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活时听点歌才能干下去,是种轻微的「生活在别处」

知乎日报 李松蔚; 143℃ 评论

干活时听点歌才能干下去,是种轻微的「生活在别处」

图片:William Brawley / CC BY

为什么在做重复劳动的时候,必须开个视频听个响才做得下去?

李松蔚,普通的心理学工作者

这是一种轻微的,温和的,替代性的「生活在别处」。

很多人问我(其实我自己也一样):为什么忙完一天,躺在床上还要玩两个小时手机才能心甘情愿地入睡?——背后的心态很类似。动静更大一点的版本则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有一些人——也许是今天的大多数人——是要不断地以「新鲜感」喂食的:新鲜的知识、新鲜的体验、新鲜的人际关系、新鲜的故事……如果一段时间内没有新鲜的体验,就会产生出一种对生活本身的厌倦感。这些人会把人生看作一场旅行,希望在有限的行程内多看到些「不一样的风景」,好像这样才可以值回票价,不虚此行(我们的社会文化也在肯定这种观点)。所以厌倦感的实质是:

我觉得当下这个景点没什么可看的了……我想赶快去下一个地方

重复劳动是很能让人感觉枯燥的,一旦陷入枯燥,这个人就无法从新鲜的角度来感知当下。

也就会对当下正在进行的这一过程感到厌倦(没什么可看的了)。

大部分时候,这种感觉是很轻微的,而且容易化解。毕竟这个世界奇妙丰富,特别是有了网络以后,打开电脑或拿起手机,就可以无比便利地,几乎不花成本地引入一些新鲜体验(听个响)。这一点,也不好说是幸运还是不幸。就像一个爱吃零食的小孩正好生活在零食的海洋里。

有看不完的电影,听不完的歌,打造出无数「不一样的风景」;听公开课就更好了,可以不停地学习「干货」;假如不占手的话,也许还会刷刷微博,打打游戏(我就经常一边看文献一边扫雷),这些事也谈不上有多少新鲜感,但好歹感觉:同时在做几件事,总比单线程更赚一点。

不过,有人也许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

总是「打开视频听个响」,会不会久而久之也变成一种「重复」,到最后也产生出厌倦感呢?

答案是:有很大的可能。还是拿旅行打比方吧,一个人马不停蹄地变换景点,最后说不定会得出结论:旅行这件事本身就很无聊。这时候,他所面临的会是一场更深刻的危机。不仅知道「现在这样没意思」,而且知道「继续寻找新鲜刺激也没意思」——事实上,我接触过不少这样的人。

真到了那个时候,就只能反观枯燥本身,就地寻找出口。那便是另一层修行了。

————————————————

讨论来自 知乎圆桌 · 日常行为分析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干活时听点歌才能干下去,是种轻微的「生活在别处」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