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劣天气点外卖,到底恰不恰当?

知乎日报 王瑞恩; 157℃ 评论

恶劣天气点外卖,到底恰不恰当?

图片:Alan Light / CC BY

王瑞恩,老王力气大无穷,双手举起纸灯笼

从理性的角度,只要商家没说拒绝接单,那么这都是你情我愿的买卖;

如果心理上觉得有负疚感,那么与其纠结要不要点外卖,为何不直接给点小费呢?

考虑到我国没有给小费的传统,塞钱给别人看上去有点像施舍,双方都有可能感到尬尴,那么大可以采取凑个整数然后说“不用找了”的方式委婉处理。

要是觉得给钱太俗气,遇到下雪天,也可以用一次性杯子装点温水取餐的时候递过去,遇到下雨天,可以带几张纸巾给师傅擦脸。抽烟的朋友还可以给师傅递根烟,据我观察,当送餐师傅因为进不了门禁需要在楼下等待的时候都会抽烟打发时间。

有次和室友因为“下雨天应不应该点外卖”争论起来。

室友认为恶劣天气送餐小哥很不容易,别麻烦人家了。

我则引用《卖炭翁》里“心忧炭贱愿天寒”的逻辑反驳道,恶劣天气里外卖生意更好,应该替送餐员工觉得高兴。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于是每次点外卖我都问问送餐员工,你对下雨下雪天气怎么看。

从实际收到的反馈来看,两方面观点都有合理之处。

支持“卖炭翁”观点的因素有:

1.遇到雨雪雾霾天气,店家的生意普遍会更好,根据从二十名以上送餐师傅处得到的反馈,雨雪天接单量会高三成左右,雾霾天也有小幅提高。

2.绝大部分外卖都有业绩提成,而且恶劣天气有的店家也会额外给员工一些补助。

支持室友观点的因素有:

1. 遇到恶劣天气,虽然订单总量大了,但是小额订单比例会增大,大额订单比例减少,业务更加琐碎。我认为的原因是,由于我所在的区域以大学生客户为主,平时大家点外卖的目的可能是为了改善一下伙食吃顿好的,而遇到恶劣天气,主要目的还是因为不想出门。因此,遇到恶劣天气,满足基本需求的订单比例就要更高,“奢侈”消费的比例会减少,订单分布得会更加分散。有的送餐师傅是按照销售额而非订单数量拿提成的,就未必喜欢这样的情况。

2. 虽然生意更好,但路上花的时间更长,路途也更加危险。一旦雨雪天出了事故或者是装外卖的盒子进水,有可能一天就白跑了。一个小细节是,很多时候师傅都会在半路上一边骑车一边打电话通知取餐,但雨雪天不敢这么做,导致等待时间可能更长,另外交通拥堵、路况不好等因素也会导致每一单的时间变长,这样说来,单位时间内的收入就降低了。

其实我个人还是挺愿意在恶劣天气支付额外服务费用的。

前天飞到明尼阿波利斯,行李箱莫名其妙被送到了底特律,零下三十度的天气,几乎全部御寒衣物都离我而去。

第二天,航空公司就派车把行李箱送到我家,一开始也没保证什么时候送到,但我从追踪记录来看,的确是行李刚从底特律飞来的航班上卸下来,就有专车开往我家。

而且标签上大字写着"Important",可能是因为我威胁说要不快点送来把我冻死的话,我有一口气在也会告你的。

我给师傅塞了五美金,说这个天,你要不把衣服送来我可没命了。

师傅说不不不你不必给钱的,我们这是免费寄送,而且弄丢你的行李已经很抱歉了。

我说寄送是免费,这么快送来的话,我还是愿意表达一下感谢的。

再强调一下,国内给小费觉得尴尬的话,遇到 17,18 块钱的单子,如果愿意的话直接给师傅二十说不用找了也可以的嘛。

当然,不给完全没问题,绝对没有道德绑架的意图。


正所谓,

风霜满面烟灰色,电驴雪上疾如飞,

棉裘败絮不避风,霾透口罩皆入肺,

霜晨每每闻鸡起,夜雨纷纷常晚归,

君莫空怀圣母心,慷慨解囊给小费!

知乎用户,ESOL instructor

我老妈的方法是:天热送一支雪糕,天冷送一杯热茶。

至今未见不开心者。

知乎用户

大三到大四之间一段时间,有时候会非常忙,有时候会非常闲,又加上吃腻了食堂的饭,所以开始叫外卖。开始是从一家学校门口的店叫,后来又来了一家新店,因为菜和价格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随机点,哪家快就叫哪家,然后发现最开始的那家店送饭的变成了一个老头,应该是老板的老爹,时间长了,我们自己觉的不太好意思,就说大爷您来了叫我们就好,不用送上楼了,我们自己去取,但是我们还是觉的不好意思,因为大热天的老人得在烈日下等,每次都是大汗,于是我们慢慢不订那家店的饭了,再然后我们就也不去店里吃了,这个不光是我们宿舍,我们周围的几个也是,基本上我们楼层的都是,其他地方的不清楚。有时候偶尔还去过那家店,老板还跟我们聊天说,好久不见你们来啊,生意少了好多之类的,我们也不好说什么。再后来听说那家店就没了,是不是和这个事儿有关系我不确定。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恶劣天气点外卖,到底恰不恰当?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