫画周刊 1992 年复刊以来卖得最快的一次,杂志一个上午销售一空。当天,巴黎的马路上四处可见撕得粉碎的《沙尔利周刊》。 

这组漫画问世之后,《沙尔利周刊》的出版人史蒂芬·夏邦尼告诉半岛电视台记者:“我们选当周最热的题目,每周都这样做。法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媒体报道穆斯林抗议事件就没人指责。我们和(那些媒体)是一样的。”

随后,法国有一名 43 岁的男子在网上扬言要杀死史蒂芬·夏邦尼,该男子随后被警方抓获。

《沙尔利周刊》位于巴黎的总部大楼,枪击事件就发生于此。

此前的 2011 年 11 月 2 日,《沙尔利周刊》也曾刊登穆斯林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并戏称这一期刊物由其亲自参与编辑。出版次日,杂志办公室就遭到燃烧弹袭击,该案至今未获侦破。

周刊接下来的一期继续讽刺主题,漫画的标题叫《爱比恨的力量大》。结果,这本杂志被伊斯兰团体告上了法庭。

伊斯兰教法国委员会(Le Conseil français du culte musulman)当时对法新社表示:如果这是一起刑事纵火案,该委员会将给予强烈的谴责。但他们同时表示:“讽刺先知的做法被看作是对穆斯林的侵犯。”2006 年,该委员会为该刊转载丹麦《日德兰邮报》讽刺穆罕默德 12 幅漫画起诉《沙尔利周刊》,但法庭判《沙尔利周刊》无罪。

法国是西欧拥有最庞大的穆斯林人口的国家,保守估计有 470 万。而法国与法国曾经的殖民地北非地区,也有大量的人员和商贸往来。仅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就有 3 万法国人长期居住。

回顾《沙尔利周刊》历史发现,该周刊编辑方针倒是从未改变。

意大利杂志 Linus 主要刊登一些美国漫画和现代漫画,有法语版、意大利语和法语版。而法语版叫 Charlie Mensuel,是一本漫画月刊。Linus 杂志创始人 Cavanna 之后招兵买马,组建团队,并于 1970 年 1 月创办了 Hara-Kiri Hebdo(前者意为切腹自杀,后者意为周刊)。

同年 11 月 9 日,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去世。11 月 16 日,Hara-Kiri Hebdo 周刊出版了一期名为《柯伦贝悲剧性舞會:死者一名》的报道。柯伦贝是戴高乐的故乡,也是他的安葬地,“死者一名”指戴高乐去世。次日,法国当时的内务部部长 Raymond Marcellin 便下令禁刊。

在此情况下,周刊决定改名躲避禁令,便选择了 Charlie Mensuel 月刊中的 Charlie,因是周刊,所以称为 Charlie Hebdo。

为什么使用 Charlie 这个词呢?

首先,在法语和英语中,Charlie 均是 Charles 的昵称,而 Charles 又是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名字的组成部分。这样一来,暗指戴高乐的意图实现了。

如果仅仅以为是暗指戴高乐,那就太低估这个周刊的编辑团队了。

Charles 含有男子气概、有能力的意思,本为褒义。但是,Charlie Mensuel 上当时刊登的漫画角色叫 Charlie Brown(查理•布朗)。说起这个角色,大家并不陌生,因为他的一条狗叫史努比。

再回到查理•布朗身上。

查理•布朗诞生于 1947 年,1960 年代进入黄金期,并全球闻名,世界多家报纸开始转载系列漫画。查理•布朗本是美国的卡通形象,由查尔斯•舒兹(Charles M. Schulz)创作。

查理•布朗是一个思想奇特的小学生,听的懂其宠物狗史努比在说什么。他胸怀远大抱负,却常常碰壁。他个性善良、单纯又正直,典型的老好人,常被别人嘲笑为笨蛋,也是个受气包。

作者查尔斯•舒兹曾经说过,查理•布朗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读者更愿意看到一个失败者,而不是一个信心满满的成功者。与作者一样,查理•布朗是一个理发师的儿子。作者还说,查理•布朗的性格创意来自其本人生活中的痛苦经历。

综上所述,改名为 Charlie Hebdo 的另一层意味是:小夏尔(Charles,暗指戴高乐),其实就是小查理(Charlie Brown)。

虽然此次改名颇为经典,但是《沙尔利周刊》由于少有人购买,于 1981 年停刊,直到 1992 年才得以复刊。2012 年,该周刊在法国发行量 4.5 万份。一名身在法国的记者告诉澎湃新闻,该周刊在法国发行量不大。

《沙尔利周刊》与人口有关的一期封面。

与饥荒有关的一期封面。封面上最大的字是说:“每个人都是为自己的。”

遭枪击的《沙尔利周刊》,到底画了哪些政治讽刺漫画?

---------------

本文由澎湃新闻授权发布,下载澎湃新闻 iOS Android 客户端

如何看待巴黎杂志社恐怖袭击事件?

朱戈,法国留学生

人在巴黎,现在还没下班,说实话等会去坐地铁有点怕。

事情发生之后,公司里面气氛都不太好(公司员工平均年龄比较大,很多都是这本杂志的忠实读者),中午的时候,好几个同事挤在一起看用手机看新闻直播。

事情发生的地点在自己家旁边不到两公里,马上发了个消息给老婆让她不要 solde 血拼了,早点回家。

当真正的恐怖袭击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时候,才意识到他的可怕。

在手机上看 Le monde 直播新闻,有这样一条评论让我一下有点哽咽:

三百年来,法国有着全世界最自由的媒体,正是这种自由形成了共和国价值的核心。今天有些恐怖分子想通过暴力的手段粉碎这份自由,他们大错特错,伊斯兰极端分子的第一受害者,恰恰是穆斯林他们自己。

是的,为了这份自由,绝不妥协。

绝不向恐怖分子低头。

现在在共和国广场,周围记得水泄不通,人群自发的聚集在这里,鼓掌,大喊。

liberté d'expression (言论自由)

我想没有什么东西能让这个国家的人民妥协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全法国正在为昨天发生的一起悲剧哀悼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